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台灣投資的最大風險是政治 其次是落後的法規

陳俊秀 2017年03月09日 07:00:00
在台灣投資的最大風險是政治,而從政治延伸出去的法規就是第二道關卡,這樣推論下來,拿錢投資台灣,根本是不合常理的決定。(湯森路透)

在台灣投資的最大風險是政治,而從政治延伸出去的法規就是第二道關卡,這樣推論下來,拿錢投資台灣,根本是不合常理的決定。(湯森路透)

近日我國如火如荼修改陳舊的公司法法規,其主要方向為鬆綁管制法規、大小公司分級管理、改變公司登記審查形式,以因應在新的經濟環境中,公司的形式更多元、亦提升公司在進行各項業務中的效率。相形之下,現今的法規不僅落後歐美國家,在管制上亦充滿許多漏洞。若用幾句話總結就是,「台灣落後的法規就像是天羅地網,外資進不來,本土企業也出不去。」

 

法規嚴格 減少外國投資意願

 

先前得過艾美獎動畫得主的Dan Mass曾有過一段十分精妙的比喻,他說有意來台灣開電玩分公司,但受限於現行公司法規定,只能用紙本,卻無法在線上作業,申請時間長達十個月,如果在矽谷,這相當於「一間公司從創業到被賣掉的時間」。而我國不斷控制外資投資的領域,再加上其他法規的限制,包含外國人才來台不易得到簽證、所得稅率更是驚人,儘管突破萬難進入台灣市場了,監管機構的不確定性更是外資最大隱憂。2015年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在吸引外資上全球211個國家或地區中,台灣排名倒數第5(這還不是最壞,2011年我們排名全球第210名)。

 

法規未提供適當彈性 本土企業只能借殼上市

 

本土企業無法進軍國際,第一是法規限制,其次是心態問題。法規陳舊,相信許多打算創業的人看了台灣的公司法法規就決定收手,或另覓其他途徑。以中小企業為經濟主體的台灣,公司法卻為了大公司量身訂做,導致小公司難以彈性運用制度,尤其以籌資方面來講,使得中小企業往往放棄以本國公司作為籌資主體,而須另設境外公司,結果就是企業風險提高了,政府也收不到應有的稅基。

 

心態問題,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習慣落後法規的本土企業,去不了進步的地區,只能去法規尚未完整的地方。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到其他國家發展,往往是靠著租稅優惠,而非良好的公司治理,這就像是毒藥讓人上癮,過於依賴租稅優惠的公司,一旦優惠不再,在當地頓時喪失競爭能力,只能「鮭魚返鄉」。

 

政府思想落後 卻又介入市場運作

 

法規陳舊,也顯示出官員的保守心態。這些主管機關的官員,無法接受各領域數位化的浪潮,對公司的想像仍停留在實體公司、傳統製造業的思維,不僅企業申辦業務的過程曠日費時,而早就可以被電腦取代的文件竟還堅持紙本傳遞,造成大量人力資源的浪費,更不利在快速變遷的競爭環境中生存。

 

若是說政府只是因為跟不上時代,而只是市場中體積龐大的守夜人就算了,最糟糕的是,政府甚至介入市場運作,例如公司治理的落後制度-「委託書」,政府即使口頭因應改革,推動電子投票,然而今年在多家銀行的股東大會上,政府自己做東的彰銀,也還是透過政府力量徵求委託書,去打擊第二大股東台新,完全破壞了市場平衡。

 

因此,若說在台灣投資的最大風險是政治,而從政治延伸出去的法規就是第二道關卡,這樣推論下來,拿錢投資台灣,根本是不合常理的決定。

 

※作者為台大碩士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