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沙皇、史達林到普京 為什麼俄羅斯幾乎不可能擺脫獨裁?

本村凌二 2022年01月22日 07:00:00
左起: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俄羅斯總統普京、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美國國會圖書館、湯森路透)

左起: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俄羅斯總統普京、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美國國會圖書館、湯森路透)

粗暴的獨裁者史達林

 

繼承列寧腳步的史達林,就是一個完全無視歷史教訓的人。

 

他屢屢進行殘酷的肅清行動,即屠殺反對派人士。或許列寧早已預見這個情景,他曾在遺囑上指出史達林性格粗暴,應該把他換掉,改由更有耐性、更誠實的人來擔任共產黨總書記。

 

史達林獲得絕對極權後,便強制執行工業化與集體農場(kolkhoz)。他還施行「飢餓出口」,將原本應該在國內流通的穀物、農作物用於出口,再把所得資金投入工業化。想當然爾,此舉引發蘇聯國內飢荒,導致許多人們被迫餓死。

 

再者,在農業集體化的過程中,批判史達林政策的勢力均被接連肅清,以舊型農業致富的地主、貴族也成為鎮壓的目標。史達林認為富裕或貴族階層的存在不僅違反了共產理念,基於他們與歐洲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深厚關係,也很可能誘發外國的干涉行動。

 

在世界史上,「排除政敵」絕對不是什麼罕見的行為,可是殺害政敵的「肅清」行動一定不會受到歡迎。古羅馬五賢君之一的哈德良到最後評價之所以變差,就是因為他處決過數名元老院貴族政敵。

 

史達林執行的「大整肅」(Great Purge)造成許多人因此殞命,據說人數高達數百萬甚至一千萬之多。正如列寧所擔憂的,史達林能夠毫不猶豫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屠殺,恐怕跟性格有很大的關連。

 

史達林, 杜魯門, 邱吉爾
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左起)、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1945年在德國波茨坦會晤。(美國杜魯門圖書館)

 

他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殘暴性格,跟希特勒倒是頗有相通之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行為曝光,其駭人聽聞的真實狀況遭到全世界譴責,但史達林的大整肅卻少有提及,應該是蘇聯封鎖真相的關係。在我讀中小學時,日本的共產主義者不知道曾經發生過這等事情,還對史達林給予肯定的評價,天真地高呼「蘇聯萬歲」。

 

一九五三年史達林過世後,情況終於有了一些改變。曾經歷集團領導體制時期的赫魯雪夫當上最高領導者,在就任共產黨第一書記二、三年以後,就開啟對史達林的批判,並且首度公開史達林的恐怖政治和大整肅真實狀況。不只日本,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都受到難以估量的衝擊。

 

東西各不同的王權強度

 

史達林根本不管什麼主義或理念,把不順眼的人一律冠上「該抹煞的反社會主義分子」罪名,予以判刑或肅清。他曾高喊「社會主義」的理想,對於那些「妨礙我實現理想的人」和「革命公敵」便想加以剷除,這一點跟羅伯斯比爾有點相近,只是兩人的肅清規模完全不能相比。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與柬埔寨的波爾·布特(Pol Pot)政權,都曾經展開令人毛骨聳然的屠殺行動。綜觀這些歷史,彷彿大屠殺就是社會主義的產物、或是共產主義的宿命,不過我認為其中跟地區特性有很大的關連。

 

自古以來,我們能看出位於歐亞大陸東方的國家王權比起西方各國更加強大的傾向。

 

有趣的是,在歐亞大陸西側,時任當權者都是積極地在民眾面前現身、進行演講,接受民眾的喝采(有時也是噓聲)。其實羅馬皇帝也是坐在羅馬競技場(Colosseum)的貴賓席觀賞競賽,甚至還有皇帝親自參賽過。

 

反觀歐亞大陸東側,大多當權者都坐在簾幕後方,一般大眾幾乎沒什麼機會看到他們的身影或舉止動作。中國皇帝向來生活在宮殿深處,日本往昔的天皇自不必說,能謁見將軍的也只有特定一小部分的人而已。

