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延壽計畫的「海龍號」潛艦。(資料照片,攝影:蔣銀珊)
受到北京掣肘、美國又遲遲不願出售,造成我國在潛艦發展上,被迫持續研究老舊型號,勉強防衛自家海域安全;近年來在政府投入大筆資金和人力下,加速展開「國艦國造」計畫,期望能在一定時間內,打造出符合需求的新式潛艦,強化島嶼防衛機制。
《路透》(Reuters)繼之前預測,台海兩岸可能爆發戰爭的原因與時間點後,29日晚間再次發布調查報告二部曲,指出在國艦國造計畫上,無論是技術、人才、資源和放寬限制層面,台灣至少獲得7國協助,才讓計畫能順利走到今日,雖然負責打造的台船公司,始終並未證實他們的調查結論。
Taiwan’s success in securing expertise and technology for its secretive submarine program reflects mounting concern over China’s expanding military capability and the pressure Beijing is exerting on the island, foreign diplomats say https://t.co/CYK5hlfWTG pic.twitter.com/ZLJkC6cXT0
— Reuters (@Reuters) November 29, 2021
就以擁有核子潛艦艦隊的英國為例,關係人士透露,與國艦國造牽上線、和退役皇家海軍退役准將麥吉(Commodore Ian McGhie)有關,他透過個人關係,協助一家註冊於直布羅陀的公司,招聘退役海軍水手和工程師,協助台灣打造自製潛艦。
根據查證英國國貿部門的文件,過去三年多以來、倫敦也陸續批准多項出口許可,協助承包公司,替我國打造潛艦提供必要技術和零件;除了英國,路透還提到、另有5國過去幾年都有悄悄地協助,包含澳洲、加拿大、南韓、印度和西班牙,分別提供技術或必要人才;當然也少不了美國在幕後的協助。
對此,美臺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向《路透》表示,由於台灣無法完全藉由本土廠商打造潛艦,只能將整個計畫分割成眾多小塊,透過拼圖(jigsaw)的方式、分別取得不同國家協助,進而打造成一個完整藍圖。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估計,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至少上看160億美元(約新台幣4447億5000萬元),期望在2025年之前、能向海軍交付第一艘自製潛艦。
但由於事關極度敏感議題,外加中國持續對各國政府和企業施壓,希望他們停止與台灣合作或提供相關技術零件,讓我國研製團隊經常面臨難題。
「國艦國造」能否如期進行和完成,各國出口許可將成為一大關鍵因素,尤其潛艦上必備的攻擊作戰系統等裝置,也迫使團隊必須在每個重要項目中,確保二至三個供應來源,才能放心進行其他部份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