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始終為「震海案」中的艦艇噸位大小糾結,但或許可以是否將擁有海弓三型飛彈與神盾系統的防衛能量決定適用的艦艇噸位。(合成示意/天弓三型飛彈/攝影:張哲偉/中科院提供)
攸關海軍下一代水面阻力的震海案,許久以來一直處於一波三折的尷尬情況下, 多年來始終停留在海軍軍與中科院的各說各話,日前甚至還出現雙方對質的鬧劇,需求方與供應方各有話說,而且聽起來都各自有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關心國防的民眾也無法斷定誰是誰非,我們看到的就是到現在仍然是一場空。海軍長期以來希望獲得,但是對岸卻早已擁有多年的神盾艦至今仍然付之厥如,諷刺的是早已行之於各國海軍多年的小神盾概念,中華民國海軍在30年前就已經擁有,只是不斷空轉到現在仍然是個夢!
理論上比起已經安放龍骨的國造潛艦,海軍規劃的震海案變數遠較自力建造潛水艇變數更少,至少許多技術中科院早已能夠掌握,姑且其不論完美性,但絕對不是從頭開始,與國造潛艦的篳路藍縷根本不能同日而語,但是歷經困難的潛艦計畫甚至有機會較原定時程更早下水,海軍的下一代水上兵力至今卻仍無下文,類似的案例之前也曾經發生。建案開始就充滿爭議的微型飛彈快艇,於消耗國防資源後撤案,國防投資考量眾多涉及兵種戰術甚至國家戰略,我們無法期待任何軍品研發都是成功案例,但從微型飛彈快艇原本超過三百億的預算最後以撤案收場,及震海案多年來始終原地踏步的表現看來,海軍的專案管理能力的確有待加強。
許多年以來,海軍始終為本案中的艦艇噸位大小而糾結,前一陣子甚至還傳出,因為原定計劃延宕而將修改原定需求為多艘2000噸級的任務分工型式,盡量滿足本案規格,敝人期期以為不可,而應該換種角度看,由要建造的艦艇是否將配屬海弓三型飛彈與神盾系統為考量。是否配屬海弓三型飛彈與神盾系統實為一體兩面,因為海弓三型飛彈的垂直發射系統與負責導引與偵蒐的神盾系統都有體積及重量考量,並非所有噸位之艦艇都適用,至少之前可能傳出的2000噸級艦艇就力有未逮。
個人看法,遠程區域防空是海軍目前需要更進一步加強的能力,而這樣的功能可以透過裝備海弓三型飛彈與神盾系統,與漸趨成熟的海射天劍二型達到相輔相成的功效,國人最擔心的是兜兜轉轉至今,海軍仍然未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因此才會一直在原先堅持的4500噸,或是中科院建議的更大船體,甚或前一段時間傳言的2000噸級艦艇需求始終飄移不定!建議更換不同的思維,從震海案是否將擁有海弓三型飛彈與神盾系統的防衛能量,決定適用的艦艇噸位,使下一代水面兵力的建構盡快進行下去。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