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區域環境快速變化及威脅,日本防衛省正一步步調整國防戰略,以防範於未然。(維基百科)
日本防衛省正研製把巡弋飛彈的射程擴大到1,000公里以上,預計在2028年前部署完成。巡弋飛彈不僅要安裝在陸上機動式飛彈發射架上,還計畫安裝在船艦和戰鬥機上。有鑑於亞太地區各國飛彈開發趨近白熱化,日本不得不改變其防衛政策,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威懾力。
日本積極整軍備戰中國勢必強力反對
日本防衛省指出,「隨著鄰國持續發展飛彈,日本必須增強防禦工事以保有威懾力」。因此,防衛省計畫從2021年開始著手開發陸上配置型的巡弋飛彈。長年提供日本自衛隊裝備的日本三菱重工,計畫改良巡弋飛彈「12型地對艦飛彈」(SSM-1改),並延伸它的射程。陸上配置型,計畫於2025年完成實用化測試;艦載型及戰鬥機載型將於2026年及2028年各自為完成試做品,預計總花費約1,000億日幣(約8.8億美金)。
日本計畫研發巡弋飛彈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倘若日本受到敵國從海上船艦的攻擊時,在戰術的運用上,日本可立刻進行回擊,攻擊敵方的船艦。敵人若攻佔日本的島嶼,日本可藉由發射飛彈將敵人攻退,迅速收復被佔領的島嶼。假設巡弋飛彈能部署完成,對自衛隊來說,將大大提升飛彈防禦能力,更容易從敵人的射程外應對。以自衛隊目前的飛彈射程來說,除非在防空飛彈射程內,否則很難反擊。這次預計進行改造的飛彈將具有精確追蹤和打擊的能力。
然而,去(2020)年美國退出《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 INF)後,便有消息指出,美軍可能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飛彈。彼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對此強調,如果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彈道飛彈,將會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中國及北韓不斷提升飛彈的射程
近期中國不斷增加射程可達日本和關島的中程彈道飛彈。分析指出,中國飛彈發射台的數量在2020年增加到82座,是2010年的8倍。今(2021)年8月中國成功從中國國內朝向南海海域發射4發的中距離彈道飛彈,該飛彈被稱作「關島殺手」。美國已開始考慮在沖繩與台灣和菲律賓的第一島鏈上,向中國部署飛彈網的計劃。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指出,為因應台海危機所做的準備,「美國應尋找可支援中程飛彈戰力的夥伴國,並與它進行深入對話,說服它成為美國的一員」。
日本計畫發展飛彈,除了自身面臨的威脅遽增外,另一個原因即是呼應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規劃,日本不得不背負更多區域安全的責任。日本周邊國家不斷地研製飛彈。北韓已經擁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彈道飛彈;韓國於5月取消了彈道飛彈射程限制為800公里的準則;俄羅斯明年將在戰鬥中部署新型極超音速飛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關於打擊對方領土內的飛彈發射基地,讓日本保有「攻擊敵人基地能力」,「我們不排除所有可能的選項,將強化必要的防禦能力」。日本防衛省正考慮在2022年底修訂的國家安全戰略中記載,擁有「攻擊敵人基地能力」,亦考慮在防衛計畫大綱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內,羅列出自衛隊若要具備「攻擊敵人基地能力」所需要的裝備等。面對區域環境快速變化及威脅,日本正一步步調整國防戰略,以防範於未然。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