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廢了主席任期限制、可以無限期執政以後,有人猜測習近平此舉意在親自完成對台灣的武統。(湯森路透)
迷信專制箝制、滿腦子想著「民族復興」的中國共產黨一心想要奪取台灣。自中華民國在1945到1949年內戰中敗給共產黨、撤退至台灣以來,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最後堡壘。對中國大陸的獨裁與專制資本主義經濟系統而言,台灣尤其是一項可怕的威脅,因為台灣代表一種民主、自由市場的可能。台灣於1960年代將經濟自由化,在80年代進行政治改革,將治理形式從一黨專政轉型為多黨民主。中共經常掛在嘴邊一套說詞,強調中國人民不適合代議制政府與個人權益,台灣的成功自然是徹底粉碎這套說詞的一記當頭棒喝。
中共深知台灣的成功會將共產黨最根本的不安全感曝光,揭穿「中國夢」的謊言,於是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共強化對台灣終極統一的文攻武嚇。無論就地緣與經濟角度而言,中國都比台灣大得太多,但若干數字繪出的景象卻大不相同。舉例說,以購買力而論,台灣人均收入為5萬7000美元(比德國、英國或日本都高),而中國只有2萬1000美元(比哈薩克、墨西哥或泰國都低)。台灣對中共構成威脅,正因為台灣提供一種規模雖小、但無法忽視的證據,證明成功的政治與經濟系統必須自由與開放,而不是獨裁與封閉。台灣一直就是中共肆無忌憚、威迫利誘的對象。
儘管美國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的同時,也通過和平解決台灣未來地位問題的《台灣關係法》,但中共早已對台灣展開統戰,扶持島內同情統一的勢力。它的利誘手段包括擴大投資與貿易,讓台灣更加依附中國大陸。到2000年,中國已經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占台灣出口總值四分之一以上。擴大與中國的貿易,使台北更容易淪為北京經濟槓桿的犧牲品。舉例說,就在台灣2019年國會選舉前不久,中共針對不友好的台灣政治領導人暫時停發個人旅行許可。中共威迫台灣的手段還包括要求他國切割與台灣的關係,以換取中國對外投資與開放市場的條件,從而在外交上孤立台灣。自習近平2012年上台到2018年間,為交換中國投資、讓本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甘比亞、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與布吉納法索先後與台灣斷交。
在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前,由於現任總統蔡英文與她的民主進步黨堅持台灣為獨立國家的立場,中國傾盡全力要拉下蔡英文。但部分由於中國在香港侵犯人權以及它的鴨霸戰術,其野心踢到鐵板。蔡英文在這場選戰中囊括57%、創紀錄的817萬張選票,大敗競爭對手韓國瑜與他(主張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國民黨。這項挫敗可能使習近平更急著想統一台灣。習近平的外長王毅在這次選舉過後發表評論說,「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逆勢而動,必將窮途末路;分裂國家,注定遺臭萬年。」
讓人更加擔心的是,解放軍積極加強跨越海峽入侵台灣的準備。在習近平廢了主席任期限制、可以無限期執政以後,有人猜測習近平此舉意在親自完成對台灣的武統。在習近平統治下,中共官員言詞非常粗暴;許多話帶有訴諸軍事行動的濃厚意味。習近平在2019年一次演說中說,台灣「必須也一定會」與大陸統一。中國已經為跨海攻台展開準備,準備工作包括海軍與空軍的迅速現代化與擴張,加強轟炸機、戰鬥機與偵察機在台灣周邊的巡邏等等。
對台灣的持續文攻武嚇或許是最可能引發戰爭的導火線,但中共的終極目標是稱霸亞太地區,統一台灣只是第一優先而已。自1995年占領美濟礁(Mischief Reef,位於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一處淺水環礁)以來,中國在南中國海的立場越來越兇悍。
南中國海位於越南以東,菲律賓以西,汶萊以北,有阿拉斯加州兩個大。它是一條極重要的水道,全球三分之一貨物運輸經由這裡吞吐。中共雖說自立國以來就在南海大舉主張領土主權,直到2012年起才開始採取行動,透過半軍事與軍事布署,以及在島礁與人工島上建立軍事基地,在這處水域奪取控制權。一旦遭到鄰國抗議,解放軍就秀肌肉,耀武揚威。2016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判決中共在南海的主權主張於法無據。但在之後發生的多次事件中,重武裝的中國海警巡邏艦艇揚言向爭議海域的外國漁民開火。
