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子品牌經營不善。(湯森路透)
中國火鍋龍頭海底撈近來遇到經營瓶頸,除了本業因為疫情衝擊大量關店以外,子品牌也經營不順半數倒閉。
海底撈在11月公告,預期會在年底前關閉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的店面,部分門市將暫時歇業重整。目前海底撈總共有1300家以上的門市。然而根據中國《界面新聞》報導,子品牌狀況也不好,總共8個子品牌已經有4個出現全面歇業的狀態。
延伸閱讀:【選址失誤】海底撈年底前將關閉300家店 「不會裁員、總數仍在1300家以上」
例如在鄭州的「喬喬的粉」開業僅僅10個月就已經關門歇業,一年多以上的「佰麩私房麵」也在近期關門。在成都的「撈派有麵兒」也難逃關門命運,以及在北京的日式料理店「大牟田」。
在這四家關門的子品牌當中,前三家都是主打低價的麵食類,希望透過低廉的日常飲食搶奪市場。而今海底撈子品牌僅剩下13家店面還在營業。
《界面新聞》報導稱,海底撈表示這些子品牌都是內部員工的創業項目,目前都還在摸索嘗試的階段,目的並非營利而是「公司鼓勵員工嘗試新模式,希望給顧客提供更多元、豐富、CP值高的選擇」。
分析指出,海底撈的子公司瞄準了「紅海市場」,市場成熟廣大,但缺點是競爭激烈。海底撈本身作為大企業則有成本控制優勢,並且是海底撈擴展商業版圖的、尋找新的增長引擎的嘗試。
不過顯然這個嘗試走得並不順,儘管海底撈有各種優勢,依然得面對品牌尚未建立就得「燒錢」砸在租金、人事成本、行銷上等花費。
除了子品牌外,海底撈本業也面臨重重挑戰。海底撈在11月公開檢討信中,坦承「部分門店選址出現失誤;讓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於奔命的內部組織架構變革;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掛勾利益的KPI指標,還有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等缺失。
海底撈在2020年的過度擴張也引起消費者反感,新人訓練不足導致消費者對海底撈引以為傲的服務出現抱怨聲浪。加上疫情因素導致赫然飆高的原物料成本,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兩年重擊了海底撈。
若攤開財報,海底撈在2020年的營收有增長,然而淨利潤卻大幅下滑超過八成,2021年上半年雖然轉虧為盈,但成效不如預期。而子品牌方面僅佔整個集團0.5%的營收。
中國《虎嗅網》就評論,海底撈本業人不足、成本上升、翻桌率下降、副業規模小、難搞。連海底撈創始人都自己坦言「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學海底撈了,我們現在還是一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