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營運至今的國際太空站。(湯森路透)
《美聯社》(AP)報導,從1998年發射升空、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一直擔負著人類探索太空的前哨站,過去23年來一共接待無數名太空人,一共繞行地球6.6萬圈以上。
NASA plans to retire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by 2031 -- by crashing it into the Pacific Ocean. https://t.co/9VgAFROUTp
— CNN (@CNN) February 3, 2022
但隨著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這座太空站的設備也快速老化且不堪負荷,屢次傳出大規模維修或故障,讓美國太空總署(NASA)終於下定決心宣布,將在2031年1月將太空站除役,以脫離軌道墜毀回地球,終點在落在南太平洋無人區域。
資深太空作家沃爾(Mike Wall)指出,現在的國際太空站確實顯現出它老舊一面,不斷被發現各種外洩或故障,都可能危害駐站太空人安全。
至於未來墜落的落點,他則表示、從太空總署提交國會的報告,很可能落點在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尼莫點(Point Nemo),南太平洋中央48°52.6′S 123°23.6′W之處的海面上,最近的陸地與該點相隔2688公里之遙。
What do tumor cells, an advanced hydrogen sensor, and a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y have in common? They’re heading to the @Space_Station aboard the next @NorthropGrumman Cygnus spacecraft. More on the @ISS_Research: https://t.co/gXNhtr1YYl pic.twitter.com/YCFv9HbpWD
— NASA (@NASA) February 3, 2022
現役國際太空站1998年啟用,是冷戰後、美國暫停與擱置星戰計畫後,主動與俄羅斯接洽合作;只不過,啟用時間和預算開銷,卻遠遠超出華府估算。太空站的人員和物資運輸,從啟用至今、長年單獨倚賴俄羅斯聯盟號太空飛船(Soyuz),美國等成員必須支付高額費用,直到Space X出現才打破這個慣例。
被定位成無重力實驗室的太空站,由美國國家航太總署、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和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共同維護營運;最多能容納7人長期駐點,除了美俄兩國、各國都曾派遣太空人登上太空站駐點,包含7名「遊客」。
國際太空站繼承人選,美國太空總署已擬定計畫,將與企業合作、讓新一代太空站兼具旅行、商業和科學研究多種功能;此外,中國與俄羅斯也各自有所盤算,也讓新一輪太空爭奪戰悄悄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