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韓接連試射飛彈的意涵與影響

林柏州 2022年01月30日 07:00:00
中俄在疫情期間對北韓多次試射飛彈未加指責,足見三國堅定戰略合作的立場。(湯森路透)

中俄在疫情期間對北韓多次試射飛彈未加指責,足見三國堅定戰略合作的立場。(湯森路透)

2022年1月27日,北韓再試射兩枚短程彈道飛彈。自拜登(Joe Biden)政府上任以後,平壤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間已進行13次飛彈測試活動(如附表)。其中較受人注目的是,有3次試射極音速飛彈、3次採鐵路機動發射及至少2次試射「KN-23」短程彈道飛彈。極音速飛彈、鐵路機動發射在全球僅有中國及俄羅斯進入實戰部署。「火星-8」與中國火箭軍首款極音速飛彈「東風-17」外型相似,其所具備的突防能力使周邊國家感到憂慮;2019年首次在閱兵展示的「KN-23」,由直立式發射架運輸載具(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 TEL)發射,與俄羅斯射程達500公里的「伊斯坎德-M」(Iskander-M)飛彈外型規格相當,處處留下外國軍事科技援助的痕跡。

 

北韓藉中俄戰略合作創造提升軍事科技的契機

 

對於北韓的軍事挑釁,美國、日本、歐盟均發表譴責聲明;韓國文在寅政府表達遺憾,認為無助兩韓關係發展。反觀中國外交部在2021年9月多次試射後要求各方「以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儘快啟動安理會涉朝決議可逆條款,對有關制裁措施特別是涉朝人道民生領域規定做出必要調整」;俄羅斯外交部則重申尋求重啟政治對話,和平解決。需注意的是,中國外交部多次在北韓問題提及「雙軌並進」,將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置於同一議程,試圖將北韓逐步棄核、暫停洲際飛彈生產與解除制裁、簽署「終戰宣言」、美朝關係正常化等議題掛鉤。

 

再者,2021年10月29日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向成員國提出一份鬆綁制裁的決議案草案稱,若通過此決議案有信心將可重啟多邊政治對話,全面解決韓半島問題。事實上,類似草案兩國曾在2019年提出,但根據聯合國安理會規則,一項決議案需有9國支持,且五個常任理事國也未行使否決才能通過。由於北韓並未遵守以往決議案的要求,美英法不太可能鬆綁制裁立場。2022年1月,美國針對北韓新的軍事挑釁推動新的制裁決議案,雖掌握7個安理會成員國支持,也遭中國否決。由此看來,中俄在疫情期間對北韓多次試射飛彈未加指責,反而要求國際社會解除對北韓的制裁,以創造對話的條件,足見三國堅定戰略合作的立場。

 

另外,2020年1月因害怕疫情入侵,北韓關閉新義州與中國丹東間的鐵路物資運輸,連帶影響糧食、肥料、燃料進口,已在2022年1月恢復交通,1列火車即經橫跨鴨綠江的中朝友誼大橋前往中國,這也說明北韓在遭受經濟制裁下,一水之隔的中國仍具維持經濟物資穩定供應北韓的特殊地位,或明或暗的經濟連結實為國際制裁失效的主因。

 

北韓挑釁將製造歐美「多線威脅」的困境

 

在一連串試射飛彈未獲國際正面回應之後,北韓在2022年1月表示將對2018年4月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所宣布,關於廢除北部核試驗場、停止核試及暫停洲際彈道飛彈試驗的決定,重新進行討論。易言之,恐重啟洲際彈道飛彈及核試的「戰爭邊緣路線」(brinksmanship)。對此,中國外交部2022年1月的記者會即透露北韓的意圖,除批美制裁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能「停止制裁、提出做法,重新談判」,對北韓軍事挑釁卻不加批判。然而,北韓提出恢復對話的條件是美應放棄制裁及韓美軍演的「敵對政策」,與美國無條件恢復對話,雙方南轅北轍,並無交集。

 

尤有甚者,普欽(Vladimir Putin)規劃在2022年2月訪問中國出席冬奧開幕,預料兩人將在北韓等國際問題協商出一致的立場。北韓此時的軍事挑釁,對照近日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擺出大軍壓境陣勢、中國亦持續性派遣軍機「擾台」,勢將對歐美日等民主國家製造「多線威脅」(multi-front threat)的壓力,使美歐難以因應、分身乏術。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