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國誠專欄:「瞇瞇眼」不是辱華,而是網路民粹主義(上)

宋國誠 2022年01月07日 00:14:00
Vogue以「非主流」樣貌的上海模特兒高其蓁為封面,中國網民定性為「辱華」。(圖片擷取自voguemagazine IG)

Vogue以「非主流」樣貌的上海模特兒高其蓁為封面,中國網民定性為「辱華」。(圖片擷取自voguemagazine IG)

一位女性眼睛的大小,在民族心理的扭曲性與過敏性觀視之中,在網路鄉民的集體鼓譟之下,竟然上升為一樁「辱華」和「醜化亞裔」事件;在商業廣告與庶民政治的交集處,激盪出民族主義與商品行銷的意識形態對決;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引發了民族自卑與女性身體的文化內戰;女性身體不僅被商業消費,還被政治消費!

 

中國一家零食品牌「三隻松鼠」兩年前(2019年10月)推出的一部「酸辣粉」的系列廣告,由於平面廣告中的模特兒(微博帳號「菜孃孃」)長著一雙瞇瞇眼,被認為長相醜陋、妝容浮誇,是對中國人的外貌歧視,因而遭到中國網友瘋狂出征,認為廣告涉及「辱華」(以下稱「瞇瞇眼辱華」),一時之間,「瞇瞇眼」成為一個歧視與羞辱的代碼,成為一種心理挫折與文化創傷的隱喻;然而,這不只是一樁單純的新聞熱議事件,而是當前中國民族心理與網路文化的反射;但是,什麼才叫「辱華」?僅僅「一雙瞇瞇眼」是否構成辱華?這場網路論戰究竟是一件嚴肅的「反抗歧視」?還是一場情緒宣洩的「網路霸凌」,究竟是「瞇眼之人」刻意辱華?還是被辱之人自己「瞇眼看人」而自取其辱?深入探索即明察秋毫。

 

中國零食品牌「三隻松鼠」曾推出一支廣告上面模特兒因眼睛小引來中國網民大加撻伐「辱華」。(圖片摘自網路)

 

「瞇瞇眼辱華」事件的本質,顯示如下幾個特點:

 

・不是嚴肅的擁華,而是一場網路民粹主義的激情表演。

・不是理性的批判,而是一種審美綁架和文化自閉的發作。

・不是客觀的評論,而是一樁消費女性身體的「辱女」戲碼。

・不是勵志的行動,而是一次民族卑賤意識的暴露。

・不是民族的圖強,而是一種復仇民族主義的鋤奸行動。

・不是愛國的表現,而是文化蒼白與審美的極權化。

 

什麼是「辱華」? 一場捕捉內敵的文化內戰

 

所謂「辱華」,簡單的說就是「污辱華人」。確實,歷史上的「辱華」-對中國人刻板化、醜陋化、貶抑性的塑造,可謂不勝枚舉。黃禍(Yellow Peril)、病夫(Sick Man)、睡獅(sleeping lion);支那(cina)等等字詞,以「傅滿州」(Fu Manchu)為刻板人物的系列小說和電影,皆是描述中國人的愚昧、昏迷和可怕。然而,這些「辱華」主要來自西方,是一種以「西方之眼」(western eyes)斜視中國、貶低中國的文化成見。對此,後殖民理論家法農(Franz Fanon)和薩依德(Edward Said)以「殖民主義」(colonialism)和「東方主義」(orientalism)等觀點,已做出系統的知識建構和論述。依據薩依德的「東方主義」觀點,「東方」被設定為一個「幽黯之域」,以襯托「西方」這一「日照之源」,在這種「本體論的等級制」之下,東方(包括中國)被貶斥為不見天日的灰暗世界。據此而言,「辱華」就是來自西方並以西方中心主義為視角,將東方世界定型化、拙劣化與歧視化。然而,綜觀整個事件過程,我並不認為掀起辱華論戰的中國網民,具有這種「後殖民批判」的知識含量與文化高度,其本質反而是一種以「中國視角」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的「民族鋤奸運動」。

