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參與「民主峰會」並沒有對中國造成「明顯而立即危險」的挑戰,解放軍將繼續擴大增強發展,尋找最佳的出手機會。(湯森路透)
美國將於12月9日與10日舉行「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針對當前民主政體所面臨的挑戰進行討論、交流。本次峰會的議題主要有三:防範威權主義、打擊貪污腐敗、以及促進人權,並採取線上視訊的方式進行。根據美國國務院所公佈的名單,總共有110個國家受邀與會,台灣則名列其中且並未邀請中國及俄羅斯參加。我國政府則於11月24日決定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與駐美國代表蕭美琴出席與會。在長期缺乏國際參與及持續處於中國武力威嚇之下,台灣的受邀出席一方面是肯定其在民主政治上的成就,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開展其國際參與的機會。然而,中國對此的反應會是什麼?相較於政治批判、外交奪取、經濟制裁、與社會顛覆等,本文所關注的焦點是解放軍的行動。
民主峰會、台灣參與及解放軍行動:邏輯演繹與經驗參考
對華盛頓、台北與北京三方而言,「讓台灣參與民主峰會」(從華盛頓角度)以及「台灣出席民主峰會」(從台北角度)的真正關鍵是蔡英文總統是否會代表台灣與會?當然,由蔡總統出席是最具代表性;非由蔡總統出席,則其他人選即使有代表性,但總不具有蔡總統的「最高級」意義。然而,不論是前者或是後者,從北京角度而言,中南海不會樂見且反對前述任何一個情況發生。
雖然「蔡總統的代表出席」、「蔡總統的視訊參與」以及「蔡總統的親赴華府實體與會」三者依序有程度差別與不同意義,但是在北京的認知當中,這些都是台灣當局「謀獨」。北京官媒亦指出,若是蔡總統出席,解放軍一定會有所反應,甚至「會做出決定性的回應」,而中國人民對武力統一的支持則是日益升高。
本文從「美國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與「台灣回應美國參與民主峰會」兩個面向切入觀察中國的可能反應,其中前者可概分為「美國邀請總統出席 vs. 美國邀請總統代表出席」,後者可概分為「總統出席 vs. 總統代表出席」。透過「two by two」邏輯演繹的方式推演出四種有關中國反應的可能情況(參照附圖)。另外再從經驗上來看,由於當前美台互動良好,因此華盛頓與台北要在如此重大議題上出現不同步調的情況實屬不易,因此出現第二組合(美國邀請總統的代表出席而台灣由總統出席)與第三組合(美國邀請總統出席而台灣選擇由總統的代表出席)的機率並不高。再者,由於第一組合(美國邀請總統出席而台灣亦由總統出席)對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衝擊與不確定性甚高,因此最終由第四組合(美國邀請總統的代表出席而台灣亦由總統的代表出席)出線,而如今正是台灣決定由政務委員唐鳳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
果然,中國外交部即於11月25日表示堅決反對台灣與會,並直指「民主峰會」是美國用於推進其地緣戰略目標與分裂世界的工具。而在軍事行動上,解放軍目前並未宣佈將舉行任何大型的軍事演習,而是延續其實行多時的對我國西南防空識別區的侵擾,包括26日有8架次解放軍空軍軍機侵擾,27日有4架次,以及28日有27架次(其中15架次飛行至我東南空域以及空中加油機「運油-20」首度加入)。
據此歸納結論:由於台灣是派出政務委員與駐美代表出席「民主峰會」,其層級終究不若外交部長、行政院長與總統,因此中方實無具體挑戰美台雙方「違反規定」的理由,因此北京屆時仍可能採取某種方式回應,但不至於出現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作為或大規模與高張力的軍事行動。
解放軍行動已不再針對台灣參與「民主峰會」
美國邀請台灣出席而未邀請中國參加「民主峰會」,這暗示台灣是一個政治實體而中國並非民主國家。雖然目前看不出解放軍在台灣參與「民主峰會」上有採取明顯變化的作為,其原因可能是美台雙方並未採取明顯的改變作為(例如讓蔡總統出席參加)。對此,有關解放軍的威脅應該已不會針對台灣參與「民主峰會」一事,而是回到既針對台灣也針對整個民主政治體制,因為北京的最終戰略目標是擊敗華盛頓,取代民主政治。但是我國與其他民主國家仍必須留意中國在「民主峰會」期間所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雖然北京目前必須面對立陶宛與2022冬季奧運等可能一連串的外交危機,但是,台灣參與「民主峰會」並沒有對中國造成「明顯而立即危險」(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的挑戰,解放軍將保持擴大增強發展,持續尋找其最佳的出手機會。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