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控制」基層法官的神秘力量

黃奕超 2017年03月10日 07:00:00
司改委員尤伯祥質疑目前的法官養成制度。(攝影:盧禮賓)

司改委員尤伯祥質疑目前的法官養成制度。(攝影:盧禮賓)

尤伯祥大律師昨天在司改國事會議第三分組第二次會議書面資料說有神祕的力量在控制基層法官(編按:書面資料原句為「司法科層力量對他們控制力量的強大」),宇宙中的神秘力量應該……就是原力吧?尤大(簡稱Yoda)律師都這麼說了,難道還有假?

 

不但有假,還有屎,倒是醫學背景出身的廖英藏委員旁觀者清,一語道破年輕不是問題,問題在養成。年輕當然不會是問題,誰沒年輕過?重要的是在養成過程中能不能培養與保持擔任法官的能力,議題在年齡問題打轉,除了凸顯學者無能,只好推給社會大學外,你沒看到整整有2年培訓時間的司法官學院在一旁老神在在笑嘻嘻嗎?Yoda律師根本不懂如何養成法官,更不用說去監督司法官學院了,只好困在年齡這種形式問題走不出來。

 

法院不是白痴,也知道年輕法官需要鍛鍊,所以大法院通常有新分發法官2至4年全程合議、第一年不值班、書類送閱制度把關。年輕法官的確沒有經驗,但法院就像精神時光屋,每年上百宗案件的磨練,就像一本人生的書讓年輕法官去讀。全程合議的意思,就是會有包含庭長審判長在內的3名法官審理案件,光以Yoda律師最愛的年齡論,庭長審判長夠老資格了吧?更細心一點的法院還會安排實任以上的法官作為陪席,讓新分發法官快速吸收經驗後再獨立思考判斷(遇人不淑的問題各行各業都有,在此先按下不表)。

 

第一年不值班,也是避免新分發法官馬上獨當一面做成羈押與否的決定,讓年輕人在精神時光屋修練一年,對人性有一些基本的理解(Menschenkenntnis)後,法院才會讓年輕法官坐上羈押庭,在重大案件更有合議規定,避免年輕法官獨自承擔。書類送閱,現在早就沒有干預審判這件事了,送閱只在避免一些明顯的錯誤,有庭長審判長願意認真幫忙看書類,更能減少年輕法官出錯的機會,這些都是培養法官養成中重要的機制。說年輕法官就可以判人生死,不是誇大就是誤解。如果法院條件真的不幸,只能讓新分發法官獨當一面,最後也會有實任審查這道門檻作為年輕法官腰上的「肋差」(日本武士切腹用的短刀)提醒其注意。

 

深具社會經驗但不願轉任法官的Yoda律師為何會淪落成沒有鬍子的張靜?因為他的意見欠缺事實基礎。噢事實,多麼骯髒的字,一團爛泥、又臭又髒、活生生的血肉。學者不碰,只想構思浮在空中的水晶閣樓;律師不想多碰,只想攪和起這缸爛泥,趕快獲得無罪判決脫身。法官是不是科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鄉民只看新聞標題,行政人員只看到卷宗,法官卻能看到建築在卷宗事實磐石上的正義城堡,這種抽象思考過程是看不到的,但卻是每個基層法官的日常:戴著發亮的小鋼盔在事實的泥淖裡匍匐前進,只為找到一條通往正義的路(而且山坡上也不會出現什麼司法改革援軍)。

 

開庭白話這件事不需要太多法律社會學與人類學,但這兩門學問卻是理解法院、了解法官的基本功。深具社會經驗但不願轉任法官的Yoda律師拿了幾個無罪判決就成了人權大律師(要比這個,吾等刑庭法官手下每年多少無罪判決,難道人權也講究鎂光燈?),當然不屑理解法院、了解法官,所以他也只會牙牙學語簡單歸因:年輕=不適任、管考=科員、資深律師=高尚尊榮、基層法院=破廟屎坑。有這種沒有鬍子的張靜,司法官學院在旁邊不知道忍笑暗爽幾百回,都快得內傷了。

 

願原力與你同在。

 

※作者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法官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