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對拜登、馬克宏等擺出高姿態,對美國、法國領導人來說,面子都掛不住。(湯森路透)
俄法峰會調停烏克蘭未突破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月7日訪俄,在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晤。過去兩週,美國、歐洲與俄國展開一連串密集的外交互動,試圖為烏俄邊境緊張情勢降溫。不過,這一系列的會談,成果都不盡理想,雙方僅同意「繼續對談」和「維持停火」。
烏俄情勢自去(2021)年底快速升溫後,馬克宏是首位與普丁會晤的歐洲國家元首,而法國目前也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另外,在此次訪俄前,美、法曾透過熱線,討論烏俄邊境問題,協調彼此的立場。
在馬克宏出訪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他與俄國的談判,或許能阻止軍事衝突。」但當時克林姆林宮的回應,澆了馬克宏一桶冷水,俄國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普丁和馬克宏會面前受訪:「難以預期一次會面,便能讓它有重大改變。」
《路透社》(Reuters)引述馬克宏身邊人士說,馬克宏這次出訪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爭取時間、讓烏俄局勢「凍結」幾個月,至少維持到歐洲「超級四月」選舉月。屆時,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和法國都將舉行大選。不過,馬克宏此舉也被其競爭對手批評,他試圖將外交政策武器化,以增加他連任的希望。另外,《路透社》還說:「馬克宏為這次系列外交活動,押上大量政治資本,若『空手而歸』將極為尷尬。」
同時,烏俄邊境的緊張情勢持續,西方國家對情勢的擔憂不斷升高。《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在馬克宏、普丁兩人會晤前,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曾警告,普丁已將軍隊部署在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邊境。另外,美國情報官員日前還警告,俄國已有超過7成的軍隊已經就位。
再者,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華府會晤後的聯合記者會警告:「就我了解,目前是冷戰結束以來,歐洲安全面臨的最危險時刻。」記者進一步問布林肯有關美國對俄國即將進攻烏克蘭的警告時,布林肯否認美方立場是「危言聳聽」。他說:「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根本就是事實。」
這場法、俄元首超過5小時的會晤,並未有重大突破,讓馬克宏敗興而歸。《衛報》說:「馬克宏和普丁的對話,並未讓烏克蘭問題有所突破。」不過,此次會晤內容仍有不少的看點和些微進展。
法媒《法國24》(France 24)報導,會晤中,普丁向馬克宏表示:「莫斯科願意嘗試一切尋求符合各方利益的折衷方案。」普丁表示,馬克宏提出的數項方案,可能可以成為化解烏克蘭危機的基礎。普丁會後說:「會談中的數項想法、提案可能成為更進一步討論的基礎。」不過,普丁沒有詳細解釋細節。但普丁表示,兩人將在馬克宏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會晤完後,再通話討論。
另一方面,馬克宏表示,他向普丁提出幾個「具體安全保證」的提案。馬克宏說:「普丁向我保證他準備有意義地參與,並希望維持烏克蘭的穩定和領土完整。」法國政府補充說,上述的數個提案包含:「雙邊不採取任何新的軍事行動」、「建立新的戰略對話」和「在烏克蘭基輔和烏東分裂主義者的衝突中,恢復和平進程的努力」。
在會談中,普丁否認俄國對烏克蘭或西方的激進作為,普丁表示:「並不是我們正在接近北約的邊境。」普丁進一步補充:「若烏克蘭加入西方軍事組織(指北約),俄國可能被捲入一場與歐洲國家的衝突。」普丁說:「你想讓法國與俄國走向戰爭嗎?」
馬克宏2月8日將先前往烏克蘭與澤倫斯基會談,當日晚間再往德國柏林與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討論烏克蘭危機。另外,德總理蕭茲也預計在2月14、15日先後訪問俄國和烏克蘭,與兩國元首各自展開會晤。
拜登、蕭茲強調「團結一致」,北溪二號制裁卻不同調?
