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信眾「補春運」祭改,一向是基隆慶安宮特色年度盛事。(王侑聖攝)
一元復始為了求得未來一年的好運道和平安順遂,過年期間除了到廟裡拜拜祈福外,有人會忙著安太歲、點光明燈,但其實還可以到廟裡「補運祭改」,等於是在農曆正月預先將來年所有的災難和危機都先處理起來。
不過,不是每個宮廟都有進駐道長、法師為信眾處理消災解厄的事,基隆三大廟之一的慶安宮香火鼎盛,包括五代道士世家謝富基和他的兒子等多位長駐慶安宮的道長們,更是每年從前一年歲末的農曆12月16日尾牙後,自17日起開始每天幫信眾「補春運」,一直到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當天為止,此一補運服務已成慶安宮極具特色的年度盛事了!
自農曆12月17日起,慶安宮裡日日人頭鑽動,只見不少婆婆媽媽抱著一捆捲成筒狀的衣服在排隊等候,隊伍間還夾雜著不少年長歐巴,原來大家都在排隊等著道士們為家人補運,「補春運」儼然已成慶安宮信眾們的年度大事,很多信眾都是每年歲末年初必來報到,一定要幫家人都補好來年的運勢,有備無患。
整個改運儀式進行前,信眾要先向廟方報名安排場次,事先準備要補運祈福的所有家人們衣物,為每人準備一件有袖上衣,因此不少婆婆媽媽是為一家人而來,抱了一整捆的衣物,之後還要向廟方領一張黃紙,寫上家中地址、家人姓名的疏文,藉時交由道長們向神明誦讀;還須自備3樣水果祭品,另外廟方也會為大家準備3樣。
廟方準備補運用的3樣必用祭品,分別是長壽麵線、帶殼龍眼乾和1塊糕餅。資深道長謝富基說,這3樣祭品代表著「一整年」,麵線代表長壽,也代表365天和每天24小時的「日」和「時」,過去傳統是以米糕,來代表「日和時」,但因米糕不易保存,所以改以麵線代替,至於帶殼的圓圓龍眼乾則會有12顆,如果是閏年就會多1顆為13顆,代表1年「農曆12或13個月」,所以整份祭品代表就是「年、月、日、時」,象徵一整年。
儀式開始,先由道士先行祭拜,上疏文,並逐一針對每一位參與改運的信眾擲茭,一定要「聖杯」才表示神明應允了改運一事,上完疏文敬告神明後,接著是對當事人的祭改補運了。
先由道士唱名,然後要補運的家人代表上前,拿出家人的衣物,由道士誦念祝禱補運辭後,拿出祭刀將綑綁家人衣物的草繩割斷,象徵將來年所有方厄運都割棄,然後要「哈」一聲,道士口中念到「口中一聲哈,兇神惡煞跑到呂宋巴拿巴」,代表「哈」一口氣將惡運都送到天涯海角去,之後再將整捆衣物穿過一個紙環,代表「過運」,如此一整年就可以順遂平安了。
新的一年是虎年,除了屬虎的是本命年外,生肖屬猴、屬蛇、屬豬的也都犯太歲,除了可以安太歲外,今年不妨考慮到廟裡補運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