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一場騷動在各方各有盤算下暫時平息,但下一次全國性抗爭遲早會發生,屆時勢必又引起中俄之間的角力。(湯森路透)
說起哈薩克,台灣媒體過去大概只報導「美女」,2014年女子排球選手莎賓娜曾經佔了娛樂新聞整周版面,東京奧運掌旗官雷帕科娃也引起一陣追逐,除此之外對這個國家十分陌生。哈薩克不僅地處偏僻,自蘇聯瓦解後獨立以來,大多數時間都在獨裁者納扎爾巴耶夫鐵腕統治下,少有消息傳出,成為神秘又穩定的國家,如今卻成為區域的震撼彈。
說起來哈薩克在歷史上其實並不那麼「世界邊陲」,哈薩克位於歐亞大陸中央的位置,在如今海運為主的現代成為遙遠偏僻之處,但是在古代,哈薩克位處於歐亞大草原帶的中間部位,是草原游牧勢力東西向移動的必經之路,西徐亞人、匈奴、突厥陸續在這片土地上稱霸,13世紀蒙古橫掃歐亞之前,哈薩克本由突厥語裔的欽察人佔據,蒙古一統歐亞後,在此建立的汗國就稱為欽察汗國。
隨著蒙古帝國的分裂瓦解,欽察汗國獨立,統治200年後,本身也逐漸瓦解,哈薩克從中獨立出來,成為哈薩克汗國,汗國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分別是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玉茲即「百」的意思,三個玉茲其實就是三大部落族群,由於哈薩克汗國與準噶爾長期衝突讓帝俄有機可乘,先掌握了小玉茲,之後併吞中玉茲,最後大玉茲在南方浩罕汗國的威脅下選擇投靠帝俄,自此成為帝俄以及日後蘇聯的一部分。
在帝俄時代,哈薩克共和國的前身就稱為「草原總督區」,標誌著其草原時代的歷史重要性,但是,自帝俄的近代軍事火力進入草原,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蕩然無存,草原大帝國的時代已經遠去。
哈薩克的現代史可以用一個人概括: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納扎爾巴耶夫在蘇聯時代鬥垮了前一位哈薩克人第一書記庫納耶夫,蘇聯派俄籍第一書記取代,但納扎爾巴耶夫取得實權,之後於蘇聯垮台前夕的1989年當上第一書記,1990任最高蘇維埃主席。隨著蘇聯瓦解,哈薩克獨立,納扎爾巴耶夫成為哈薩克共和國首任總統,自此一直牢牢掌握總統大權直到2019年。
哈薩克在蘇聯時代一直是供給原物料給蘇聯的角色,經濟相當低迷,獨立後終於能從豐富的天然資源取得報酬,納扎爾巴耶夫任內經濟規模翻了8倍以上,然而納扎爾巴耶夫的長期高度專制獨裁統治,也造就了家族壟斷、貪腐橫行的必然結果,經濟僵化僅能仰賴最直接出賣天然資源,2013年時,哈薩克經濟在當時油價高漲的背景下來到最高點,之後就急轉直下。
由於經濟體太過仰賴石油天然氣與礦產,2014年油價與原物料行情反轉後,哈薩克GDP在3年內從2366億美元跌到1373億美元,之後隨著油價回升而略有反彈,但到2019年起又受到全球新冠疫情衝擊。人民在經濟成長時,不介意納扎爾巴耶夫當終身總統,一旦經濟故障,就無法忍受他的高壓統治與貪腐橫行,全國爆發嚴重抗爭,納扎爾巴耶夫於是辭職,將總統位置交給當時的參議院議長托卡葉夫,但是,納扎爾巴耶夫仍擔任國安會主席,仍實質控制哈薩克。
在地緣戰略上,納扎爾巴耶夫雖然維持與俄羅斯緊密的經濟與軍事合作關係,但是,卻並不想受俄國控制成為仰人鼻息的老弟,因此納扎爾巴耶夫一方面在國內打壓俄羅斯裔人士,一方面親近另一鄰國中國,並同時與美國也接觸,意圖在俄中美之間遊走取得外交槓桿。哈薩克實質上較為「靠俄」,納扎爾巴耶夫卻主動遠離俄國;托卡葉夫已經接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卻仍垂簾聽政,這兩個情況造成的偏離力量,成為此次引爆事件的隱藏驅動力。