 

因為中國網路上激烈的辱華論戰,不是單一、個別事件,從華人主演的超級英雄電影《尚氣》,因為男主角劉思慕顴骨太大,被批判為「辱華」,2021年6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場學生時裝秀,因為「丹鳳眼妝容」,被質疑迎合西方、自我醜化,到2012年世界知名時尚品牌Dior展出中國攝影師陳漫的系列作品,因為模特兒滿臉青春痘和黑眼圈,面容陰黑憔悴,被嘲諷以「來自陰曹地府的女人」醜化中國人,再到中國自製的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也因為劇中人物眼睛太小而被抗議「辱華」,這一波波的辱華論戰,不是針對西方反華勢力,也不是反擊西方敵對國家,而是劍指中國內地或海外中國人。因此,這場辱華事件與其說是針對西方有色眼鏡進行反歧視對抗,不如說是一場在中國內部尋找漢奸、捕捉內敵、清除異己、剷除敗類的文化內戰。

 

超級英雄電影《尚氣》因為男主角劉思慕顴骨太大,被批判為「辱華」。(圖片摘自網路)

 

實際上,中國知名導演張藝謀最擅長於製作中國民族的黑暗與苦難,以西方精神分析的官能症狀來解讀中國的民族心理,自行生產一種「民族自虐文化」以供西方社會消費和品嚐,那麼,張藝謀是否也辱華?中國歷史紀錄片《河殤》,以「黃色的/藍色的、大陸的/海洋的、停滯的/發展的」二元對立來區分中西文明,不也證明中國知識分子就是以西方「優劣二元」的殖民論述來書寫自己的文化?這種「自我辱華」和「文化自戕」,又豈是一個商業廣告和小眼模特兒所能比擬?

 

瞇瞇眼辱華:中國社會的「自我東方化」

 

弔詭的是,「丹鳳眼」向來被視為中國傳統美女的特徵(男性則是「臥蠶眉」),其細長、外斜、上挑的造型,貌似一種珍禽「丹鳳」,故以丹鳳眼命名,具有美麗聰慧、才能出眾的意涵。中國有句古諺:「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就是對「丹鳳眼」的肯定。被中國視為忠孝兩全的「愛國英雌」花木蘭,在動畫電影中就是一個丹鳳眼的小姑娘,中國義俠關羽,也是以「臥蠶眉」知名,中國人對此義薄雲天的偉人千年膜拜。

 

許多西方藝術家因為認定這種眼型為中國人所喜愛,是「中國美女」的象徵,所以多半以「丹鳳眼」塑造中國女性,本意是投中國人所好,其實是一種「媚華」;不料,當代中國的美女意象早已被西方美女意象所同化,當今中國人不能接受「丹鳳眼」成為中國女性的審美標記,反而認為濃眉大眼、鼻樑高挑、膚色白晳、金色染髮才是中國美女的特徵。如果中國網民對於「被西方定義的東方形象」覺得反感,那麼中國網民不也是以「西方美女」來否定「中國美女」?實際上,中國人的審美標準早已被西方殖民改造和置換,許多人認為中國女性必須長得像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才是美女,殊不知,今日的「瞇瞇眼辱華」恰恰是以西方的美女觀批判中國的美女觀,這是一種自己戴上西方有色眼鏡之後再來觀看中國女性的「審美倒錯」,是一種自己的審美意識被西方殖民之後再來批判中國女性美感的「文化自閉」,這與其說是「辱華」,不如說是「自辱」,也就是自取其辱。

 

如果薩依德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旨在指控西方對東方的刻板化、定型化與妖魔化,那麼「瞇瞇眼辱華」事件就是中國社會的「自我東方化」,自跳西方挖井設陷的「殖民內在化」,以及自投羅網、暗自附合西方國家厭中、恐中、仇中的「中國主義」。

 

中國網路民粹主義有如洪水氾濫

 

