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長許宗力除了認為陪審有嚴重違憲之嫌,台灣社會就事論事的成熟度、素人法官能否充分理解法律等,都在考慮之列;張靜律師反過來批評,這是專業傲慢,「不要這麼不相信台灣人民的水準」。(合成畫面/李昆翰、盧禮賓攝)
司法院試行人民觀審制宣告出局後,參審與陪審這次列入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議題,司法院分析利弊傾向主張參審制,除了司法院長許宗力認為陪審有嚴重違憲之嫌,台灣社會就事論事的成熟度等,也在考慮之列,但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司改國是會議第四分組委員張靜律師批評,這是專業傲慢,「不要這麼不相信台灣人民的水準」。
打槍小英政府:
黨綱與草案都主張「陪審制」,為什麼要找許宗力來?
張靜也「打槍」蔡英文政府,指民進黨從黨綱到黨版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都是主張陪審制,「為什麼找一個許宗力來支持參審制,小英到底在想什麼?」他建議甘脆辦公投,讓人民決定採不採陪審制。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總統直選、公投,一度被視為洪水猛獸,曾幾何時,已如家常便飯;直接影響人民權益至鉅的人民參與司法審判,要不要採行陪審制,現在似乎也陷入一樣的情境。司法院的態度是否過於保守多慮,甚至低估了人民的素養?
我國對於人民參與司法審判的研議,先後在1994年提出刑事參審試行條例草案,2006年提出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至2012年提出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法律學者相關研究著作,汗牛充棟。
司法院曾經試行模擬審判力推的觀審制,被批「只能看、不能判」,已經在立法院宣告出局。此次司改會議,人民參與審判的聲音迫切,參審和陪審均納入議題討論,分配在第四分組「參與、透明、親近的司法」。在第一次分組會議中,決定3月25日下午舉辦公聽會,並請司法院、法務部提出報告。
據指出,司法院在兩者之中,傾向主張參審制,將在司改會議提出報告,分析利弊和主張參審制的理由。
我國若採陪審制,除了司法院長許宗力認為陪審制有嚴重違憲之嫌,司法院高層表示,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經過設計,條文多且複雜,必須確保法律正確適用,以及正當程序,保障當事人權益,如果在現有法律架構下採陪審制,素人法官能否充分理解法律,探究事實,恐有疑慮。
4個不選陪審制的理由:
嚴重違憲;不寫判決書、無法上訴;社會是否不講意識型態;素人法官是否充分理解法條。
此外,陪審制判決不寫判決書和判決理由,沒有檢驗機會,人民被告習於上訴到底,一旦無救濟可能,能不能接受?
再若以東方民族特質,總是希望將被告重判,被告恐怕不會願意選擇陪審制,改造工程浩大的陪審制將只是聊備一格。國家制度如果沒有人採用,或很少人採用,這個制度就沒有意義。
不具名的司法院高層也表示,就事論事,冷靜理性客觀,是法律制度要求的原則,台灣社會是否已成熟到不走民粹,不講意識型態,擺脫只有顏色沒有是非的對立?
他舉例,以目前台灣社會一般人思考模式,常見車禍致死案發生後,肇事者被迫下跪道歉、被打,事實上,車禍原因疏忽就是疏忽,但台灣民眾容易淪於情緒化,並不利於參與公共事務。
因此,司法院主張以台灣現況,先採參審制,也就是由人民與法官共同參與審判,了解法律運作和法律審判的侷限性,透過參與幫助人民理性認識司法,在人民習於審判程序、司法運作後,再採陪審比較穩健。以日本為例,二戰前日本曾實施陪審制,戰後又改回裁判員制,值得借鏡。
力推陪審制的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司改國是會議第四分組委員張靜律師反駁說,關於人民成熟度或素養的說法,「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不要這麼不相信台灣人民水準」。
他表示,學者專家太不信任台灣老百姓,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是專業傲慢,總認為老百姓不如法律人。他想法正好相反,論常識,非法律人比法律人有常識,法律人都侷限在自我空間,尤其法官養成制度,大學畢業考了試就可以當法官,考試可以考出一個法官操守?是不是恐龍法官?或辦案才能?
張靜建議:
乾脆辦公投,以老百姓的想法為依歸。
張靜日前投書《上報》「陪審制是台灣司法界除屎的良方」,除提到「法官或檢察官還會收錢的大概5%至10%之間」,引發軒然大波,文章中也分析陪審制的優點。
張靜表示,推陪審或陪審不是誰說了算,他建議乾脆辦公投,以老百姓的想法為依歸。如果公投結果,人民願採參審,他沒話說,如果公投結果採陪審,「就請照陪審來玩」。
他說,該協會1年前委託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民調中心進行人民參與陪審員意願的民調,受訪者如果接到陪審團通知,願擔任陪審員的占60%,還不包括沒意見的有一定比例也是願意的,人民擔任陪審員的意願不是問題。
延伸閱讀:投書:陪審哪裡有違憲?
張靜說,司法院長許宗力說陪審制違憲,到底哪裡違憲?如果陪審制違憲,參審制也違憲。但他與許多論者都認為陪審不違憲。
張靜並質疑,民進黨黨綱是要建立陪審制,過去黨版《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也是主張陪審制,「不知道小英到底想什麼,為什麼找一個許宗力來支持參審制,搞不懂民進黨在幹嘛ㄟ。」
他強調,陪審制才是台灣需要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希望台灣未來的司法長治久安,走入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