經濟利誘甚至比軍事嚇阻還更有效。在海牙判決過後,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說,他願意撇開常設仲裁法院這項判決,與中國合夥在南海探勘石油。杜特蒂隨即獲得中共240億美元擔保投資信貸,之後這項金額增到450億美元,投資項目包括鐵路、橋梁與工業中心。中共繼續在南海、台灣周遭與日本尖閣諸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台)附近的東海擴建它的軍事系統。中共在這個地區的軍事戰略一般叫做「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或稱A2/AD)。這項戰略整合巡弋與彈道飛彈與空防,目的在建立排他性控制權。解放軍已經透過陸、海、空系統現代化,將軍力投射到「第二島鏈」─包括日本的小笠原群島與美國的馬里亞納群島。
一旦發生衝突,美國海、空軍進行干預,解放軍也已展現讓美軍付出代價的能力。中共的計畫是,不僅透過軍力展示,還要運用經濟控制、資訊戰與海上民兵,對區域內各國與地區進行威懾。中共在印太地區建立排他性霸權的作法尤其值得美國警覺,因為這是中共「全面競爭」戰略的一部分。而所謂全面競爭就是「和平時期的全面戰」。
中共的「威逼、利誘與掩飾」戰略與普丁的策略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想搗毀美國與其盟國在二次大戰後建立的自由、開放與法治秩序,儘管曾經有人認為,在1990年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這個秩序已經所向無敵。俄國兼併克里米亞與中國經略南海,都是一種戰略「試探」。歷史學者魏斯.米契爾(A. WessMitchell)與賈可布.格里吉(Jakub Grygiel)說,所謂「試探」就是運用侵略性外交、經濟措施與軍事行動,考驗美國與其盟國的競爭意志,進而壓縮美國影響力,用與俄國與中國友好的封閉、獨裁系統取代自由與開放秩序。俄國與中國已經根據2019年6月宣稱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持續協調兩國的行動。
在2017年進入白宮任職的第二個整天,我主持了一次國家安全會議「全員」會議,與同事們分享我的評估。當時我告訴他們,中、俄兩國認為美國已經顯露敗象,退出競技場。北京之行讓我更加堅信,我們必須重回這些競技場與之搏鬥,以反制中共的威逼、利誘與掩飾行動。
※本文摘取自《全球戰場:美國如何擺脫戰略自戀,面對全球七大安全挑戰?》,八旗出版。
作者簡介
赫伯特.麥馬斯特(H.R. McMaster)
川普時代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退役陸軍三星中將。2017年二月,川普政府第一任國家安全顧問佛林匆匆下台之後,麥馬斯特以其赫赫軍功與學術成就受到川普青睞而繼任。他反對歐巴馬政府過於軟弱、退讓的外交思維,任內積極推動強硬的戰略,對北韓、伊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都採取高壓對抗手段,更在博明的協助下促成川普於2018年一月公布「印太戰略框架」,扭轉過往美國對中國一廂情願的安撫政策,奠定強硬抗中的政策基礎。
麥馬斯特從軍長達34年,駐紮德國期間,他見證了柏林圍牆的倒塌。1991年2月,當時還是上尉的麥馬斯特率領美軍第二裝甲騎兵團老鷹部隊,在「東73度線之戰」當中以寡擊眾,摧枯拉朽地擊潰伊拉克的坦克部隊,打了漂亮的勝仗。
麥馬斯特不僅戰功彪炳,學術成就亦相當耀眼。他於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取得歷史博士,並曾於西點軍校教歷史。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越戰中美國政府的角色。他尖銳地批判,由於諸位總統的短視近利,導致美國政府無法為越戰的複雜局勢做出合理、充分的準備。他後來將他的論文擴充為《失職:詹森、麥納瑪拉、聯合參謀首長,以及導致越戰的謊言》一書,成為所有軍方高級將領人手一本的經典。
2020年九月,台灣外交部舉辦的「凱達格蘭論壇」,邀請他進行專題演講。2021年十月,麥馬斯特在接受NHK採訪時表示,台灣情勢「正在進入非常危險的時期」,美國與日本有必要積極行動,以嚇阻中國輕舉妄動。
目前是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研究員,經常於各大媒體發表對國際政治、美國外交戰略之評論。
譯者簡介
譚天
臺大政治系畢業,曾任《聯合報》國際版主編與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職。
現旅居加拿大,專事譯作。譯有《2034全面開戰》、《國家為什麼會成功》、《黑龍江》、《幽靈艦隊》、《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泰王的新衣》等百餘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