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內用染疫連環爆改戶外風險低? 專業醫師曝:交談30秒噴1萬個飛沫

上報快訊/徐建峰 2022年01月26日 18:20:00
台灣疫情多點爆發,其中幾起還與餐廳內用接觸有關,對於戶外用餐風險是否降低,醫師黃軒發文回應。(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台灣疫情多點爆發,其中幾起還與餐廳內用接觸有關,對於戶外用餐風險是否降低,醫師黃軒發文回應。(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今天(26日)宣布再新增46名本土確診個案,雖桃園西堤群聚目前看似好轉,但包括台北、新竹、台南都傳出因餐廳內用接觸而染疫的案例,有民眾因而認為戶外用餐風險較低。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於臉書發文回應表示,「戶外的風吹下,你的飛沫傳播,可能會更廣,更大!」

 

黃軒指出,根據日本研究,設想10人圍在戶外桌子旁,不戴口罩下,大家彼此歡暢交談的場景,來推算民眾在外的飛沫散布距離,30秒交談過程中可產生約1萬個飛沫。

 

研究顯示,在無風環境下,說話者的飛沫可到達1公尺遠,而正對面的人將受到整體飛沫約10%影響;微風環境下,若吹起每秒0.5公尺到1公尺的微風時,飛沫擴散範圍將更廣,說話者的正面和下風處的人,受到飛沫影響最大,「感染風險比無風狀況更為增加」。

 

 

黃軒表示,很多人直覺認為,到戶外用餐相較之下比較安全,但研究比較室內環境後,研究人員提醒:「室外感染風險,並沒有因而減少」。

 

黃軒也提醒民眾,過年圍爐活動、春節活動吃吃喝喝,還是外帶回家,在家和自己家人享受家庭溫暖,好過於在外用餐;走春時候,也不要去郊遊踏青聚餐,因為「在戶外的風吹下,你的飛沫傳播,可能會更廣,更大的!」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對於是否禁止餐廳內用時回應,以高雄群聚、幼兒園染疫等案件來看,事實上與飲食的關係相對低;雖然確實有餐廳接觸確診案例,但不會因為什麼地方或場所出現群聚,就整個關閉。他也表示,對於是否會考慮恢復隔板或梅花座,「要用我不反對,但我們沒有強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