民主進步黨第22任副祕書長林飛帆。(攝影:張哲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014年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以後,林飛帆在五年內從學運領袖到成為執政黨高層,「但若他住在香港,他的命運可能大為不同」。
林飛帆於2019年7月15日就任民主進步黨第22任副祕書長。報導引述林飛帆的話:「如果我在香港,我想我可能會進監獄。」同樣是學生運動,佔領台灣立法院的抗議人士得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喊停的結果,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周庭、林朗彥等人卻被判刑入獄。
隨著港府陸續大肆逮捕反對派、向媒體施壓並逮捕媒體高層,中國對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兌現受到質疑。隔著台灣海峽的台灣人,開始重新審視台灣與中國未來的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1月2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之中,將「九二共識」定調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目標,並「深化兩岸交流,實現同胞心靈契合」。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調查從1994年到2021年6月的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無反應」的比例呈下跌趨勢,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偏向獨立」呈上升趨勢。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以後,此趨勢尤為明顯。
經歷國共內戰,戰敗的國民政府1949年撤退來台後,兩岸分治至今。中國一直將擁有軍隊與民選總統的台灣視為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
如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更跌入新低點。解放軍擾台的軍機不斷創下紀錄,中國以官方發言人和媒體向台灣示警,要求台灣遵從北京的路線,否則不排除武力統一台灣。
然而,過去台灣與中國維持了數十年的和平關係,經濟也緊緊相依。1990年代開始,許多台灣公司將製造的工廠設址選在中國,因中國享有更便宜的勞動力,當地也樂見其成,因台灣資金可推動經濟成長。
此後,兩岸關係進一步蓬勃發展,流行娛樂文化也相互影響,大量中國觀光客湧入台灣,中國官方媒體也將台灣向內部宣傳為「寶島」。
As authorities in Hong Kong arrested pro-democracy supporters, including opposition politicians and newspaper editors,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in Taiwan have reflected upon the island's future relationship with mainland China https://t.co/Z6nL55SzNK
— CNN Philippines (@cnnphilippines) November 27, 2021
在中國擺脫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的陰影以後,進入改革開放的年代,不只在經濟成長取得卓越進步,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也不容小覷。中國向地區展示了擴張的野心,不只台海局勢成為焦點,與周邊許多國家存在領土爭議。
儘管台海緊張局勢有惡化趨勢,兩岸卻難以完全脫鉤。中國長年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占台灣2020年貿易總額的26%,台灣經濟高度依賴中國,中國也仰賴台灣企業提供的先進半導體晶片,此是眾多產業發展與生產的核心關鍵。
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台灣有可能擴大與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經濟貿易往來,防止中國以經濟手段干涉台灣政治,甚至是中國內部不穩定對台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