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紀錄片產業雖不成熟 卻大膽碰觸劇情片不敢正視的國家政治議題

SOMEONE'S GARDEN 2022年01月16日 12:00:00
紀錄現場,紀錄 × 錄像:展覽《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台北當代藝術館。(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紀錄現場,紀錄 × 錄像:展覽《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台北當代藝術館。(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新生代紀錄片工作者的挑戰,追求自由表現的紀錄片影展

 

紀錄現場,無菜單放映@120華山草原自治區。 (2018.05.10)(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台灣國家的紀錄片產業,雖然稱不上十分成熟,卻比任何國家更大膽地追求激進表現,這也正是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特色。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擁有豐富的單元項目,以跨平臺的媒體為基礎,含括了藝術、時尚,甚至音樂,藉由多元化的類型,創造更多表現的可能性,以及擴大紀錄片的定義。在這些藝術表現之中,值得大家去探索「紀錄片」的其中精髓。在本章節中,我們將採訪TIDF一位非常年輕的策展人林木材先生,了解台灣紀錄片工作者在紀錄片上表現出的多元樣貌。

 

思考「真實與我們的關係」

 

1998年開始,每兩年(偶數年)舉辦一次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最大的使命是將世界上優異的紀錄片介紹給台灣觀眾。自2013年起,文化部正式將TIDF委由國家電影中心(Taiwan Film Institute)籌辦。經過多年後,TIDF在紀錄片文化發展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目前著重於華語/台語圈、東南亞地區,打造獨立紀錄片的平臺,期許能重新發現台灣紀錄片的文化,不斷地追求發展。TIDF的理念始終如一,同時也是思考「真實與我們的關係」的重要場域。策展人林木材先生表示,所謂紀錄片,不只是指電影類型,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性。「重點在於,當一部紀錄片作品以嶄新的表現手法完成,若觀眾以一般看紀錄片的習慣去思考內容,可能會覺得太抽象或太藝術。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觀眾能看到最後結束。因為這些影像的呈現,都與歷史、政治,以及我們居住的世界有著密切關係。」

 

紀錄現場,紀錄 × 錄像:展覽《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台北當代藝術館。(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將變化帶進緩慢的表現之中,藉此解放思考

 

TIDF自2014年起,喊出「再見.真實Re-counter Reality」的口號作為核心精神。若仔細端詳便能明白,其中使用的漢字具有雙關意思。在華語圈裡,「再見」具有「告別」與「再次見到」兩種意思。因此,TIDF提出的「再見.真實」,無非是希望每一位觀眾看了紀錄片,都能開啟自己世界的獨特視野,以及對真實的想像,林先生說:「影展上映的單元確實非常重要。但除此之外,TIDF的工作人員還策畫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單元。其目的在於,希望大家能思考紀錄片的意義與歷史,並且一起互相討論。不過,這樣做並非以評論紀錄片為目的,而是希望把一些變化或多元化的類型,放進原本就趨向緩慢節奏的紀錄片製作之中,藉此讓思考模式得到解放。」

 

在所有的類型中,若都帶著「紀錄片」的精髓,也許就能找出它們的隱喻與精神性。TIDF具有跳脫傳統束縛的態度,只要看各個單元就能立刻明白這一點。其中,包括從錄像藝術到音樂等,這些類型都追求各種可能表現,因此『紀錄現場Doc Cross』的內容極具挑戰性。2018年,TIDF提出的概念是「顛覆人們對紀錄片的思考想像」,這項宣言可說擴展了紀錄片的各種可能與定義。在這項主題下,節目單元包含錄像藝術、實驗電影、紀錄劇場等各種活動類型。「一部優異的紀錄片作品會拋出各式各樣的疑問。其中包括:道德倫理、思考方式,以及全新的世界觀等,紀錄片經常會提出這些問題。如果你認真思考紀錄片的這些提問,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同樣也會遭遇相同的問題。在這一刻,我察覺現實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何不把紀錄片當成一種生活型態去思考呢。」林先生說。接著,他開始關注紀錄片的本質特性。

 

紀錄現場,紀錄 × 錄像:展覽《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台北當代藝術館。(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Poster wall of Venues A / B 新光影城。(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紀錄片對台灣的歷史、政治訊息,能發揮什麼功能?

