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在為「台灣適用美日安保條約」鋪路

有光的所在 2021年12月16日 00:00:00
當安倍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後,「台灣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很可能將是日本政府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張哲偉攝)

當安倍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後,「台灣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很可能將是日本政府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張哲偉攝)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本月初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後,12月13日在日本新聞節目中再度指出︰「在任何涉及台灣的突發事件中,只要有美國軍艦被攻擊,就有可能出現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狀況」。被問及和台灣的關聯性,安倍晉三提到,位於日本最西方的與那國島,距離台灣只有110公里,「如果這裡發生什麼事,肯定會成為危及日本和平與安全的緊急狀況」。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由來

 

安倍晉三首次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在12月1日出席國策研究院舉辦的活動以視訊方式提出。

 

安倍當日說︰「對台灣的武力侵犯,對日本國土是重大危險,日本無法容許該事態發生」;「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在北京的人,尤其是習近平主席,絕對不應對此有誤解」。

 

安倍指出,台灣周邊面臨的挑戰,和尖閣諸島等日本領土、領海所面臨的挑釁沒有兩樣,必須超前部署,防範中國從各處不斷進行各種軍事挑釁。他認為可以高舉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的旗幟,讓世上所有人都能清楚看到,「日本與台灣,必須共同努力」。

 

安倍說,中國的確很巨大,且與世界經濟有密切關係,如果對台灣採取軍事冒險行動,將對世界經濟帶來極嚴重影響,中國也將遭受重大打擊,得不償失。台日必須充實經濟及軍事實力,同時反覆說服中國,採取理性和平的方式解決。

這說法當然讓中國跳腳並連續抗議。12月2日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馬上打臉中國,「日本無法接受中國片面的要求」;連被認為親中的河野太郎也發言挺台灣說「我們(日本)必然有的憂慮,中國必須知道,若持續試圖改變現狀,必須付出非常高的代價」。

 

河野今年曾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強調對於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的擔憂,自衛隊當然應該升級飛彈防禦系統,並且具備「敵基地攻擊能力」。當時河野甚至表示,台灣是「獨裁與民主衝突的最前線」,因此日本必須不斷針對「台灣有事」進行準備、並且與美國協防台灣。現任防衛大臣岸信夫(也是安倍的胞弟)今年9月接受《CNN》專訪時也曾提出相似說法,副首相麻生太郎今年7月甚至宣稱「若中國侵台,日本將與美國協防台灣」。

 

「台灣有事」對日本的具體影響

 

9月8日在國策研究院舉辦「台日2+2對話與台日中三角關係」座談會中,自民黨參議員佐藤正久首次以官方提出「台灣有事」。

 

佐藤表示,「台海有事」時,北韓可能趁隙挑起戰端,俄羅斯也可能趁虛而入,對日本北方爭議四島有所動作。日本應擬好對策,美國、日本及台灣也應成立防衛合作機制因應。

 

他指出,根據衛星照片,中國將位於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視為攻擊目標,並在甘肅沙漠複製這個基地進行模擬訓練。原因之一是台灣有中央山脈,而台灣東部花蓮屬縱谷地形較不易進攻,中共軍機若要穿越宮古海峽進攻台灣空軍花蓮基地,必須先「清理」沖繩戰場。

 

台灣若被中國封鎖,日本跟南韓經過台海及巴士海峽的石油生命航運線將受威脅,造成石油短缺和油價飆升,嚴重衝擊日本經濟。北韓可能在朝鮮半島挑起戰端,俄羅斯也可能趁虛而入,對具爭議的日本北方四島有所動作。中共、俄羅斯及北韓也可能合作,日本應事先擬定好對策。

 

在「台灣有事」的緊急情況下,中國將多方分散日本及美國軍力,阻止美日軍隊在台集結。為了反制,西方國家在東協及印度洋的軍隊需向中國施壓,分散解放軍軍力。美海軍第七艦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合作也極為重要,海上自衛隊可以調度支援直升機及掃雷裝備,協助美軍反潛作戰。

 

最早提出「台灣有事」概念並加以分析,是今年7月底日本智庫「東亞情勢研究會」出版的一本書,《台灣有事,日本該怎麼辦?》,當時這本書就引起了日本政策圈的重視。

 

據此書的策劃者、前日本參議員江口克彥(Katsuhiko Eguchi)介紹,書中的主要觀點是︰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二、「台灣有事,也是美國有事」;三、台灣一旦被中國侵略,日本尤其是沖繩群島會被中國控制;四、中共以此為立足點,對日本發動侵略的可能性無限大。

