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後超過30起人道危機 洪患讓南蘇丹雪上加霜

無國界醫生 2022年01月31日 12:30:00
南蘇丹班提烏 (Bentiu) 的水患。(MSF/Sean Sutton)

南蘇丹班提烏 (Bentiu) 的水患。(MSF/Sean Sutton)

南蘇丹共和國在2021年7月9日迎來它十週歲,與此同時, 南蘇丹北部班提烏(Bentiu)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侵襲,當地居民正面臨傳染病和水媒疾病的爆發、糧食供應不穩加劇以及營養不良危機。八個月過去了,洪災仍在持續。據估計,受到影響的人數達835, 000人。 南蘇丹的人道危機不可小覷,其第一個十年的血腥歷程及長達五年的內戰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也導致它無力救助受災的人民。

 

自2021年六月雨季以來,豪雨成災,數十萬南蘇丹人流離失所並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尋找庇護所。隨著人潮湧入班提烏營地,無國界醫生的醫院已完全超越負荷。去年11 月平均每天診治 180 名病人。他們大多是五歲以下,患有瘧疾、呼吸道感染和營養不良的兒童。

 

原本設有 135 張病床的醫院,已額外增加了 45 張病床;從 8 月到 10 月,入院人數上升了 35%。無國界醫生不得不將會議室和剩下的隔離區改造成門診部和兒科病房,以應對激增的病人。同時,班提烏州立醫院也不堪負荷,無法提供足夠的基本醫療照護,開放時間有限,也沒有加開病床以應對大量營養不良的兒童。

 

從獨立到內戰

 

南蘇丹是年輕的,亦是脆弱的。無國界醫生已在南蘇丹進行人道醫療救援有四十年,為甚麼這個國家載滿了如此之多急需醫療援助的人們?

 

南蘇丹兒童
無國界醫生人員正在診斷亦為五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指數  ©Damaris Giuliana/MSF

 

獨立之初,南蘇丹面對至少三十起人道危機。該國部分地區被日益嚴重的部族衝突所吞噬,與蘇丹的邊境地區也再次發生衝突。儘管面對諸多挑戰,獨立後的最初幾年依舊是個充滿期待與樂觀的時期,對該國大部分地區來說,這是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然而,2013年12月,獨立後不到兩年時間,南蘇丹就陷入了極度血腥的內戰,迅即暴露這個新興國家的脆弱之處。

 

「歷經22年的內戰後,我們在2011年迎來了獨立,全國人民都為此歡呼,我們也為此感到高興,因為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但所有的希望與夢想又在一瞬間化為灰燼。」—— 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延比奧(Yambio) ,2019年 8 月

 

時至今日,南蘇丹仍然飽受因內戰導致數百萬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可預防疾病的肆虐,極端暴力和血腥的日常。難上加難的是南蘇丹的醫療系統脆弱且長期資金不足,其中許多地區的系統更被摧毀或者被嚴重忽視,致使長期的武裝衝突和反覆發生的人道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倍加嚴重。2020年,大約2,300個醫療設施中,有超過1,300家無法正常運作。不到總人口半數(44%)和僅32%的境內流離失所者,生活在方圓5公里有衛生設施的地方。

 

洪患後數月, 數十萬人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洪水水位開始在她的村莊上升時,21歲的尼亞貝利(Nyabeel)和她的丈夫不知該如何是好。離開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是個艱難的決定。她說: 「 我們花了三天時間, 帶著四個孩子和一群山羊搬家,實在相當困難。」 

 

洪災已持續了近八個月,南蘇丹北部團結州(Unity State) 的人民仍舊生活在困境中。 他們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處處面臨著傳染病和水媒疾病爆發的風險。這些人在幾個臨時營地生活,面對著糧食短缺,收入匱乏,營養不良和缺乏安全水資源的困境。

 

南蘇丹婦女
因水患被迫搬遷的女人們  ©MSF/Sean Sutton

 

耕種土地所得的糧食和山羊奶曾是尼亞貝利一家的食物來源。 「我們昔日的生活比在這裡更為穩定, 現在我們每天只能靠一頓玉米維持溫飽。」 尼亞貝利帶著她一歲營養不良的孩子來到無國界醫生在魯布克納鎮( Rubkona )庫門多克( Kuermendoke )營地的行動診所,接受治療和接種疫苗。庫門多克營地是五歲以下患有嚴重急性營養不良兒童的三個高比例營地之一。 無國界醫生緊急洪災響應醫療隊隊長雷札伊.艾沙吉安(Rezaii Eshaghian)博士說:「我們的調查顯示難民營內營養不良患病率遠高於世衛組織 2% 的門檻。」 

