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江湖撇步」:那些名震天下的旅美CEO可曾支援台灣?(16)

黃文局 2022年02月12日 07:00:00
猶太人「會賺錢,甘開錢」,為了公益,為了國家利益,連命都拼了,錢算什麼。(湯森路透)

猶太人「會賺錢,甘開錢」,為了公益,為了國家利益,連命都拼了,錢算什麼。(湯森路透)

企管策略泰斗,麥可•波特(來過台灣)提出競爭策略有三種,分別是低成本、差異化與專業化。

 

我認為,什麼人玩什麼鳥。口袋不深,又沒什麼特殊專業的,奢言差異化與專業化。每個公司,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條件,發展策略自有不同。

 

一般剛開始作生意,沒有多少資金,當然先採薄利多銷,搶了市場再說,尤其是進入門檻低的一般產業。

 

30多年前,中國剛剛開放,很多台商搶進,當時多是勞力密集的夕陽產業如雨傘、鞋子、桌布、內衣、襪子、聖誕燈等過去,另外就是加工業、工具業、食品業等。

 

我的同學住在上海,是世界食品大廠Kraft中國區總經理,有次我去上海住在他家,半夜兩點他把我叫起來,因為要去參觀一個奇景。原來有兩家豆漿店,角落那家先開,地點好,沒有競爭,要喝「台灣永和豆漿」,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日進斗金。不久,有個狠角色,厲害的台灣人開在正隔壁,也賣豆漿,油條,小籠包等。然後,掛上招牌「豆漿免費」四個大字,客人一擁而上,半夜兩點多,仍在排隊。正宗那家,空無一人。過一陣,老店為了挽回客人,也貼上「豆漿免費」的廣告,結果無效。主力產品被打死了,什麼招術都太晚了,不久,收攤走人。

 

可見「我也是」Me Too的策略,效果有限。因此,不要以為「孤行獨市」,「站在好地頭,贏過練拳頭」,就可以安枕無憂。任何生意,隨時都要有危機意識。

 

30多年前,我去矽谷參觀過一家作驅動盤Drive Disk的公司KOMAG,那時很先進,但是,老闆說他晚上都睡不好,因為害怕一早醒來,有更先進的科技出現,他的庫存及生產線上的東西就都泡湯了。

 

由上可知,任何競爭策略都要「創新」。有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再重複的把戲,效力就會遞減。

 

任何競爭策略都要「創新」。有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再重複的把戲,效力就會遞減。(湯森路透)

 

最先提出「創新」概念的人是哈佛大學的經濟系教授熊彼得Schumpeter,他是奧地利維也納人,與杜拉克的父親是舊識(事實上是老杜拉克的學生),都是經濟學家。

 

1950年,杜拉克的父親帶他去見熊彼得,熊彼得30歲之前就已經名滿天下,老杜拉克問他,你希望被後人記得的是什麼?他答:「讓人記得你的著作和理論還不夠,除非你能讓別人的生命因你而不同,你才真的與衆不同。」

 

杜拉克93歲時,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他回答,「我希望人家記得,我曾經幫助過一些人實現了他們的目標。」

 

有人說,偉大的定義不是完成多少事,而是幫助過多少人。你同意嗎?

 

40多年前,很多台灣人作廢鐵生意,多是台南喜樹人或灣裡人。台南有七鯤鯓(小沙洲),荷蘭的熱蘭遮城蓋在一鯤鯓,喜樹是五鯤鯓,灣裡是六鯤鮪。他們在美國東西兩岸需要大片土地堆貨,數十年後,這些荒地成為建地,漲了百倍。台灣有很多「隱形冠軍」,美國台灣人也有很多「隱形富豪」。

 

可惜的是,台灣人除了賺錢以外,很少人想過死後要替社會留下什麼?沒有公益觀念,國家意識薄弱,除了想到自己,還是自己。即使這十幾二十年來,名震天下的輝達NVIDIA、超微AMD、台灣國際航電GARMIN等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或執行長,他們都已成巨富,也都是出生在台灣的「正港」台灣人,可曾聽過他們捐款支助台灣?或為台灣發聲?

 

1970年代的台灣人,不懂外語,拎著樣品,闖蕩茫然未知的世界,開拓了一片光明天地,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參看前經濟部次長汪彝定的回憶錄:走過關鍵的年代,可見台灣人的刁鑽,「江湖撇步」,絕對不亞於猶太人。

 

猶太人不必強調他是猶太人,但是,他們為了公益,尤其是猶太人的利益,可以在所不惜。如前紐約市長彭博Bloomburg,剛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畢業時,捐款5美元,當時,也許是一天的伙食費吧。後來功成名就,設立慈善基金會,幫助過數百萬人。所以,他們不是賺錢之後才作公益,還沒發達前,也會盡微薄之力,小額贊助。

 

幾乎所有成功的猶太人的生平介紹,都有一欄介紹他的慈善事蹟,這已成猶太人的傳統。

 

反觀台灣人,幾乎看不到這種傳統美德。只有求神預算無上限,但求自己的事業成功,到處炫耀他賺了多少錢。公益?他們的字典沒有這兩個字。

 

猶太人追求財富,但更看重他們的財富幫了多少人,對社會與人類作了多少貢獻。譬如,60 年代肆虐世界的小兒麻痺,千萬人受害,猶太人醫生沙克Jonas Salk發明疫苗,有人建議沙克申請專利,他斷然拒絕。他的目的是普渡眾生,不為謀利。(趣聞順道一提,沙克 1970年再婚的對象是畢卡索的最後第二任女友Françoise Gilot)

 

猶太人「會賺錢,甘開錢」,為了公益,為了國家利益,連命都拼了,錢算什麼?

 

這種悲天憫人的恢宏格局,台灣人還需要百年歷練。(第16篇完)

 

※本文作者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尤其効法猶太人捍衛以色列的精神,從而影響美國外交。本系列則是作者首次分享自己紐約經商有成的「江湖撇步」,尤以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經商法則,和個人紐約商戰實務作一對照與記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