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是候任副總統兩岸舞台 博鰲只剩象徵意義

仇佩芬 2017年03月06日 17:10:00
2012年的博鰲論壇,剛當選副總統的吳敦義(左),也曾循蕭萬長模式,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見面。(取自新華社)

2012年的博鰲論壇,剛當選副總統的吳敦義(左),也曾循蕭萬長模式,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見面。(取自新華社)

由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澳洲前總理霍克等亞太國家政要發起,獲得中國支持而創設的博鰲亞洲論壇,2001年成立時正值民進黨首度執政,兩岸前景未明,當時甫卸下閣揆身分的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身分加入,多年經營成為兩岸高層互動平台,先後在2008及2012兩屆年會,促成候任副總統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晤。但隨著兩岸間搭建的政商高階對話平台日增,中方發表政策宣示的形式也多元化,兩岸高層在博鰲論壇對話,也漸有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趨勢。

 

創始會員,等了8年意外讓博鰲論壇發揮獨有功能。

 

蕭萬長在2000年敗選後,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基於與羅慕斯等亞太退休政要的交情,以基金會名義受邀成為博鰲論壇創始會員。當時國內對蕭萬長參與博鰲論壇興趣缺缺,但蕭萬長仍持續參與每年年會。

 

2008年,馬蕭配贏得總統大選,博鰲論壇意外發揮獨有功能,促成蕭萬長在博鰲論壇與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成為台灣候任副元首與中國國家主席當面晤談的首例。此次蕭胡會中,蕭萬長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箴言;胡錦濤則回以「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推動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磋商,繼續關心台灣同胞福祉並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繼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等「四個繼續」,奠定馬政府上任後兩岸火速重啟協商的基礎。

 

2008年的博鰲論壇,因「馬蕭配」贏得總統大選,促成蕭萬長(左)與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成為台灣候任副元首與中國國家主席晤談首例。(取自www.china.com.cn)

 

2012年,剛當選副總統的吳敦義也曾循蕭萬長模式,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見面,亦具備同樣意義;蕭萬長卸任後重拾博鰲對話重任,博鰲論壇場外的兩岸高層對話遂成慣例。

 

2015年博鰲論壇舉行時,國民黨甫在九合一選舉遭到重挫,前一年又發生反服貿運動等兩岸關係重大事件,蕭萬長循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卻首度僅以合影方式進行,雙方從握手到合影全程3分鐘,其間僅耳語45秒,創下互動時間最短紀錄,也讓外界對兩岸關係憑添許多揣測。

 

回顧8年前「蕭胡會」被李克強兩度打斷,蕭強調今年還會再接再厲。

 

2016年的博鰲論壇在大選後舉行,時機更為尷尬。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會晤中,蕭萬長藉回顧8年前的「蕭胡會」,表達希望兩岸可以在過去8年的交往基礎上持續合作,未料談話遭李克強兩度打斷,強調「兩岸是同胞,兩岸一家親,我們同屬一個中國......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儘管台灣媒體認為,李克強的舉動有失禮儀,也讓蕭萬長為難,但在事後的記者會上,蕭萬長仍強調2017年仍將再次率團出席博鰲論壇,為兩岸交流及台商權益發聲。

 

延伸閱讀:博鰲論壇中方領導人未定 蕭萬長苦等「蕭O會」

 

但當時蕭萬長也特別提及,他所成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也將扮演推動兩岸企業合作的角色。而隨著民進黨執政後,蕭萬長已不具有為高層傳遞訊息的身分,加上中方國家領導人對台政策宣示的場合和形式更為多元,今年的博鰲論壇是否仍有「蕭O會」尚難確定,而博鰲的高層對話平台功能也較過去削弱不少。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