與法、俄元首會晤的同一日,德國總理蕭茲則在美國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舉行峰會。此次見面,也是蕭茲自去(2021)年12月8日就任總理後,首度造訪美國,而兩國把焦點放在烏俄邊境局勢。訪美前,蕭茲正因拒絕提供烏克蘭武器、增加德國在東歐的軍事部署,以及在北溪2號猶豫不決的立場,受到外界批評。
兩人會後在白宮聯合記者會時,拜登強勢地向媒體表示:「若俄羅斯入侵,也就是坦克或部隊再度跨越烏克蘭邊界,就不會再有北溪2號管線(Nord Stream II)。」拜登說:「我向你保證,我們會結束它(指北溪2號)。」不過,站在一旁的蕭茲,則未對媒體像拜登般強硬和明確地回答。
蕭茲表示:「他和拜登在制裁俄羅斯方面『絕對團結』(absolutely united)。」蕭茲又稱:「我們不會不同調,我們會採取相同作法,對俄國會非常、非常強硬。」不過,當媒體提問蕭茲對北溪2號管線的評論時,他卻一再迴避。再者,在會談前一日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訪時,蕭茲也無詳細表態,是否會在俄國侵烏時,暫停北溪2號的開通程序。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在蕭茲訪美前,美國官員就要求蕭茲和其幕僚,要特別處理北溪2號的問題,並暗示要廢除北溪2號,以強化美國、歐洲盟友和北約對俄國的嚇阻。此外,《華爾街日報》又說,美國已嘗試取得其他國家的承諾,在俄國關閉天然氣管線並將能源當成武器時,提供天然氣給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含烏克蘭)。
《華爾街日報》提到,目前德國天然氣仍相當依賴俄國,超過一半的天然氣進口都來自俄國。若烏、俄爆發衝突,俄國停供天然氣的話,德國將遭受因能源供應造成的經濟衝擊。不過,對於德國在能源上依賴俄國的問題上,蕭茲在《華盛頓郵報》的專訪中說:「再過25年,德國將不再仰賴進口天然氣、石油和煤,完全依靠國內自有再生能源。目前德國能源比重,僅25%、26%是天然氣,有來自挪威、荷蘭的進口,俄國進口只佔其中一部分,德國應很快就不用再進口天然氣。」
《華爾街日報》指出,若俄國侵犯烏克蘭,德、俄間的天然氣管線,在這情況下是否會暫停的問題,即使一直強調德國會與美國站同一陣線,但蕭茲迄今對這問題仍未表明立場。但是,蕭茲也表示:「若有任何對烏克蘭的激進軍事行動,那將對俄國祭出影響廣泛、嚴厲的制裁,而這將造成俄國非常、非常高的代價。」
《華爾街日報》分析,雖然法、德都迫切展現他們與美國、北約盟友同一陣線的立場,但就歷史角度看來,兩國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一事,一直持有保留的態度。
除烏克蘭問題外,蕭茲在《華盛頓郵報》的專訪表示:「此次訪美的主要目標,是強化跨大西洋的夥伴關係。美國是德國與歐洲最重要的盟國,彼此也都努力向俄國傳達一個清晰的共同訊號,意即侵犯烏克蘭必定付出高昂代價。」
兩岸密切關注烏俄發展
烏克蘭的危機,不僅美國、俄國、歐盟緊盯,台海兩岸也密切注意其發展。《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提到,我國蔡總統1月底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時表示:「台灣長期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與恫嚇,對於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加強對話與協商,理性解決爭端,共同努力以維繫區域局勢穩定。」蔡總統又說:「已責請國安會邀集相關單位組成『烏克蘭情勢因應專案小組』,持續密切關注烏東情勢發展;並與相關國家密切聯繫合作,掌握各項重要訊息,及時通報、妥為因應。」
《紐約時報》認為,雖烏克蘭和台灣的關聯性並不明顯,但美、俄在烏克蘭命運上的對抗,卻引發台海兩岸的共鳴,凸顯出兩岸對爆發軍事衝突的戰略考量。《紐約時報》提到,中國大陸有些人認為,若烏克蘭爆發衝突,將成美國的潛在危機,而這或許會削弱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同時,烏俄情勢也損耗原本針對解放軍在太平洋投入的關切和資源。然而,對台灣來說,這將成為台灣國防核心「戰略假定」(strategic assumption)的考驗。而這戰略假定就是中方犯台、美軍會介入並阻止中國的侵犯。
前總統馬英九、現任總統蔡英文都曾倚重的兩岸政策重要幕僚,同時也是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2月7日於《美麗島電子刊》發表社論,針對烏克蘭危機和兩岸局勢進行分析如下:
首先,趙春山認為,拜登政府之所以對烏克蘭情勢關注程度,較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深。主要因為:第一、拜登視俄羅斯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擔心普丁藉出兵烏克蘭擴大俄羅斯的地緣勢力版圖;第二、拜登因撤軍阿富汗的失策,必須在外交有所作為,提升其國內聲望;第三、維護歐洲盟國的安全利益,恢復美國領導地位;第四、凸顯美國支持民主對抗專制的形象。