 

我們不能否認,正因為這些當權者可以藏於幕後,才能毫無顧忌地施行獨裁。俄國和歐洲的相近之處,在於當權者會在革命時出現在民眾眼前、也會鼓舞民眾;同時也有不同於西歐諸國的神秘性,我覺得這是其精神文化土壤與東洋相近的緣故。

 

俄國民眾支持獨裁的心理

 

俄國繼史達林以後,最高權力者的獨裁權力依然強力運作著。

 

有一個知名的俄國諷刺笑話是說:在赫魯雪夫當權的時代,有一個人大喊赫魯雪夫是笨蛋,赫魯雪夫便下令:「把那人抓來處死!」旁邊的人問道:「他只是喊個笨蛋而已,為什麼要被判死刑呢?」赫魯雪夫回答:「因為他洩漏了國家最高機密。」

 

仔細想來,應該是對獨裁政體習以為常的社會,才會出現這種笑話吧!

 

在赫魯雪夫之後,俄國仍舊一貫地維持獨裁政治。普丁總統也修改憲法,開啟了總統終身就職之路。我認為與其說民眾心中容許這些獨裁,不如說他們本來就有安於獨裁的一面。

 

(延伸閱讀:無盡工作、飢餓、營長霸凌、領導人選妃 蘇聯勞改營女囚的日常生活)

 

俄國的獨裁歷史如此悠久,固然是沙皇制度已在社會根深蒂固,光看普丁總統的支持率,亦能感受到俄國把強權獨裁視為理所當然的特點。民主或共和政體皆無法在俄國落地生根,想來也是為此之故。

 

《彼得大帝的暴行》俄國畫家瓦西里.蘇里科夫(Vasily Surikov)發表於1881 年的作品,描繪了彼得大帝公開處決企圖叛亂的沙皇禁衛軍及其眷屬,表現了沙皇制度的暴虐性質。(八旗文化提供)

 

我來做個假設,比如俄國發生革命後,有可能產生類似「共和」的政體嗎?

 

我覺得相當困難。首要原因在於俄國或許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具備民主或共和政體的知識,但當時民眾知識水準普遍不足。要使民主或共和政治扎根於社會,就需要民眾具備一定水準的識字率及閱讀能力。例如在法國大革命,庶民階層要能閱讀文字,才可能接觸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啟蒙著作;而俄國卻有八到九成的農民完全無法閱讀文字。儘管俄國有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托爾斯泰這些在世界文學史上留名的大文豪,還是不能忽略上述現實。

 

在俄國,貴族階級確實可能擔得起「共和政體式的國家經營」工作,他們吸收了以法國為主、孕育自西歐的學問、文化與教養,就算在俄國生活也能使用法語交談。

 

然而,在希望俄國人建構理想社會主義國家的布爾什維克黨看來,這些巧妙使用外語、撐起過去沙皇制度的貴族階層,無非就是「革命公敵」。身懷知識教養、又懂得政權經營與外交訣竅的有能之士,卻在帝政後建立新國家的過程中被強制排除在外,對俄國的歷史來說實在是悲劇一場。

 

※本文摘取自《獨裁的異議:從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到近代獨裁的思辨》,八旗出版。

 

獨裁的異議

作者簡介

本村凌二(もとむら りょうじ)


歷史學者,專長古代羅馬社會史。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早稻田大學特聘教授。日本的古代西洋史研究雜誌〈KODAI〉的總編輯。任日本西洋古典學會委員、地中海學會常任委員,東大退休後專職寫作。

著作甚豐,已出版的繁體中文版有:《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八旗出版,2018)、《朕,都在忙什麼?帶你穿越時空讀歷史,一窺三十位君王的那些事兒》(2020)、《想讀通世界史,先讀懂羅馬史:教你快速讀懂長達一二○○年的羅馬帝國興衰史》(2020)、《爆笑世界史:潮讀45位名人反差,帶你一次上手世界史!》(2020)。

譯者簡介

李瑋茹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輔系日本語文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日本語能力試驗一級(N1)合格。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