 

日本語境中「有事」的涵義

 

「有事」這個詞,在中文裡很平常,泛指一些要處理的事。但在日本,「有事」這個詞在2003年後就成為法律專用名詞,具有特殊且嚴重的涵義。日本《共同社》翻譯安倍這句話把「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涵義表述得非常明確:「台灣出現突發事態,就是日本出現突發事態」。

 

《共同社》的翻譯是基於日本《武力攻擊事態法案》對「有事」的法律界定。2002年到2003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有事法制三法案」,包括《武力攻擊事態法案》、《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修正案》,和《自衛隊法修正案》。

 

《武力攻擊事態法案》是針對日本的國家安全所制定的自衛授權法。日本政治上所說的「有事」,特指日本遇到外國武力攻擊的情況。該法案規定:所謂的「有事」,包括「日本遭到來自外部武力攻擊的事態」,也涵蓋「預測可能受到的武力攻擊事態」。一旦日本政府判斷日本遇到了這兩種突發事態,首相可以依法出動自衛隊進行防衛作戰。

 

按照這個日本特定的「有事」法律概念來理解,現在日本顯然把台灣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包含於上述「有事」的第二種情況,即「預測可能受到的武力攻擊事態」。意指台灣一但受到軍事威脅,日本可能有必要準備出動自衛隊。

 

安倍晉三嚴正對中國表達不滿

 

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人交換意見,如果與對方意見分歧時,用語通常會很委婉。日本政商界人士在國際問題場合表達意見就更加委婉,很少會像美國人那樣毫無保留地直指核心。

 

安倍的發言放棄日本傳統的委婉口氣,而是像美國人一樣地表達不滿。這種姿態就是日本在對中國發出嚴正警告。這種情況下,只有用坦率而毫不含糊的詞句,才能明確表達態度。而且安倍是點名習近平說出這些話,等於告訴習近平,我這些話就是針對你說的。

 

中國在西太平洋擴軍引起日本警覺

 

自習近平上台後,中國不斷擴軍,尤其是海空軍擴建,早在去年,中國海軍艦艇數目已遠超美國。雖然中國軍機、軍艦在性能上遜於美軍,但從中國在南海不斷佔據、擴建海礁,宣稱為領土、領海,其制霸西太平洋、印太地區的野心昭然若揭。

 

中國想制霸的勢力範圍,當然包括日本。很顯然,侵占台灣只是中國擴軍備戰,對外擴張的第一步。

 

以安倍晉三為首的日本政要,已預見本國可能會承受中國圍困的局面。一旦中國佔領台灣,就可以從日本南方對日本實行軍事威脅,包括封鎖航道、阻止海運,讓日本陷入經濟困境。日本將直接面對中共從軍事上和經濟上的緊迫威脅,從而陷入生存危機。

 

當下日本民眾對中國負面觀感極高。(湯森路透)

 

中國近年接連挑釁日本

 

日本已切實感受了中國的軍事威脅,而且這樣的軍事威脅正變得越來越大。從2013年開始,日本航空自衛隊因中國空軍戰機接近領空而緊急起飛的次數超過400次,這些狀況大多數都發生在靠近台灣的宮古群島周圍。這麼多的空中對抗表明,中國空軍一直在針對日本領土蓄意挑釁,施加軍事壓力。

 

中俄海軍10月17至23日之間在日本海、西太平洋、東海首度實施聯合巡邏行動,共有10艘艦艇,還有6艘艦載直升機參與,也實施使用武器的訓練。

 

中俄共10艘艦艇於18日通過本州與北海道間的津輕海峽,22日通過鹿兒島縣大隅半島與種子島之間的大隅海峽進入東海。中俄艦隊幾乎繞行日本列島一圈,挑釁意味非常濃厚。

 

宮古群島由日本西南方的一連串島嶼組成,位於台灣東部。宮古群島各島嶼當中,最靠西的是與那國島,離台灣東部宜蘭縣海岸僅110公里。與那國島的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千,二戰後一直是一片和平安逸的淨土。

 

但與那國島戰後以來的寧靜,現在被對外擴張的共軍打破。為什麼中國進行攻台軍事演習,要盯住這個小島?原因在於中國攻台,能快速支援台灣的日本自衛隊或美軍都駐在沖繩,而從沖繩出發到達台灣,無論是海軍還是空軍,都必須經過宮古群島。

 

共軍要阻攔或切斷日本自衛隊或美軍對台灣的支援,一定會在宮古群島與美日軍隊對抗,這種對抗意味著日本將被迫捲入戰爭。

 

