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國鐵CEO神救援自願下台安撫民意 執政聯盟不用倒閣謝罪

國際中心 2021年12月15日 17:50:00
立陶宛港口。(湯森路透)

立陶宛港口。(湯森路透)

立陶宛這兩日爆發內閣總辭政治危機,但跟事情緣由並非因容許設立台灣代表處造成與中國的爭端,而是白俄羅斯問題。

 

事情源自8月美國因白俄羅斯獨裁者盧卡申科鎮壓民主運動,開始制裁白俄羅斯國營企業Belaruskali,該企業透過立陶宛的克萊佩達港出口鉀鹽,占全球出口份額相當高,也是盧卡申科政權的主要外匯來源。

 

該制裁有4個月的緩衝期,然而12月8日緩衝期結束後,立陶宛國鐵(LTG)依舊幫忙運送貨品到港口出口。引爆立陶宛民意沸騰,直指政府為何無法配合美國制裁侵犯人權的鄰邦。在野黨批評,若持續運送白俄羅斯貨櫃,會損害立陶宛在西方陣營的聲譽。

 

《路透》指出,無法解決問題的主因在於,美國制裁是針對美國相關企業,禁止收購白俄羅斯出口的鉀鹽,立陶宛只負責運送,不在制裁範圍內。立陶宛鐵路公司已經知會白俄羅斯要在2023年合約到期後不續約,但無法提前解約。而且,立陶宛銀行還無法處理白俄羅斯企業的付款,不過Belaruskali已經提前預付了12月與明年1月的款項。立陶宛國鐵大約每年從這項合作拿到6000萬歐元的收益。

 

立陶宛政府試圖在美國制裁緩衝期一結束就退還預付款,但白俄羅斯銀行拒收。因此這條路也行不通。

 

根據立陶宛當地媒體報導,這把火燒向了執政黨高層,10日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與交通部長斯庫迪斯(Marius Skuodis)以明知有制裁仍接受預付款為由,雙雙遞出辭呈願意負責,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在13日晚間表示整個內閣可能因此總辭,因為至今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眼看這個制裁問題就要演變成政府垮台的危機。

 

希莫尼特表示:「如果對於政府表現提出這麼多疑問,如果政府無法回應,也許政府應該辭職,因為民意已經中止,或許其他的新政府可以接手。」

 

在龐大公眾壓力下出現了轉機,隔日14號立陶宛國鐵CEO Mantas Bartuska出來表示願意辭職,以「降低局勢」,安撫民意。國鐵主席Kestutis Sliuzas則稱「有鑑於新冠肺炎跟難民危機的挑戰,現在冒險嘗試組成新政府或者改變政府組成是很不負責任的事情。」

 

 

然而,儘管國鐵CEO辭職,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主席Sliuzas表示,未來可能必須透過修法才有辦法停止運送白俄羅斯鉀鹽,例如若美國制裁生效後,國營企業可以單方面解約。若沒有法源依據,立陶宛國鐵可能面臨國際訴訟。

 

目前立陶宛政府是由保守偏右的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TS-LKD)所執政,對民主自由與捍衛人權有強烈立場,不僅強烈挺台支持讓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也強烈譴責鄰邦白俄羅斯的獨裁者盧卡申科。立陶宛也是首個表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國家。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