 

影展中,有一項獨特的上映單元《(Not) Just a Historical Document: Hong Kong-Taiwan Video Art 1980- 1990s》的中文名稱是《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對獨立國家「台灣」而言,人們有著國家與身分認同的煩惱。因此,在電影製作的意義上,這個單元成為非常好的議題。林先生表示,許多紀錄片導演願意正視政治的問題,拍出不少內容細膩的作品,然而劇情片導演卻不太願意觸碰政治或歷史議題,因此他想要改變台灣的現況。「我相當感謝這群藝術家,他們以創意呈現出真實。儘管沒有必要把歷史或政治當作議題,但(在台灣)只要一開始創作,大家都會想透過作品呈現出這些議題。就這層意義而言,這項以歷史為主題的單元,正是藝術家們能夠自由表現真實的最佳機會。」

 

回望台灣紀錄片電影史的新鮮觀點

 

「台灣並沒有紀錄片產業。」林先生說,由於沒有電視或電影產業的資金援助,獨立電影導演只能仰賴政府補助金。這種情況對紀錄片電影的製作造成莫大的影響,使得紀錄片導演難以參與、執行龐大計畫,更遑論跨國共同製作電影面臨的艱難。「每年在台灣電影院,上映的紀錄片大約10部,以世界各國的角度去看,這種現象實在極為異常。」因此,在2018年,TIDF舉辦了「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單元。

 

這項調查工作為期2年,總共翻找出1960年代的19部前衛電影,並安排上映時間。其中有兩部作品《今日開幕》(1965年,韓湘寧導演)與《現代詩展/1966》(1966年,張照堂導演),拍攝完成至今已過50年,終於在今年的TIDF舉行世界首映。另外,牟敦芾導演在TIDF同單元上映的兩部劇情電影《不敢跟你講》(1969)與《跑道終點》(1970),是在不停尋找之下發現的作品,同時也是當年政府禁止上映的作品。「我們透過這項單元計畫,得以回望台灣的電影史,相信能藉此提供新的觀點。由於在尋找電影的過程中,出現了奇蹟與相遇,才能夠實現這麼出色的單元,這對我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

 

紀錄現場,紀錄 × 劇場  閱讀飢餓@果酒練舞場(2018.05.09)。(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林先生表示,紀錄片仍不斷地發展,很不希望再看到禁止上映的情況發生。他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為打造今後更好的台灣國際影展,持續地提出各種創意、保持全新觀點是相當重要的。「只要你持續以頂尖為目標,必然會開創一條全新表現的道路。」林先生留下了這句勉勵的話,為不停尋求突破而努力的新生代紀錄片工作者加油打氣。

 

※本文摘取自《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行人出版。

作者簡介

 

SOMEONE'S GARDEN

 

由「津留崎麻子+ 西村大助」成立之公司。從事雜誌、書籍的編輯、設計、app、影像製作、活動舉辦等業務。

 

著有《世界の、アーティスト・イン・レジデンスから》( ARTISTS IN RESIDENCIES AROUND THE WORLD )( BNN)、編輯設計書籍有《Visual Thinking with TouchDesigner 》( BNN)等。影像編輯有《手芽口土》( Victor)MV、《CLEAR》( Unilever)TVCM、Tower Records《LIVE LIVEFUL》WebCM、《SOCIAL 0.0 LAB》( Motorola Japan)WebCM、《旅旅叨擾》( 旅旅しつれいします)( NHK 綜合頻道)等。參加藝術活動「六本木Art Night 2018」, 並與紀錄片工作者團體BUG 共同打造紀錄片祭典活動Docu Memento。

 

someonesgarden.org

 

津留崎麻子|日本大學藝術學部評論學科畢業、早稻田大學研究所電影學科修畢。擔任日本Green Image 國際環境映像祭評審委員、東京紀錄片影展單元負責人。學生時期曾在EUROSPACE 工作, 之後曾在Film Center( 現為「國立電影資料館」National Film Archive of Japan)、SPIRAL、UPLINK 從事電影宣傳工作。曾與KENZO 香水合作一項名為「FLOWER BY YOU」的企劃, 在歐洲各地旅行, 因而結識許多藝術家, 透過《QUOTATION 》雜誌, 介紹海外具有才華的新生代藝術家, 並建立相關網路平臺。

 

西村大助|以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神經膠細胞的研究取得碩士學位。博士第一年取得藝術家簽證赴美國紐約。每月於CAVE 畫廊舉行展覽會。參與《TOKION 》雜誌創刊, 回日本後負責《TOKION JAPAN 》編輯工作, 曾採訪北野武、是枝裕和、三池崇史、若松孝二、黑澤清、荒木經惟、草間彌生、灰野敬二、內田裕也、黑川紀章、UA、楳圖KAZUO、水木茂、茂木健一郎等人。

 

譯者簡介

 

雷鎮興

 

中日口筆譯工作者。從小就是哈日族,喜愛關注與研究日本的各類文化。踏入譯界後,深感語言、文字帶來的不可思議力量,期盼渺小的自己也能參與其中,盡一分綿薄之力。

 

譯稿賜教:kaminari1218@gmail.com

關鍵字: 書摘 紀錄片 TID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