自「瞇瞇眼辱華」爆發以來,網路上擁入成千上萬所謂「愛國網民」,對「三隻松鼠」的廣告與模特兒進行了粗魯的攻擊,甚至有大量網友湧入「三隻松鼠淘寶直播間」,對主播進行言語攻擊。過於不雅的言論在此不列,比較溫和的包括指責模特兒眼睛賊眉鼠眼、陰鬱、不大氣、醜陋,指責這部廣告崇洋媚外、居心叵測等等。事實上,這種給模特兒扣帽子、打標籤、噴髒水的行為,早已構成網路霸凌、名譽損害和人身攻擊,反映的是在「反辱華」洪水氾濫之下,一種網路私刑的審美綁架、堆柴燒火的民粹攻擊、惡言跟隨的義和團行徑。儘管「微博管理員」封鎖了惡言相向的帳號,聲明網路發言應該理性客觀、文明友善,不應引戰對立;中國官媒也出面調停緩頰,認為每人長相各有特點,看見小眼睛模特兒一律就是辱華,太過敏感,但這些封號和打圓場,恐怕也無法掩蓋中國社會能量巨大的「網路民粹主義」,無法澆熄「網路霸凌兵團」心中的黑火。

 

視覺政治的自卑效應

 

從「視覺政治」(politics of vision)的角度來看,一個「觀視行動」是由作者(writer)、物件(object)、觀視者(viewer)三方所組成,一個形成於觀視行動中的意識形態產出,也是由這三者共同醞釀而成,在這種構成中,不一定都能產生「共鳴」,有時候反而是「衝突」,甚至不忍卒睹。

 

實際上,「瞇瞇眼辱華」事件與藝術審美毫無關聯,但卻是一種大眾媚俗的觀視與資本主義廣告行銷之間的認知落差。這位名為「菜孃孃」的模特兒,本人根本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故意辱華,若不是有人刻意挑明,其本人也不知自己在辱華;她只是資本主義商品設計下的一個模型(model),一個攝影機前的一個「物件」,一個被形塑的擬真物象;中國網民對這一模特兒進行人身攻擊,咬定模特兒刻意辱華,實在大可不必,只能顯示觀視者的愚昧與低俗。

 

在作者方面,作者是一個廣告攝影師,不是博物館藝術家,也不是政治煽動家;對於一個行銷工作者,純粹美學不是設計重點,刺激消費、促銷商品才是賣點,頂多,設計者會運用一些專業技巧和風格塑造,抓住人們的眼球,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對於作者而言,他是在執行一種「身體消費體系」(system of body-consumption),一個模特兒代言的商品行銷;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在《消費社會》一書中指出,身體與消費的關係,是一種以身體為對象而將特定的價值觀念凝結在消費行為的社會體系;在這種體系中,身體是消費的買點,消費則是身體的鑄模,也就是以身體的塑造誘發商品購買的慾望。今日,身體已成為一種「符號消費」,資本主義必須賦予女性身體最大的消費價值,才能實現產品熱銷和利潤增值。所以,除非作者準備辭職回家種田,否則刻意辱華以至於妨礙商品消費,絕不可能作者的本意。

 

「瞇瞇眼辱華」正是網路鄉民世俗審美下對其自身民族自卑感的誘發,這種世俗審美看到的是視覺政治中的負面元素,而不是作品中的美學成分。(圖片摘自網路)

 

在觀視者方面,其觀視效應必然與自身的文化意識相聯結,「辱華」的產生必然是一種與其民族情感相衝突的反射對應。網路鄉民與藝術鑑賞家的觀視效應當然不同,必然產生專業鑑賞與大眾媚俗的落差,而「瞇瞇眼辱華」正是網路鄉民世俗審美下對其自身民族自卑感的誘發,這種世俗審美看到的是視覺政治中的負面元素,而不是作品中的美學成分;換言之,觀視者在觀看他人時也被他人觀看,當一個懷著民族自卑的「觀視之眼」對應一個資本牟利的「瞇瞇之眼」,觀視者的意識型態惡感-受害意識、仇富心態、厭女情結、反帝思想等等-便油然而生。(待續)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