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毒蛾化蛹前的末齡幼蟲。(取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病蟲害資料庫)
澎湖地區,去年9月發生千人皮膚出紅疹發癢情況。,高雄長庚今(3)證實是由毛毛蟲的剛毛引起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紅疹並不會傳染,去年因為澎湖出現少見的高溫,在這樣的環境下,導致在中秋前後毛毛蟲大發,才會發生一連串的過敏感染事件。
對於去年9月澎湖爆發近千人突發皮膚起紅疹現象,當時初判,發現皮膚症狀為點狀丘疹,不像花草過敏引起,皮膚鏡放大看也未發現小昆蟲、禽蟎等過敏原,並研判兇手為「台灣黃毒蛾(Euproctis Taiwana)」。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李志宏受訪表示,去年9月發生的流行性皮膚紅疹,後來也在恒春出現。依紅疹皮膚檢體證據,紅疹原因,主要為毛毛蟲剛毛經由空氣傳播接觸到人體皮膚所導致。
當時,長庚團隊從高雄飛抵澎湖,在澎湖縣衛生局醫政科長洪郁智安排下,前往馬公市儷人皮膚科診所與醫師許宗仁討論調查。首先認定紅疹不會傳染,並初步推測與毛毛蟲的剛毛接觸較相關,但仍無法排除其他外在的蟲、草、花引起可能性。
隔日再到許醫師診所、澎湖醫院和三總澎湖分院,透過快乾膠以非侵入性方式取得紅疹皮膚角質層,同時帶回毛毛蟲作電子顯微鏡及生化分析,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可見由毛毛蟲剛毛的超微結構。健康的皮膚與紅疹皮膚上有許多顆粒物兩張照片,與毛毛蟲剛毛上的顆粒物形態完全相同;再經學界對皮膚角質層的神經傳導物質質譜儀分析結果,證實紅疹是皮膚對外界過敏反應。
李志宏說,毛毛蟲所致的皮膚炎高峰期應是其生長季的春夏4、5月,但受全球暖化影響,9月澎湖突破高溫紀錄,加上8月前段時間爆雨,導致在中秋前後毛毛蟲大發,隨著去年受新冠肺炎影響漸小,造成中秋報復式旅遊人潮,是這次導致暴發性空氣傳播毛毛蟲皮膚炎原因。
透過與中山大學提出紅疹由毛毛蟲剛毛引起的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醫院醫師原野調查、皮膚採樣,加上大學教授的高科技檢測,兩者通力合作,幫忙釐清這次偏鄉流行性紅疹成因,減少大眾不必要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