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深入描繪台灣酒店媽媽桑的愛恨情仇,不僅在台灣收視奪冠,中國網友也翻牆追劇,討論熱烈。右為林心如,左為阿Ken。(Netflix、百聿數碼提供)
懸疑台劇《華燈初上》勢不可擋,從11月26日上架至今短短10天,持續穩坐Netflix台灣收視冠軍,更在兩岸掀起台劇熱潮,除了林心如、楊謹華、劉品言與李李仁等多位演員的精湛演技備受關注,翻牆追劇的中國網友也盛讚該劇核心精神,「『光』酒店的女人心事,不只刻劃人性,也讓觀眾學著諒解眾生百相。」豆瓣至今已破2萬人評分,拿下高評價的8分,而且還在持續攀升。
中國網友感嘆近年這麼多部國產劇(陸劇),卻拍不出一部《華燈初上》,甚至近日還特別專文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大陸限制多,題材投資方先卡關;二、大陸小資情懷缺乏文化底蘊支持,除了宮鬥劇與愛國愛黨,似乎拍不出其他類型;三、大陸女性故事面向過於單一,不是大女主敘事,就是脫貧女翻身勵志之作。」
文中提及中國近年對於影視作品限制重重,不僅要「愛國愛黨」,更要「三觀正確」,先不管劇中人物的愛恨情仇,光是故事背景發生在歡場,投資方就縮手了,難以想像要怎麼利用4年的時間籌備《華燈初上》。
中國網友還指出近日陸劇發展兩極,除了古裝劇,就是時裝劇,古裝劇難脫偶像劇模式,多是小說翻拍,就算器物精緻,依舊掌握不住文化底蘊,這點與台劇《華燈初上》對比,高下立刻一目瞭然,「《華燈初上》是一群女人的愛恨情仇,雖然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卻把受傷女人無言抱團舔拭傷口的眾生群像拍得動人,『光』(劇中酒店名)既是生存修羅場,也是底層女性的最後庇護所。1988年的條通文化之於台灣有什麼象徵意義?大陸觀眾或許不懂,但影像卻說明了一切。」
中國網友分析,「國產劇(陸劇)的女性角色厚實度遠不及台劇,細數近年台劇出圈之作,《俗女養成記》1、2談面對失敗與自我和解;《茶金》女主角雖是拿著在時代洪流找回自身價值的俗套劇本,但刻意保留的女性柔軟面讓該劇與眾不同;《華燈初上》試圖呈現台灣底層女性的真實與無奈,當台劇已經在論女性自身的價值與探討,我們卻還停留在看表層虛華。」
《華燈初上》不僅中國網友愛看,台灣網友也緊追不放,不僅頻頻分析該劇情節,試圖找出紅鞋女屍兇手,還對角色金句深有認同感,「愛與不愛,根本是兩張臉」「男人算什麼?只有錢不會背叛我們。」等台詞更是在臉書、PTT討論度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