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允許收債機構利用社交平台追討欠款。(Pixabay)
《華盛頓郵報》指出,新冠肺炎期間有更多人欠下債務,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允許收債機構利用臉書、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追討欠款。
收債機構不得在債務人的貼文底下和個人主頁公開留言索債,但可以透過社交平台私下發訊息給債務人。收債人必須清楚表明自己的身分,也必須讓債務人有辦法拒收訊息。
US creditors can now DM debtors on social media https://t.co/pEhXkYaQX3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December 3, 2021
《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CFPB在研議了一年多之後,2日發布消息,允許收債機構將社交平台最為其中一種聯繫債務人的管道。2020年10月,時任CFPB主任克蘭格(Kathleen Kraninger)表示,科技進步已經改變人們交流方式,CFPB也在提升收債機構的能力,並指出1977年美國國會制定的《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規定收債機構必須與債務人保持溝通。
除了社交平台外,收債機構可以透過電話、電子郵件、簡訊和信件與債務人取得聯繫。
New rules implemented by 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on Tuesday now allow collection agencies to email, text and direct message people on social media to track you down about outstanding debts.https://t.co/hCG0heDV5P
— FOX4 News (@fox4kc) December 2, 2021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規定收債人員每週最多只可以為特定一筆債務致電7次,在與任何債務人溝通特定一筆債務後的7天內也不得再次致電;但身負多筆債務的債務人仍可能會在一週內被打電話追討數十次。
《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明文禁止騷擾、濫用和不公平的收債行為,也嚴禁收債人用虛假或誤導性的陳述來索債,CFPB 的債務催收規則也禁止催收人員在7天內、或與債務人就單一筆債務電話交談後的7天內,重複致電超過7次。
此外,CFPB並未對收債人員通過簡訊、電子郵件或社交平台私人訊息聯繫債務人的頻率做出任何限制,僅表示收債機構必須確保債務人可以拒收訊息。
I'm sorry, wut.
— Tressie McMillan Cottom (@tressiemcphd) December 2, 2021
Debt collectors can now text, email and DM you on social media https://t.co/1X9Fe0opMj
美國有超過8000家收債公司,產業總值高達數十億美元,有數千萬美國人的債務被委由收債機構追討。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警告,雖然法律允許收債人員使用多種聯繫方式,但債務人也務必留意收債詐騙。
FTC提醒,如果接到要求償債的電話,但對這筆債務沒有印象、收債人拒絕提供自己的的地址或電話號碼,或是收債人用逮捕來威脅還款,這通電話就可能是詐騙電話。
收債集團ACA International執行長尼柏(Mark Neeb)表示,該項新規定象徵「在與消費者的溝通現代化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小步」;批評人士則表示,收債機構與債務人的聯繫通訊出錯的機會將增加,例如有些人可能無法經常使用網路,另外債務訊息是私密的個人訊息,卻可能因此被誤傳送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