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不是目標,但是讓我們繼續過自由生活的手段。(攝影:陳愷巨)
台灣的本土疫情正如許多人的預期,在大量春節返鄉的境外移入數量下爆發了。於是,許多專家學者跟病毒共存的呼籲,又死灰復燃的大量冒了出來。
在生態學上要討論一個現象(pattern)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現象或法則發生的時間與空間尺度(scale)。應用在與病毒共存的討論,很簡單的問題是這個病毒共存的時間與空間尺度是什麼?如果以地球這個空間尺度,在幾年內時間尺度,人類應該無法撲滅新冠病毒,所以也沒有得選,就是得在這個尺度下跟它共存。但是不要忘記,人類真正靠疫苗撲滅的病毒,也只有天花。所以不要忘記從這個尺度,人類也是跟伊波拉病毒共存,伊波拉疫情就是所謂的地區性疫情 (epidemic),不是像現在Covid-19是全球大流行 (pandemic),所以這個尺度在講的共存,就是Covid-19在地球上會變成只造成地區性疫情,但不會消失。
把時空尺度拉回當下台灣的疫情。許多台灣的主張共存的人(包含許多專家學者)想的共存,大抵是台灣大家大量打疫苗後,反正omicron輕症比例高,就讓它傳,不用再疫調,也不用再三級。這樣大家不管有沒有打疫苗,反正就自然感染、大部分是輕症,然後就群體免疫,就疫情結束,也可以開放國門,要去日本就去日本,要去美國就去美國。寫到這裡,部分主張共存的人應該也會跳起來說,我不是這樣主張的!為什麼?因為這樣的情境根本就不會發生呀!那我要問的,就像去年我一直寫的,在台灣的共存跟清零主張的具體措施差別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要問共存或清零這些政策「手段」,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我想大家應該都會同意,目標是大家可以自由而正常的生活。那麼,讓大家猜,現在你活在與病毒共存的英國、美國自由?還是活在清零的台灣自由?答案是台灣在自由度上遠勝其他國家(見下圖)。這可能跟大家的主觀感受不一樣,原因也很簡單,台灣主要限制的就是要戴口罩、回國要隔離14天,美國不需要,英國則是一直調整、但大抵是打完兩劑疫苗不需要。但是其他諸如學校關閉、工作場所關閉、取消公共活動、限制公共集會、關閉公共交通、要求待在家裡、限制境內移動等,我們比絕大部分的國家都自由。
今天在媒體上看到有專家說要透過「局部自然感染/社區傳播,與疫苗施打同時並進」,來達到與病毒共存。好吧,要怎麼做到局部自然感染/社區傳播呢?要記得現在疫苗即使打三劑,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重症跟死亡,對防止傳播的效果有限(所以英國才有大量的人感染、但是重症率相對低)。所以即使我們疫苗三劑覆蓋率達到7成,染疫的人數也還會是七、八百萬人(算法見文章最後),這七、八百萬人要分幾天感染才感染得完、讓疫情結束?像英國一天20萬人,也要一個月,不然局部是多局部?一天一萬人那疫情要花超過兩年,問題是病毒的傳播就是指數型成長的,你到一天一千人感染的時候,不花大量的力氣管制(像是三級),一下就是一萬、然後就是十萬,但是如果一天十萬人感染,就算只有1%的人住院,我們的醫療受得了嗎?這也是上面看到世界各國都有管制的原因。然後就是一直在過介於我們二級與三級管制的生活,這也是各國疫情還沒結束的原因。強烈推薦大家看前台大「林氏璧」孔醫師,他一直有整理各國的報告,告訴大家omicron真的不是流感。
講了那麼多,簡單的邏輯是,輕鬆自由的局部控制不可行,要控制就是要用限制自由來換。而且如果各國像現在預期的一樣,讓omicron自然傳播,全球疫情(pandemic)就可以結束,變成地區性流行(epidemic),那我們台灣為什麼不繼續好好壓制病毒,過我們自由的日子,等這幾個月其他國實驗、然後祈禱沒有新的變種,他們疫情可以結束,我們就輕鬆了。
所以講來講去,不管主張共存或清零,其實做法上都一樣。就是大家就好好去打疫苗,努力幫忙切斷傳播鏈。別國守不住,不代表台灣守不住,我們已經有太多成功的經驗了。不然主張共存的人,可以主張什麼不一樣的措施嗎?其實台灣的管制措施,已經不是把清零當目標了。才會有7+7+7這種開放措施,在冒很大的風險下,讓國人回來過年。接下來大家返鄉過年,其實也非常有可能造成疫情進一步的大爆發。但是指揮中心只是進行最小程度的管制,也沒有禁止大家走春,餐廳也還可以內用,其實這就是共存呀。不過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到疫情進一步擴大,加強管制也是必然的。
我寫這文章的目的,只是希望不要指揮中心、防疫人員與醫療人員等在前線在打仗辛苦地要命,結果還要面對一堆風涼話,說為什麼不跟病毒共存就好……。王必勝執行長說「清零不是目標,清零是我們防疫工作的態度。」,我要說大家辛苦了,「清零不是目標,但是讓我們繼續過自由生活的手段」。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預防勝於治療)
--------------------
我們用簡單的計算,假設沒有打疫苗的人在短時間內感染的機率是50%,而疫苗保護力三劑對防止感染的有效性是60%(疫苗有效性是跟沒有打疫苗的對照組比),那麼即使在台灣有七成的人已經打三劑的情況下,因為打三劑的人感染的機率是20%(50% X (1-60%)), 所以有打疫苗的人會有2350萬X 0.7 X 20%=329萬感染,然後沒有打疫苗的人占三成,所以2350萬x 0.3 x 50%= 352.5萬感染。所以短期內681.5萬人感染。然後如果是像英國上週數據顯示已經有98.7%的人已經有抗體,那就是沒打疫苗的人幾乎也都感染了,換到台灣來那就是總共2350萬x 20%沒打半劑疫苗的人 +有打疫苗感染的人=799萬。不管怎麼算,都是七八百萬人感染的量,就算只有1%人住院,也是7萬人。這只是最粗糙的算法,要精確一點用傳播指數來算(像是Rt值),甚至更精準的individual-based 模擬模型,我們也有跑,不過結果大同小異就是了。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文章經作者授權後刊出,原標題為〈清零與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