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童的開學日,家人會準備Schultüte,是一種用紙板做成、外型長的像冰淇淋甜筒的錐形福袋。(圖取自德國駐美國大使館Twitter)
不同國家以各自方式慶祝孩童開學日,英國通過購買校服和一雙新鞋來為孩子上學做準備。日本孩子則收到稱為「ランドセル」的傳統硬殼書包。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德國學童的開學日,家人會準備特別禮物「Schultüte」(英文翻school cone),這是一種用紙板做成、外型長的像冰淇淋甜筒的三角錐形福袋,家人會將文具用品、糖果餅乾等小物放進Schultüte,讓學童抱著去參加開學典禮。
Schultüte的習俗由來已久,位於德國東部的薩克森邦(Saxony)被認為是Schultüte的發源地。
Why Germans celebrate school with a cardboard conehttps://t.co/k6lbCOqD4p pic.twitter.com/1N7tYnkiCE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December 6, 2021
薩克森邦一位牧師的兒子回憶道,1781年他上學的第一天,老師送給他一個「甜筒」(a sugar-cone)。當時Schultüte只是一個簡單的小紙袋,裡面裝滿葡萄乾或其他乾果。此也是Schultüte傳統的雛形故事。
現在的Schultüte可長達約85公分,外觀以汽車、獨角獸或太空人等受小朋友喜愛的元素裝飾,部分還有音樂聲響裝置。過去兩個世紀裡,Schultüte深受德國人喜愛,也承載德國的文化和歷史,極具意義。
對許多德國人來說,Schultüte是邁入學涯和人生新階段不可或缺的象徵,並與德國的經濟、歷史、教育息息相關。
In 🇩🇪, a pupil’s first day at school is celebrated with a #Schultüte - a large cone filled with treats, such as stationery and sweets. #newbeginnings @Glasgowlangs @HyndlandEnglish pic.twitter.com/Ky8HDMiRP8
— Hyndland Languages (@Hyndland_ML) September 3, 2018
無論是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德國分裂的幾十年中,德國家長堅持送給孩子這份開學禮。若是美好富裕的時光,Schultüte裡會裝滿奢華的食物。不景氣的時候,Schultüte裡就裝馬鈴薯、或什麼都不裝,錐狀的紙板本身就是禮物。
德國威斯特伐利亞日常文化研究委員會的歷史與民俗學家坎托(Christiane Cantauw)表示,Schultüte是一種紐帶,孩子與家庭第一次分離,帶著這個連結抵達學校。
從此家庭有了新的聯繫,並傳達一項訊息給孩子:「你已經成為一名學童,但你仍然是家庭的一部分。就像以往那樣,我們會支持你並陪伴你走過這條新的道路。」
坎托認為,禮物就像畢業典禮和婚禮一樣,對於許多人而言,特殊記憶足以使一生回味無窮。
Berta Rosenhein’s parents gave her a German Schultüte (school cone) filled with treats to mark a new school year. After the Nazis took power, she and other Jewish students were banned from attending secular school. Berta survived the war in England thanks to a Kindertransport. pic.twitter.com/fOsBAWniU8
— US Holocaust Museum (@HolocaustMuseum) August 22, 2021
一名6歲的女孩Jara,2020年於英國倫敦開學的前幾個月,遠在德國的祖母著手準備一個巨大的Schultüte要送給她。Jara的家庭與許多德國家庭一樣,每代人都尊重這一傳統。無礙於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運往倫敦的種種難題,均不能切斷這項傳統。
Jara的祖母從德國一間工藝品店訂製了一個美人魚圖案的Schultüte,幾乎跟Jara一樣高。
Jara的德國母親賈姬(Jacqueline)說道:「對我們家而言,沒有Schultüte就不能開學,它能讓上學的第一天變得很開心。」在她的家鄉薩克森邦,Schultüte是慶祝活動的一部分,開學當天學校會舉行隆重的儀式,家裡則舉行派對慶祝。
然而,英國倫敦的開學日只是普通上學的一天,因此她很想念德國的開學禮文化。
德國漢堡退休教師洛威(Hans-Günter Löwe),在戰後德國的廢墟中長大,興趣是蒐集古董Schultüte。
他憶起1949年上學的第一天,母親在破舊狹小的公寓,趁他睡覺時用碎布縫了一件外套,送了一個金屬箔製成的閃亮Schultüte,他至今記憶猶新,「帶著一本新課本、一個裝滿葡萄乾的袋子和六枚硬幣學費,我開始了上學之路」。
洛威指出,Schultüte也反映了德國動盪和暴力的歷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拍攝的照片中,有一個小女孩一手拿著Schultüte,另一手拿著手榴彈模型。在納粹德國時代,有些Schultüte上帶有納粹標誌。戰爭時期,孩子們會將自己與Schultüte的合照,寄給投入戰場上的父親。
Japan has an undeniably strong fashion sense. Think about aesthetics and durability, Randoseru from Japan is the most fashionable bag that epitomizes both premises. #ShoppersAlley #FindYourLuxury #Randoseru #Backpack #JapanFashion pic.twitter.com/GbOFpPc4ws
— Shopper's Alley (@shoppersalley) April 12, 2019
二戰後,Schultüte也見證德國分裂為西德和東德的歷史,兩邊的形狀也些許不同。西德的Schultüte是圓形的,在東德Schultüte則有棱角。
德國統一幾十年後,西部依然喜歡DIY自己做Schultüte,而東部偏好到商店裡購買。當時東德的母親往往很快重返工作崗位,在家中時間少;而西德的母親則較多待在家裡,有時間動手做,這種差異也一直持續到今天。
對尼斯特勒(Bettina Nestler)的家庭來說,Schultüte與東西方的歷史別具意義。他的祖父在1953年創辦了製造Schultüte的公司「Nestler」,公司曾在1972年國家強佔,一夜之間,祖父從老闆變普通員工。
當時製作的Schultüte上帶有東德的卡通人物,還會有社會主義宣傳圖片。柏林圍牆倒塌後,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
尼斯特勒的家族迎回公司的所有權,他以家族企業為傲,認為「開學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一個好的Schultüte將順利完成開學儀式。
如今尼斯特勒的公司迎來新趨勢「個人化」,家長可以訂購印有孩子姓名的Schultüte,甚至可以根據個人設計要求造型或外觀。尼斯特勒說「這在社會主義時代並不存在,當時Schultüte是中央計劃,每年有兩到三個新設計,僅此而已」。
The first day of first-grade i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life of every child and family. In the German speaking countries, to celebrate this milestone, parents give their child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a so-called "Schultüte" - what a great way to start #Schultüte #NewYear pic.twitter.com/veheXjOgCx
— International School Rheintal (@ISRheintal) August 20, 2020
坎托表示,1950年代後德國從戰後復蘇,父母從商店裡購買Schultüte代表父母骰子孩子的未來,也代表有經濟能力購買一個漂亮的Schultüte。1980年代後環境相對繁榮了,事業有成的父母會花時間為孩子製作Schultüte學校錐體。
時間回到2021年,歐洲7月發生大洪水,德國多處遭到洪水破壞,一名心理治療師施密特(Manuela Schmidt)聽說孩子的Schultüte因水災而損壞,他提議組建志願者團隊。
施密特說:「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知道在災難之後給人們團結和穩定是多麼重要。手工製作的Schultüte上有獨角獸、消防員和行星,可以帶給人們希望。」
Germany’s devastating flood damage has shifted the dynamic in the country’s election campaign https://t.co/2tk0E4aNlw via @business
— Svein Tveitdal (@tveitdal) July 1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