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港口克萊佩達。(湯森路透)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和台灣互設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不僅降低與立陶宛的外交層級,也對該國祭出經濟報復,讓立陶宛輸往中國的貨物遲遲無法通關。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也尋求歐盟執委會介入以解決問題。
歐盟執委會17日表示,假如有證據顯示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將會把中國、立陶宛貿易爭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解決。
《路透》報導,中國對德國汽車零件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施壓,要求該廠商禁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件。德國業界人士指出,不只大陸集團,很多汽車及農業公司也受到中國的施壓。
大陸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輪胎製造商之一,在立陶宛設廠並生產汽車零件,如車門遙控器,大陸集團的客戶遍及全球,包含中國。
中國外交部否認施壓德國車廠一事,但表示中國公司已不再信任立陶宛。
歐盟執委會表示,正在蒐集資料以了解(中國對立陶宛施壓)是否確有此事,並根據結果決定進一步行動,一名發言人說:「我們正在探索WTO處置步驟以及提交官方投訴,當然,理論上還有其他處理方式。」
另一名發言人表示:「為了成案,我們需要足夠的證據,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他強調,執委會正和立陶宛政府以及其他面臨類似問題的成員國聯繫。
根據WTO的爭端解決流程,貿易爭端會經由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裁決,不服裁決的國家會向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上訴,由AB法官做出最終裁決。儘管如此,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不滿貿易協定,持續動用否決權阻止上訴機構法官上任,導致法官人數不足而陷入停擺。
為減緩經貿上對中國的依賴,立陶宛企業局14日表示,將透過PCHome電子商務網站擴大經營台灣市場,儘管目前立陶宛對台出口量不大,但該國出口事務部門負責人伍日達維妮特(Rasa Uždavinytė)相信,電商計畫有助於台灣更熟悉立陶宛,並開發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