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怕青少年打BNT第2劑引心肌炎 李秉穎:接種延至12周可降風險

上報快訊/吳亦軒 2021年11月30日 16:57:00
許多家長擔心打BNT疫苗有心肌炎疑慮,不敢讓孩子打第2劑。(桃園市政府提供)

許多家長擔心打BNT疫苗有心肌炎疑慮,不敢讓孩子打第2劑。(桃園市政府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30日)公布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副作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專家討論決議仍可施打原因,除防疫考量外,從國外數據暗示來看,延長接種時間可望降低心肌炎風險,接種時間延長至12周。

 

李秉穎認為,感染新冠肺炎也有心肌炎風險,讓青少年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另外,針對mRNA疫苗混打,李秉穎也說,基本上不會怎樣,綜合效價有提升一點,但差異很少;若沒特殊需要,單純打一種疫苗即可。

 

BNT疫苗副作用報告出爐,累積通報23起,以男性居多;許多家長擔心,青少年染疫重症相對低,但打了疫苗後卻有心肌炎風險。

 

李秉穎表示,不少國家一開始也有相同疑慮,但評估過後大部分還是利大於弊;他進一步指出,感染新冠疫苗也會罹患心肌炎,機率比打疫苗還高,還會引起其他併發症,重症者甚至會死亡。

 

國內規畫在12月可讓12歲至17歲青少年族群,若接種第1劑滿12周,即可施打第2劑BNT疫苗。指揮中心防疫醫師陳婉青也在30日公布數據指出,截至11月24日為止,經研判歸類共有23位歲青少年接種BNT之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其中21位已出院。

 

另外根據統計,這23位12歲至17歲族群,分別為19位男性、4位女性,16名男性需要住院,15位已出院,女性4位都需住院,其中3位已出院,目前仍住院者有2位,分別為1男、1女。


 

 

此外,針對幾名通報個案初步調查顯示,從9月22日至11月3日接種後通報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者,大部分症狀多出現多數都在兩周內,常見為是急性胸悶胸痛8成,運動後或平躺後呼吸困難其次,較少發燒或心悸。

 

 

指揮中心也指出,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討論,,國人應按時程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建議已接種第1劑BioNTech COVID-19疫苗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12-17歲青少年族群,接種第2劑BNT,且建議2劑間隔12周以上。後續由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安排在校園陸續接種。

 

 

 

此外,指揮中心也表示,對會中經專家審慎檢視各國青少年族群新冠感染、傳播與重症風險、mRNA COVID-19疫苗(包括BNT 及Moderna)接種策略、疫苗接種後心肌炎發生率與相關文獻,並分析國內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率、個案病程與恢復情形,雖然mRNA疫苗接種後發生之心肌炎/心包膜炎,可能與疫苗接種有關,但因為考量新冠病毒變異株持續在國際流行,農曆春節也將來,為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社區流行風險,指揮中心認為,應積極提升各類對象第2劑接種率,提升群體免疫力,建議12-17歲青少年完成2劑BNT疫苗接種。
 

李秉穎也說,青少年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環,青少年風險低、不會得到重症,但很多呼吸道感染都是從班級群聚開始,得病後再傳給兄弟姊妹等,是社區傳染鏈很重要的一環;所以所謂的「利大於弊」不只侷限於重症風險,還考慮到全體民眾,因此建議青少年施打第2劑。

 

 

 

指揮中心說明,依據各國上市後監測數據,接種BNT疫苗會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周至4周間;接種第二劑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比率高於第一劑,且年輕男性發生比例,較女性及其他男性年齡層高。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接種BNT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下列任一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

 

 

此外,指揮中心30日宣布第3劑在1日開打,指揮官陳時中30日直言「mRNA疫苗不建議互相混打」。對此,李秉穎也說,如果是mRNA混打mRNA,基本上也不會怎樣,有研究顯示mRNA混打,綜合效價有一點上升,但因為差異很少,所以實務上看來有沒有混打mRNA效果差不多。

 

李秉穎認為,如果沒有特殊需要,單純打1種疫苗就可以,但若有特殊顧慮,例如:考量到心肌炎,就可以考慮混打另一種mRNA疫苗。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