中國空軍在宮古群島附近如此大規模、長期地飛行,其目的可能有兩個︰一是測試日本防空系統的反應和蒐集日本防空系統的電子資訊;二是為在該海域與日軍作戰軍事演習。

 

日本最近已在與那國島等地增強軍力,還準備進駐飛彈部隊,加強在宮古群島的防衛。

 

日本國民對中國惡感與日俱增

 

《日本經濟新聞》去年底對1,696位被訪談者的問卷調查顯示,86%的受訪者稱,中國對日本構成了威脅。

 

據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最近指出,日本國民對中國的不滿如今接近九成,這在戰後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矢板明夫還介紹說,在這樣的民意之下,岸田文雄與河野太郎競選首相時,原來河野太郎的民調支持度過半,似乎奪席有望;但因為河野太郎在對外政策上比較親中,結果競選期間河野太郎的民調支持率迅速下降,最後敗選。

 

從這個過程也可以看出,中國官方表面推動日中友好、「寄希望於日本人民」之類的對日政策已經破產。

 

日本民眾對中國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早已厭倦。中國長期放任國內極端民族主義以美日為假想敵,散播對日仇恨,在資訊自由時代,日本民眾的認識很清楚。

 

中俄共10艘艦艇於10月18日通過日本本州與北海道間的津輕海峽,挑釁意味非常濃厚。(俄羅斯國防部推特)

 

延續美日同盟對抗中國的戰略

 

「川普的好朋友」安倍晉三雖然去年以健康原因卸任首相,但以其戰後最長任期首相的經歷,現任日本執政黨最大派系的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會)領袖,自然不願強硬抗中路線被改變。

 

被視為「鴿派」不願與中國產生軍事衝突的岸田文雄,在自民黨總裁險勝河野太郎,10月4日於臨時國會將被指名為新任首相,10月14日宣布解散眾議院於31日改選並順利當選首相,但隨後任命非常親中的林芳正擔任外務大臣。此舉令中國官方熱切歡迎。

 

安排林芳正出任外相,安倍、麻生兩大派系強烈反對,認為林芳正過度親中,岸田也一度想自己兼任外相,但最後還是在11月9日晚間打電話給林芳正,拜託他出任外相。

 

11月25日林芳正接受日本媒體聯訪,被問及若台灣出現突發事態將如何應對時,林避開協防台灣問題,稱:「一般而言,當然是包括撤離日本人在內,為了能應對任何事態採取萬全措施。鑒於此事的性質,對具體內容不作說明。」

 

不過林芳正雖然親中,同時也是美國派。林芳正和河野太郎都是血統及商業利益親中,林芳正父親林義郎是然屈指可數的超級大親中派,著名的馬關條約簽訂場所、河豚料理名店春帆樓就是林家產業之一。

 

林家從林義郎才開始從政,起初是佐藤榮作派1972年他投靠田中角榮成了田中派,開始走親中路線。之後長年擔任日本國會超黨派「日中友好議員連盟」會長,可說是親中議員的巨頭,在2017年後就把會長職務讓給兒子林芳正。

 

林芳正因為是「日中友好議員連盟」會長,在新冠疫情之前,長年多次訪中,而且也積極表示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親中色彩非常明顯,讓自民黨內大佬不安。

 

但在安倍發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後,強調與中國經濟合作重要性的林芳正也無法迴避中國人權問題,於3日表示,外務省因中國近年對侵犯人權行為關注的呼聲日增,當局正準備明年增設「人權侵害對策擔當」一職。

 

這說明了安倍晉三把鴿派和親中派勉力拉回抗中陣營。

 

台灣適用「美日安保」可能是日本之後的目標

 

安倍發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談話之後,據《共同社》報導,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12月3日在記者會上提到,「圍繞台灣的相關狀況,有必要讓中方理解,(日本)國內存在這樣的想法」。

 

岸信夫稱,台灣是「共享基本價值的極其重要的夥伴和朋友」。

 

鑒於中國的軍力增強,岸信夫指出,兩岸軍事平衡「總體上朝著對中方有利的方向變化,差距呈逐年擴大之勢」。

 

外相林芳正也在記者會上附和說,「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保障,乃至國際社會的穩定,也很重要」。

 

當安倍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很顯然自民黨人認為「尖閣諸島適用美日安保」已不足保護日本安全,「台灣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很可能將是日本政府接下來努力的目標。(本文轉載自「有光的所在」臉書專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