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投票率才是決定公投結果的關鍵

陳嘉宏 2021年12月21日 07:02:00
很多人用既有的藍綠架構分析這次的公投結果,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各縣市的的同意與不同意票,指稱這是支持藍或支持綠的縣市,其實都是過度的解讀。(湯森路透)

很多人用既有的藍綠架構分析這次的公投結果,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各縣市的的同意與不同意票,指稱這是支持藍或支持綠的縣市,其實都是過度的解讀。(湯森路透)

拜讀王宏恩教授在《端傳媒》寫的〈台灣公投——綠營基本盤更穩固,但或喪失青年吸引力〉,非常有收穫,可以做出幾點政治實務上的回應:

 

這次公投最難估的是投票率,因為這是第一次公投單獨投票。很多的選舉民調專家是用以往的民調經驗去估投票率,但這樣的估法一定不準,因為選民是依照以往的投票經驗信口回答民調;但事實上,這次公投就是沒有綁大選,在缺乏對人投票的誘因下,選民的投票行為一定要重估。

 

就我所知,因為從沒有前例,即使到最後關頭,民進黨的動員部門都不太敢估算投票率,但投票率正是四大公投案會不會過關的關鍵。民進黨的真正估算大約是:如果投票率過五成,四大公投恐怕凶多吉少;如果是四成八,勝負將在伯仲之間;如果是四成六應該就有絕對的勝算了。

 

投票當天,一直到中午12點,各縣市都僅有兩成出頭的投票率,即使到下午兩點都僅有三成,那時候大概就知道一定可以否決四大公投案了。四點投票結束後,各地回報的投票率大約僅有四成出頭,幾乎就確定不但可以否決,且票數還能全面碾壓同意方。

 

為什麼?因為民進黨可以掌握自己基層動員的狀況,但他們掌握不了中間選民以及年輕選民的投票意向。事實上,在四大公投案裡,民進黨在中間與年輕選民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在最後的民調裡甚至還微幅落後。這群人若傾巢而出投票,對民進黨的四大公投案的勝負將會埋下不可測的變數。相對地,若投票率低,就僅是藍綠基本盤的動員比賽。

 

既是如此,為何民進黨要「正面迎戰」公投呢?這難道不會激起正方的投票意願嗎?

 

這的確民進黨在設定公投戰略時的兩難,但真正的理由在於民進黨對於自己的能源政策與萊豬進口政策的論述有信心。有信心可以透過論述讓綠營基層出來投票(這其實是次要目的),也有信心可以透過論述讓原本持同意態度的中間或年輕選民轉向,或至少保持中立不去投票(這是主要目的)。萊豬與藻礁都是反直覺的議題(現在都好好的,為何要進口萊豬、傷害藻礁),中間與年輕選民對這兩項政策都有惡感,這說服溝通的工作並不容易,但從結果來看,民進黨有達到它們當初設定的目標。

 

所以,王宏恩從數據分析發現這次投票「綠營基本盤更穩固」,其實是必然的。事實上,這次投票就是在議題遭反對黨設定,欠缺主場優勢的情況下,由綠營基層民代將士用命,想「保護這個政權」,衝出投票率所得到的結果。相對地,藍營陷於議題的分歧與內亂,即使在自己設定的議題裡,基層動員力反而比不上綠營。

 

至於王宏恩另一個結論:「(民進黨)但或喪失青年吸引力」,應該被解釋為多數青年對這四大議題無感,對他們而言,這無關支不支持蔡英文,而是「你們政治圈又在吵架了」、「你們就繼續吵,這次我退下了!」

 

很多人用既有的藍綠架構分析這次的公投結果,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各縣市的同意與不同意票,指稱這是支持藍或支持綠的縣市,其實都是過度的解讀。選民面對公投的態度與選舉迥然不同,可說相當分眾,而且各政黨面對公投的策略也不盡相同,很難把這次的公投結果當作下一次選舉的指標。

 

綜上分析,提出公投案的國民黨固然在這次公投裡潰敗,但民進黨並沒有贏,最後是由投票率決定了公投的結果,朝野別錯解了這次公投。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