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莞婷日前宣布奪得兩個國際影后獎,她聲稱連自己都嚇暈,「不要把我打醒」,但她獲得的國際獎項卻遭到質疑。(翻攝自曾莞婷臉書)
稍早看到各家媒體紛紛報導台灣演員曾莞婷以短片《莉莉安的禮物》榮獲拿下「布拉格國際電影節(FEBIOFEST)」與「維加斯電影獎(Vegas Movie Awards)」影后,職業病又犯了,當下只想問「這些影展怎麼聽都沒聽過?」追查下去,果然發現令人掃興的事實。雖然曾莞婷說「不要把我打醒」,但我覺得我還是有責任把不明就理的讀者給打醒。
雖然什麼樣的電影獎項有權威,可能標準也不一,但一般來說這個獎項首先必須有悠久的歷史(但這也不一定是必要)、一年辦理一次、有一個專業的策劃團隊評審機制(通常有知名影人加持)、入選作品也必須具有一定含金量、有公開的頒獎儀式、一定程度的媒體關注等等。再來就是,給獎不能浮濫,只要看到那種巧立數十個名目的獎項,又對報名者收費很高的,一定是野雞影展/電影獎。
這些野雞影展/電影獎的慣用手法,就是刻意選一個響亮的名字,然後承諾給予精美獎狀或獎盃,通常位置都是在歐美,而且可能都是知名城市。用意就是為了吸引崇洋媚外的亞洲人來投件,畢竟很多人一看到是「紐約XX獎」、「波士頓XX獎」就會高潮。趕快匯款幾十元或上百美元現金下去之後,他們保證會給你一座獎項,滿足你的虛榮心,也可以帶回家鄉聲稱自己揚名立萬。
這當然就是市場供需法則,我們可以花錢可以買到一個獎,而主辦單位也可以收錢給你一個獎。但是買獎的人不會覺得被騙,賣獎的人也可以藉此大發利市,彼此都得到了好處。很多比較貪心的野雞影展/電影獎甚至推出每月方案,一個月就生出一個最佳影片與影帝、影后等獎項,稍後我會來解釋這樣可以賺得多少利頭。
曾莞婷得到的維加斯電影獎應該算是我近期看到最拙劣的野雞獎,它完全違反我上面所說的任何一項「公信力法則」。該獎項成立僅三年、一個月頒獎一次、團隊與評審機制不明、入選作品通通不是國際知名的電影、沒有公開頒獎儀式,也沒有媒體報導。再來,它的獎項總共有62項,實在多元,包括最佳學生電影、愛情電影、驚悚電影、廣告電影、MV、喜劇劇本、海報、旁白、無人機影像等。
更雷人的是,一個月頒獎一次還不夠,維加斯電影獎還在每個月頒發的獎項拆成三個類別,分別是傑出(EXCELLENCE)、威望(PRESTIGE)、優秀(MERIT),每個類別都有62個項目。所以如果每個月報名總額都全滿,它可以頒發186個獎項。每個獎項的報名收費(基本上報名就有獎)則是29美元到69美元不等。這樣一年辦下來,順利的話,可以直接進帳至少兩百萬元台幣。而且還不需要籌辦實體頒獎典禮,只要寄一張獎狀給得獎人就好。說不定幕後策劃者只有一個人,而他的唯一工作就是架個網站就好。
依照FilmFreeway顯示,曾莞婷獲得的最佳女主角價值29美元(折合新台幣806元),算是最低消費。不過維加斯電影獎厚顏無恥地在官網說他們寄發的得獎獎狀價值100美金(折合新台幣2780元)。這一聽就知道是唬爛,什麼紙質會這麼貴?灑金箔也不至於吧?假使這張紙真有這樣的價值,那電影獎不就是虧錢辦?
至於新聞稿提到曾莞婷獲獎的「布拉格國際電影節(FEBIOFEST)」,就是比較貨真價值的獎項了,它是僅次於卡羅維瓦利影展的捷克第二大影展。
不過問題來了,這個影展的獎項只表彰歐洲電影工作者,遍尋不著曾莞婷以短片《莉莉安的禮物》得獎的消息,另外一篇報導則提到該片導演簡嫚書還提名了「最佳短片導演」及「最佳女導演」,但這些資訊在原文網站上隻字未提。
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曾莞婷根本沒有在布拉格國際電影節獲封影后,也許是其它魚目混珠的什麼「不拉嗝電影獎」,就連劇組和媒體也都沒有求證,消息就這樣散布出去了。
說實在,我早期很常公開嘲諷這些野雞影展/電影獎,但後來我也意識到,很多學生導演報名這些獎項,一方面是希望給家人一個交代。也許家人給予了一些支持,想買個獎項回來讓親友開心,這種心態我覺得無可厚非。也有一些單位有結案壓力,一定要想辦法生個獎項出來,好給上級一個交代。所以我並不認為這些賣獎單位就沒價值,只是買獎的人也要有自知之明。
不過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看準台灣人那種渴望被國際看見的心理,大張旗鼓出來欺騙觀眾,然後當作功勳一樣招搖過市,只為取得更多聲望與資源。這種心態,實在非常惡劣。我想曾莞婷是個好演員,她根本不需要靠這種給內行人看笑話的獎項來證明自己的演技。
我完全相信在幕後操作的是劇組團隊,可能他們有請來了一位負責報名影展的專人。所以我不會認為曾莞婷和簡嫚書是事前知情的、或者懂得這些差異。報名影展的人有壓力是無可厚非,但是這些榮耀非得上稿示眾,其實只是讓大家更難堪而已。而跟風報導的媒體朋友,作為守門人,也應該要懂得分辨其中差異,不該跟著帶頭誤導讀者。
從這些獎項的存在就知道,西方人是如何利用亞洲人的自卑心理來賺錢。其實台灣人真的不用這樣看輕自己,我們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同樣是在這一週,成立於1984年的美國權威獎項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公布入圍名單,《大藝術家 The Artist》(2011)與《自由之心 12 Years A Slave》(2013)等奧斯卡等級大片都曾在這個獎項大放異彩。而在今年,有三個台灣人獲得成績。
台灣攝影師程安德以《Blue Bayou》提名了最佳攝影,而台灣的兩位年輕製片人劉品均與蘇瑜豪的作品《非自願測試 Test Pattern》(2019)則提名了最佳首部電影獎。這三個人的成就才值得台灣媒體報導,或許可以大膽預測,幾年之後我們也可望在奧斯卡獎看到他們的身影。不過,現在上網Google,關於這三人的資訊全是舊聞,無一提及他們在獨立精神獎的成績。
之前已經有了一個義大利影帝伊正,現在有一個捷克影后曾莞婷,再不阻止如此亂象,台灣演員個個都可以在歐洲當影帝、影后了。真的別再鬧啦!
(後記:經網友陳先生調查,原來曾得的是Pragu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中文可以翻譯成布拉格國際影展,但是確認也是沒有公信力的野雞影展。)
※翁煌德:現任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粉絲專頁「無影無蹤」。本文摘自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