然而,事件的引爆點卻是再渺小平凡不過:瓦斯。說來也好笑,哈薩克本身就是油氣生產國,竟然會因為瓦斯而天下大亂。大體上哈薩克年產320萬噸液化石油氣,本國使用150萬噸,其中80%都用於瓦斯車,補貼下廉價的瓦斯成為普羅老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燃料,是窮人的生命線。儘管哈薩克天然資源豐富,1900萬人口中,估計有高達10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
2020年油氣價格回升,本來應該對哈薩克的經濟來說會是一大助力,但油氣價格高漲下,補貼成為大賠本生意,結果就是哈薩克國內瓦斯出現大短缺,為了解決短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以價制量,於是托卡葉夫政府調高瓦斯價格上限,豈料一調就是漲升一倍,哈薩克通膨已經高達9%,在貧窮線上掙扎的老百姓,看到主要交通燃料瓦斯一漲就是一倍簡直傻眼,於是全國暴動。
這場生產國卻因漲價引發暴動的怪現象,引發了更矛盾的後續發展,話說暴動的近因其實是托卡葉夫漲價過速,但是暴動民眾矛頭指向的卻是納扎爾巴耶夫,於是托卡葉夫竟然可以從中得利,趁機發動清算,把納扎爾巴耶夫連擔任國安會第一副主席的姪子都請下台,進一步以放任暴動為由,用叛國罪名清除納扎爾巴耶夫親信、擔任情報頭子、長年來親中的馬西莫夫,稍後含兩個副手也拔除。
托卡葉夫更逆轉納扎爾巴耶夫長年來遠俄親中的經營,藉由暴動機會,直接引進俄軍進駐,藉由俄軍當靠山,可更放心對付前朝納扎爾巴耶夫勢力,達成目標後,在俄軍協助下,實際上的暴動很快平息,啞巴吃黃蓮的則是納扎爾巴耶夫、中國。
於是,各方出現對這場事件的各種荒謬說法,托卡葉夫稱暴動是「一小撮恐怖份子」,還說他彌平了「政變陰謀」,但實際上真的藉此發動政變打倒納扎爾巴耶夫是托卡葉夫自己。俄羅斯總統普丁稱成功協助哈薩克戰勝「外國支持的恐怖份子」,中國也表示願意協助哈薩克對抗「外來勢力」,只不過,這邊雙方指的外國勢力可能不見得一樣,中國覺得的「外來勢力」,比較像是酸溜溜的敘述俄國駐軍。
哈薩克身為原物料大國對世界原物料供應有一定重要性,是第十大煤礦生產國,第九大石油生產國,更是最大鈾生產國,年產5萬噸鈾佔全球需求4成,半數出口中國,主要經也有暴動發生的阿拉木圖,所以中國對哈薩克情勢快速評定或許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俄國勢力重臨哈薩克,緩衝消失,西北邊境又回到蘇聯與中國接壤的年代,固然讓人發愁,但是若哈薩克暴動持續,鈾出口受阻,中國也會相當困擾。
對俄羅斯來說,哈薩克暴動也既是驚嚇又是驚喜,驚嚇的是,俄國一直擔憂周邊國家「顏色革命」蔓延,盟友白俄羅斯正深陷人民抗爭後鎮壓而遭國際圍剿的泥淖,哈薩克再出亂子,可嚇出一身冷汗。
驚喜的是,蘇聯時代許多重大戰略項目都與哈薩克有關,不僅是重要原物料產地,包括飛彈試射場、太空計畫、國防工業等,而哈薩克與俄羅斯邊界相當長,哈薩克若疏遠俄羅斯,南疆將門戶洞開而讓俄羅斯坐立難安。納扎爾巴耶夫的遠俄親中政策,讓中國勢力進入俄羅斯柔軟的側腹,一直是俄國地緣戰略上的心腹大患,如今一場短短的暴動,俄軍進駐,清除納扎爾巴耶夫,重新將俄國勢力範圍劃到哈薩克,對普丁來說,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一場騷動在各方各有盤算下暫時平息,然而,托卡葉夫若無力改革僵化腐朽的哈薩克經濟結構,下一次全國性抗爭遲早會發生,屆時勢必又引起中俄之間的角力,甚至有可能釀成雙方衝突。哈薩克從一個穩定的神祕國家,自此之後,將成為多事之處。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