再來,趙春山提到,兩岸統一是習近平實現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發展目標。習目前主張和平統一,但在「久拖不決」和「外力介入」的情況下,不排除武統的可能性。尤其中共認為台灣參與美國的「抗中聯盟」,成為西方遏制中國崛起的一顆棋子時,對台用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趙春山認為,拜登政府在「一中政策」下維持與台灣的實質關係,並在外交和軍事方面,加強對台灣的支持。美國雖不鼓勵台獨,但對兩岸統一問題至今未明確表態,對一旦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協防台灣的問題,也一貫維持「戰略模糊」的立場。
台灣位處「第一島鏈」,一些西方專家表示,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在西太平洋地區投射力量可能更自由,甚至有可能威脅到美國遠至關島和夏威夷的軍事基地。此時,美國基於本身的地緣戰略利益,出兵台海的可能性就高於出兵烏克蘭。美國在烏克蘭有北約多邊組織相助,但在台海恐怕只能靠美日安保這雙邊條約。
最後,文章中,趙春山引述《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外交評論家拉赫曼(Gideon Rachman)表示,烏克蘭危機其實是莫斯科與北京試圖削弱華府實力,爭奪世界話語權。烏克蘭危機和台海危機都有可能成「代理人戰爭」。對俄國和中共而言,無論是歐洲或亞洲事務,都不是只有美國說了就算數。趙春山期待:「蔡政府的國安小組,能從烏克蘭危機的經驗,避免台灣陷入一場『代理人戰爭』。 」
美日沖繩海域軍演
《中央社》引述日本《共同社》(Kyodo)報導,美軍於2月3日至2月7日間,與日本自衛隊在沖繩海域的宮古海峽附近等處,展開聯合演訓。據報,此次美軍名為「高貴融合」(Noble Fusion)的聯合訓練,動員超過1萬名兵力,訓練內容包含讓小規模部隊分散行動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 EABO),動員以美本土為據點的兩棲攻擊艦艾薩克斯號(USS Essex)、陸戰隊快速反應部隊、第11陸戰隊遠征部隊等。
在訓練中,匿蹤戰機F-35B與魚鷹運輸機(V-22 Osprey)等在以日本佐世保基地為據點的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上起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負責對空警戒;美海軍陸戰隊以繩索從直升機垂降到船艦上,確認船內搜索與扣押的程序,並在沖繩縣金武町的美軍金武藍色海灘訓練場(Kin Blue Beach Training Area),演練使用海軍氣墊登陸艇(LCAC)登陸。
美海軍陸戰隊准將艾里森(Kyle Ellison)表示,美日合作關係因此強化;海軍少將恩格道爾(Christopher Engdahl)說:「這是向同盟國家發出訊息,顯示『我們有能力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
《霧谷晶策》觀察認為,法國、德國元首進行「諾曼第模式」(Normandy Format)的「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就是希望歐洲能避免與俄國的戰事。另外,法國身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加上馬克宏一直強調「歐洲戰略自主」(European strategic autonomy),調停烏、俄間的潛在衝突,正好是絕佳時機。若調停成功,馬克宏四月連任絕對加分。不過,調停也是兩面刃,要是不成功,一定慘遭批評。
不過,《霧谷晶策》覺得壓力落在歐洲、美國、烏克蘭這邊,因為俄國總統普丁深不可測,隨時可能拂曉出擊。而西方國家似乎也未能滿足普丁的要求,是故開戰的可能性仍無法低估。普丁對拜登、馬克宏等擺出高姿態,對美國、法國領導人來說,面子都掛不住。這種高層間的心理戰,更讓吾人看得過癮,普丁真不愧是KGB出身。二月底應為俄國出兵期限,若二月底前沒出兵,則可能延長談判,或是「以戰逼和」。
《霧谷晶策》推敲美國近期在西太平洋與日本的聯合軍演,則是要防範若俄國攻打烏克蘭之際,中國也可能藉機打台灣,所以反倒把重兵集結在西太平洋,有備無患。同時,美國也要演練遠征打擊群(ESG),是否能取代航艦打擊群(CSG)的新演訓模式。不過,俄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俄國也將派出太平洋艦隊,在西太平洋巡航與美國較勁,展現俄國或許可以東西兩面維持戰力。若俄國與中國在西太平洋聯手,對美日同盟又是另一大挑戰了。
※「FBC²E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專頁旨在幫助更多台灣人了解國際事務相關的正確資訊,進而促進台灣人在國際視野上的持續開拓和更新。原標題:《《法德諾曼第難調停 兩岸同關切俄烏》/高屏溪編、淡水河編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