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集團為國內Tier 1的水下基礎供應商。(世紀集團提供)
自臺灣發展離岸風電以來,政府便積極推動國產化,盼能建立水下基礎、風機塔架、電力設施、海事工程與船舶製造等國內在地產業鏈。其中,讓離岸風機穩固站在海床上超過25年的水下基礎,為國產化非常艱鉅的任務之一。
認知到水下基礎製造的艱鉅,鋼構廠起家的世紀集團,很早就開始布局成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的製造供應商。世紀集團於2017年設立的子公司世紀風電,除了承攬國內多起離岸風場開發案的基樁(Pin pile)製造供應外,於2018年10月與彰芳西島離岸風場簽約,承攬新台幣165億元的套管式水下基礎(Jacket)的供應合約,正式加入水下基礎TIER 1供應商的行列。
世紀集團跨入離岸風電產業的契機,是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市場對傳統鋼構業供過於求,使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開始力求轉型,積極尋覓新的出路。2011年,賴文祥聽聞政府喊出「千架海陸風機」計劃,認為綠能產業深具前景,隨即率領團隊走訪歐洲各國的離岸風場,發現水下基礎的用鋼量相當大。世紀集團愈深入研究愈篤定地走上這條路。2015年,世紀集團成功製造並交付可長期蒐集海上數據的「海氣象觀測塔」,為鋼構建築向離岸風電工程踏出轉型之躍進。
在走訪歐洲各國後,世紀集團明白水下基礎製造供應需要合格重件碼頭及廣闊腹地作為生產廠區及成品儲存區,因此毅然決然承租當時乏人問津的臺北港南碼頭。 標下土地後,世紀集團便積極投資設廠、取得相關國際ISO資格認證,目前已擁有約51公頃的腹地及S09號專用重件碼頭。
「跨入離岸風電產業、製作結構複雜的Jacket,是我進入鋼構行業來遇過最困難的事情!」世紀風電總經理李建成回憶著說,他在1990年加入世紀集團後,一路以來跟著賴董共同打拼,曾做過非常多的半導體廠房、面板廠房、大樓及橋樑等大型鋼構項目,但水下基礎在臺灣是全新的產業,門檻也相當高,在製造過程中,碰到許多難題。
傳統鋼結構與水下基礎鋼結構的差異非常大,傳統鋼結構幾乎都是採日規或美規的標準來執行,水下基礎為於海上矗立至少25年則是採用難度更高、品質更為嚴謹的歐規要求,包含電銲技術資格、品質檢驗、環安衛等國際ISO認證標準,缺一不可!2019年,世紀集團已完整取得歐規要求之國際ISO品質認證、電銲、環安衛等認證標準,獲得製造水下基礎的基本門票,成為臺灣第一家鋼構產業取得水下基礎所有國際認證的公司。
李建成坦言,以水下基礎來說,Pin pile製造的技術門檻較低,這也使得世紀集團製作Pin pile的過程相對順利,從簽約到正式生產大概3個月,開始生產後約2至3個月的學習曲線就逐步上軌道,為團隊帶來很大的成就感與信心。
相對於Pin pile製造,Jacket製造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其複雜的製造程序、大量人力需求及難度高的電銲技術認證,從開工到第一套Jacket完成平均需要15至18個月的學習曲線。
此外,由於疫情影響,國外專業技師無法入境,世紀集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摸索熟悉國外進口的新設備;近年台商回流、其他產業擴廠,導致面臨國內銲工人員極度缺乏的困境。縱使碰到上述難題,世紀集團仍並肩與業主彰芳西島離岸風場共同努力,力拼準時交付水下基礎。
世紀集團面對產業創新及相關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透過自行創立銲接學校,引進國際專業銲接技術教練,以專業的銲接訓練課程,訓練符合國際資格的電銲人才。同時積極與職訓局、國內大專院校等開辦產學合作,提供本國年輕學子近一步了解離岸風電,未來更可以加入離岸風電製造行列,將技術人才留在臺灣並提升技術競爭力。
世紀集團清楚地知道,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及需求量,也期盼政府可為此推動及開創相關系所、學程或在職訓練,以健全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發展,如專案管理類(專案工程師、文件管理師等)、電銲類(電銲技術員、工程師及檢驗員等)、品管類(NDT檢驗員等)、吊裝運輸類(吊裝規畫工程師、運輸規劃工程師、重機械操作手等)、環境安全衛生類、儀電類、測量人員、結構計算師、鷹架技師等大量專業人力需要。透過在地人才的培養才可大幅縮短Jacket的學習曲線,並提升效益與品質,是世紀集團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
世紀集團從無到有,進而成為國內Tier 1的水下基礎供應商,可說是歷經各種挑戰,顛覆了大家對傳統鋼構產業的印象。針對未來的投資布局,李建成表示,在臺北港興建的廠房正式啟用後,期待能解決水下基礎的製作需求。
訪談最後,李建成也感性說道,臺灣海峽的優良離岸風場在全球排行名列前茅,離岸風電是能永續經營、留給下一代的產業,因此世紀集團會積極配合政府國產化的政策目標,並期盼國內有更多供應商共同投入。未來,水下基礎的設計可能會隨著風機變大、水深增加而有所改變,世紀集團也會盡全力配合業主的發展模式,提升自身的製造能力與品質。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