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要辱罵對手的支持者

主筆室 2021年12月24日 07:02:00
不要辱罵對手的支持者,是政治人物最基本的道德。(攝影:陳愷巨)

不要辱罵對手的支持者,是政治人物最基本的道德。(攝影:陳愷巨)

2018年底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敗,綠營支持者憤懣不已,對於一向被視為泛綠根據地的高雄遭到韓國瑜攻陷更是不敢置信,種種怪責選舉制度與改革議題(年金、同婚)的言論紛紛出爐。當時,本社評就提醒民進黨,不要誤讀這場選舉結果,把責任推給選民的無知與中國的滲透,在任何狀況下都不應該藐視對手,嘲諷選民。

 

我們用一樣的標準來檢討這次由國民黨發起(支持)的四大公投案投票,在投開票當天以《朱立倫繼續誤讀這場公投的結果》為題提醒國民黨,不要怪責制度不公平、民進黨鴨霸,不要把檢討的思維停留在鞏固內部權力的邏輯裡。相較於3年前民進黨在敗選後迅速地調整與外界溝通的方式,重新盤整正在執行的行政措施;很可惜,在野黨幾乎一句話都沒有聽進去:

 

朱立倫雖然滿口道歉,但他面對投票結果的第一場記者會就宣稱「公投已死」,宣稱今後大概很難再有任何公投案在「鳥籠公投」制度下通過;而公投的直接民權遭到閹割,「我們的國家,已經正式走進民主獨裁。」

 

柯文哲說,在行政資源傾斜下,「新綠色威權」更強大,在野黨處境愈加艱困。對於南部縣市壓倒性地否公投,柯文哲類甚至宣稱,從1933年到2006年,德國人從選出希特勒到梅克爾,需要時間。

 

趙少康說,南部完全不看公投內容,只看政黨立場;全國吃萊豬跟不吃萊豬的差20萬票,但光是高雄一個地方不同意票就贏20萬,從某個角度,是高雄人逼得全台灣人都得吃萊豬。

 

公投是由公民直接議決一項公共政策,與選舉不同,從來不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在公投的制度設計裡,勝敗關鍵在於正方的票數能否通過門檻,所以沒有出來投票的公民都被視為廣義的反對方。這道理趙少康不可能不懂,他瞭解卻又刻意把公投被否決的責任推給高雄人,用意無非就是要汙名高雄人,激起南北對立、藍綠矛盾,因為南部投票「完全不看公投內容,只看政黨立場。」

 

公投的同意與不同意的確大致符合各縣市的藍綠比例,新北市固然以近6萬票否決了核四重啟公投案,不過,新北市「最藍」的永和區竟然有高達6成支持核四重啟。如果南部人投票是「不看公投內容,只看政黨立場」,那永和對核四這種鄰避設施的投票行為,難道要稱之為「不管死活也要分清楚政黨立場」?

 

更不用說,柯文哲貴為首都市長,把自己當成街談巷議的叔伯姨嬸,用希特勒來比擬與他投票意向相左的南部選民。

 

民主政治本來就是眾聲喧嘩,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彼此攻防、互相攻訐,都可被視為政治常態。不過,在投票結果揭曉之後,刻意否定民主制度的正當性,嘲諷選民的選擇,分黨派、戰南北、切割選民的藍綠,只是為了維繫自己的聲量與政治利益,不惜以挑弄選民對立、分裂社會為代價,那就非常不道德。

 

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時,我們提醒民進黨:「民主政治,人民的選擇永遠是對的,如果你認為人民的選擇可能出錯,就請你再看一次人民的選擇。」同樣的話,我們也送給朱立倫、柯文哲以及他們所帶領的政黨。台灣民主選舉已經超過30年,沒有哪一次的失敗者是靠著否定制度、檢討選民,可以重新站起來。不要辱罵對手的支持者,是政治人物最基本的道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