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千位父母的心聲 疫情讓台灣親子關係更緊密

楊文琳 2021年12月29日 20:38:00
信誼基金會進行網路「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信誼提供)

信誼基金會進行網路「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信誼提供)

2021年台灣面對疫情衝擊,在居家防疫期間育兒情緒與壓力產生怎樣的變化?根據信誼基金會最新出爐的調查發現,半數0至8歲父母都表示,因疫情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但也有近四成的父母感受到居家防疫期間,面對孩子變得更沒有耐心、衝突也相對增加。


信誼基金會進行網路「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針對全台0至8歲孩童父母,依嬰幼兒年紀分五個年齡層做答。共有9,093位父母,透過網路表達面對孩子負向情緒行為的看法和回應的態度,以及在疫情嚴峻期間育兒面臨的情緒與壓力。調查發現疫情嚴峻期間,相較於對工作或另一半的相處,父母更在意的是孩子的發展和學習。1歲以下的嬰兒父母最擔憂的是孩子是否可以平安健康長大;1歲以上的父母過半數憂心孩子缺乏運動與社交而影響孩子的身心與健康發展;也有超過四成6至8歲的父母會因遠距教學而擔心孩子的學習品質。


這項高達九千位樣本數的調查發現,不同年齡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困擾不同。太累、想睡時就會哭鬧,是半數1歲以下父母感到最困擾的負向情緒,到1至3歲則約近六成父母感到困擾。隨著幼兒語言、認知、身體動作和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和建立,3至6歲和6至8歲的父母最困擾的孩子情緒行為,約近六成是「孩子碰到挫折困難就會鬧脾氣或放棄」。在這分齡調查中,也看見男女孩因社會化發展的速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困擾出現。男孩因社會化發展比較慢,1至3歲的父母較會因男孩用打人、丟東西表達情緒、沒耐性及破壞玩具等而苦惱;3至6歲的男孩父母比女孩父母更在意孩子因挫折鬧脾氣、在意輸贏、反抗生氣、推卸責任的行為。相對女孩因社會能力發展比較早,比男孩較早能察言觀色,更在意別人的眼光,怕自己做不好、會怕生不打招呼;父母也更能感受到女孩因沒有玩伴而不高興、在意同學而傷心難過、會爭寵、在意旁人感受等等狀況。


台大心理學系所副教授雷庚玲表示,在這個調查中很清楚的看見每一個階段嬰幼兒的情緒發展變化。每一位家長回覆的困擾,都是正常的發展現象,爸媽不用太擔心。多抽時間和孩子相處,多觀察孩子的行為,便能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和需求。幼兒時期是孩子EQ養成重要的階段,爸媽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商數發展,在幼兒階段,父母更要發揮特質和所長,在適當時間用對教養策略,成為孩子涵養EQ的最佳助力。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對於這次的調查表示,父母所謂的孩子的情緒問題,其實和孩子發展的成長軌跡幾乎完全相符,信誼特別依這次調查結果,邀請情緒與親職教育相關教授、心理師、小兒科醫師、運動、閱讀等面向的專家,編纂出刊《接住孩子的情緒》特刊免費送給父母和幼師,從概念到實作,陪伴親子在生活中涵養好情緒。同時未來也會整合這次近萬位參與父母和專家的回饋,轉換製作成孩子的情緒檢核表,讓更多爸媽在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和階段,隨時可以運用信誼好好育兒網站檢核表,積極掌握孩子的情緒發展。信誼也為父母規劃一系列的實體和線上父母講座,自二月下旬起陸續推出,歡迎父母踴躍上網報名參與。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