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布林肯與貝爾伯克在G7雙邊會議的首次會面即表態支持烏克蘭。(湯森路透)
2021年12月8日,德國新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上任。2022年1月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華府會見來訪的德國新任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討論雙邊關係,且持續關注俄羅斯與中國威脅。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布林肯與貝爾伯克首次碰面是在2021年12月11日於英國利物浦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場合,兩人另舉行雙邊會議。之後,雙方數度通話,包括12月底的美、英、德、法四國外長會議。此次則是貝爾伯克接任德國外長後,首次訪問華府,別具意義。由於德國2022年接任G7輪值主席,因此G7相關事宜是此次雙邊會談的重點之一。另外,雙方也商討新冠肺炎疫情、伊朗核談判,以及俄羅斯與中國(詳後述)等議題。布林肯提及,G7去年(2021年)誓言在2022年終結新冠肺炎疫情,因此雙方將加強協調,順利完成此目標。布林肯亦感謝德國協助維護及改善美國與歐盟的關係。
由於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因此布林肯與貝爾伯克在G7雙邊會議的首次會面時,雙方就已經表態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之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也於12月17日和新任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特(Christine Lambrecht)通電話,強調要強化雙邊國防上的合作,因應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儘管如此,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緊張態勢並未和緩,所以此次布林肯和貝爾伯克會面的重點便是在商討如何因應俄羅斯的作為。在會後記者會上,布林肯首先表達雙方都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所採取的行動,對歐洲的和平穩定構成立即且急迫的挑戰,因此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文攻武嚇,更批評俄羅斯散播錯誤訊息,例如烏克蘭尋求與俄羅斯發生衝突。布林肯聲明,俄羅斯不可以破壞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如透過武力方式改變另一國邊界,或者支配另一國的外交政策等,這些都是牽涉到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基石。所以,美國及德國堅決支持維護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布林肯與貝爾伯克不斷重申,美國及德國都主張透過外交方式處理當前危機,並將利用即將舉行的美俄戰略對話(U.S.-Russia Strategic Stability Dialogue)、北約-俄羅斯委員會(NATO-Russia Council)及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等途徑來了解俄羅斯的意圖;若俄羅斯最終選擇升級軍事行動,如再次入侵烏克蘭,美國與德國將會迅速回應,並讓俄羅斯遭受嚴重後果,這當中包括前所未見的經濟制裁措施。雙方亦表態支持維護烏克蘭的能源安全,並防止俄羅斯使用能源當作脅迫烏克蘭的手段。
儘管如此,布林肯與貝爾伯克也坦承,雙方一些議題仍存在分歧,例如歐洲各國都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這牽涉到已興建完成的北溪2號油管是否正式投入營運,所以德國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有所保留。另外,烏克蘭現非NATO成員國,俄羅斯不允許烏克蘭加入NATO,致使西方國家出兵缺乏理由。若俄烏軍事緊張態勢繼續升溫,誰提供武器給烏克蘭成為另一個問題。美國已提供武器給烏克蘭,但僅靠美國可能不夠。然而,德國對提供武器援助烏克蘭亦有所保留。
簡言之,美德都反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展現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但是,美德對於如何回應俄羅斯依舊存在差異。因此,若俄羅斯進一步升高軍事緊張態勢,美國與德國能否對俄羅斯採取強力經濟制裁措施,並即時提供武器給烏克蘭自我防衛,將考驗美德兩國的合作關係。
正如前述,中國威脅是此次會談另一個重點。此前,奧斯丁與蘭布雷特通話時,雙方聲明將強化在印太地區的合作。在四國外長會議時,針對中國對立陶宛的外交施壓及經濟脅迫,布林肯和貝爾伯克也表態支持立陶宛的立場。貝爾伯克在此次會談時表示,中國已經成為美德雙邊會談固定討論的議題之一;中國是全球重要的問題與挑戰,但同時全球也需要中國的合作,如氣候變遷、新冠肺炎疫情;不過,美國及德國亦會捍衛自身的價值。貝爾伯克指出,德國新政府將尋求歐盟與美國在中國議題上的緊密協調及合作;因為中國挑戰雙方共享的價值及相關的國際規範與秩序,因此對跨大西洋關係而言,在中國議題上的合作具有重要性。
同時,布林肯與貝爾伯克亦重申兩國關切中國霸凌立陶宛的作為,例如中國施壓歐美企業停止購買立陶宛所生產的產品,若不順從中國,相關企業的產品將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背後的原因就是立陶宛擴大與台灣的合作。所以,兩國將堅定支持立陶宛。此外,布林肯亦呼籲各國應該在免於恫嚇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的外交政策;美國將和包括德國在內的盟邦夥伴合作,透過強化自身的經濟韌性、分散供應鏈、反制經濟脅迫等方式,堅決對抗中國的恫嚇行為。
不僅如此,雙方更誓言堅決反對中國迫害人權,並持續向世界推廣人權。貝爾伯克也提及,德國將支持藉由強迫勞動與違反人權的相關產品不能進入歐洲市場的立場。在德國新政府上台後,貝爾伯克此行關於中國議題的發言具有指標意義。也就是說,美國和德國將在中國威脅議題上有更多的合作。但另一方面,美國與德國也和中國具有緊密的政經關係。當美國和德國在外交與軍事上抵制中國,可是在經濟上仍希望維持和中國的經貿互動,這正考驗美國與德國的決心,以及將採取何種實際行動。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