 

他接著說,洪水的影響顯而易見,「當你穿過營地時, 你會看到營養不良的兒童、人們收集骯髒的洪水飲用、倒下的牛群和遍地的牛屍。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無疑正在損害人們的健康。」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初步研究表明, 大約65,000公頃的耕地因洪水而受損, 在南蘇丹10個州中的8個州造成超過80萬牲畜死亡。失去如此多的牲畜使得許多流離失所的婦女只能靠撿柴火來賺取收入。雪上加霜的是糧食商品價格飆升使得流離失所者們更難獲取食物。 

 

由於住院治療餵食中心( Inpatient Therapeutic Feeding Centre - ITFC)的入院人數增加了80%, 無國界醫生在團結州首府班提烏( Bentiu)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的醫院開設了第三間 ITFC病房。無國界醫生的團隊也在開展行動診所的工作, 在馬約姆(Mayom)地區, 班提烏和魯布克納的營地以及周邊地區進行巡診,以應對瘧疾,營養不良和急性水樣腹瀉。 

 

大多數流離失所者幾乎不可能找到安全的飲用水。四個孩子的母親尼亞帕爾(Nyapal)說:「 我們唯一的飲用、做飯和洗衣的水源就是洪水了。」 

 

在班提烏周邊地區發生水災前,境内流離失所者营地的衛生條件已經處於危急狀態,而且設施鮮少得到維護。無國界醫生為應對洪水而派出的緊急水利衛生小組組長卡沃.亞辛.阿里(Cawo Yassin Ali) 說:「有一段時間,洪災堵塞了廢水處理廠的通道,導致營地廁所內污水積聚,然後溢出到兒童玩耍的開放式下水道。為了減少疫情爆發的風險,無國界醫生在營地內設立了一個污水處理廠以存放和處理糞便。」

 

班提烏周圍的水位已開始慢慢退去,但是目前仍舊不清楚尼亞貝利、尼亞帕爾以及其他數千名流離失所者們何時能夠返回家園。 「我們在這裡什麼都沒有,我們是空手來的,村莊被水淹沒,而我們不知道水何時才會退去。」 尼亞貝利說。  

 

直到人們能夠返回家園前,他們被迫要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生存。這對人道工作者們也帶來額外的挑戰, 使得大家認識到這場危機長期存在的特質,不但要達到高於最初危機發生時所訂的標準,也不能忽視對即時需求的回應。 

 

南蘇丹的行動診所
無國界醫生在班提烏開設的行動診所 ©Njiiri Karago/MSF

 

「這裡有著龐大的需求,包括需要適當的庇護所,清潔的水源和基本衛生設施,高品質的醫療照護,足夠的食物和生計支持。人道工作者,捐助者和南蘇丹政府需要現在就採取行動,以免為時已晚。這些人無法再等待下去了,」 艾沙吉安博士說。

 

持續的人道危機

 

儘管2018年的和平協議為長達五年的內戰劃上句點,並在2020年初組建了統一的政府,但許多地區的局勢動盪依舊。2019年,南蘇丹的地區性衝突和派系鬥爭再次出現,此後在2020年和2021年不斷升級。

 

時至今日,約有830萬人 —— 超過該國總人口三分之二 —— 急需人道救援和保護。在這場現今非洲最大的難民危機中,有220萬南蘇丹人在鄰國避難,超過16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即使是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南蘇丹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受到人道危機的影響,並需要一段時間的援助。

 

近40年來,無論是在救援工作、僱用員工以及財務支持方面,南蘇丹的專案一直是無國界醫生的首要工作之一。隨著這個年輕的國家邁入下一個十年,無國界醫生將一如既往,全力協助南蘇丹人民。

 

無國界醫生自1983年以來一直在南蘇丹工作, 目前在該國各地開展超過14個專案並為最需要的社區提供拯救生命的醫療照護。無國界醫生團隊在該國各地的醫院和診所工作,當中部分為我們在全球各地開展的最大型專案。我們提供基本和專業的醫療服務,並呼籲關照被孤立群體、境內流離失所者和南蘇丹難民。無國界醫生團隊繼續與當地衛生部門合作進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回應工作。 

 

 

(本篇由無國界醫生授權轉載)

關鍵字: 南蘇丹 水患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