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丹專欄:從2008到2022 一條由盛而衰的曲線

王丹 2022年02月11日 07:00:00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從2008到2022年,兩個北京奧運會的對比,給我們勾勒出的,就是一條由盛而衰的曲線。(湯森路透)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從2008到2022年,兩個北京奧運會的對比,給我們勾勒出的,就是一條由盛而衰的曲線。(湯森路透)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外界比較關注的是因為人權問題導致的西方國家外交抵制等問題,但在我看來,本屆冬奧會的舉辦對於中國來說,具有豐富的象徵性意義,尤其是在與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對比的背景下,其象徵性更值得深思,其中至少包括三個面向:

 

首先,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可以說是中國崛起的代表作。那個時間點前後,也是「中國模式」論在國際社會甚囂塵上的時候。整個西方社會對中國還充滿了想像和幻想,這體現在對於奧運會的熱情上:大家應當還記得胡錦濤帶著西方各國領袖(旁邊就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夫婦)步入大廳的那種萬國來朝的氣象。那時候也有對於奧運會的抵制,但完全都是來自民間。時間到了2022年,西方國家集體外交抵制,只有20多位總統、總理和王室要員等領袖級人物參加冬奧開幕式,圍繞在習近平身邊的大多是亞非拉世界的國家領袖,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到北京簽署了巨額利益的協議之後,連晚宴都沒參加就飛走了。從2008到2022,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逐漸開始與西方國家對立,回到第三世界領袖地位的中國,換句話說,一個大國外交時代結束,四面樹敵的中國。

 

其次,奧運會這個議題,從來都是中共政權動員民間的民族主義狂熱的利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包括之前聖火傳遞受到的抵制,都有效地被中共利用來激發起了全民的民族主義熱情。尤其是那時候的年輕世代(八零後),踴躍報名奧運會義工,那種熱情應當說是真實的,充滿了發自內心的驕傲。到了2022年的冬奧會,很明顯地,民間的熱情降低了。在中國的網路上雖然也有不少民族主義狂熱的言論,但同時也有不少關於徐州八個孩子的媽媽的討論,而更多的,是冷漠和沈默。這是2022年與2008年相比最大的變化,也是最耐人尋味的變化:人民對於自己的國家或許還有驕傲和自信,但已經不如2008年那樣篤定和堅定了。這種社會集體情緒的變化,非常值得關注。

 

中國的確不需要向世界解釋自己是誰了,因為世界都已經開始覺醒,知道在習近平和中共的帶領下,中國已經不再可能走向民主和開放。(湯森路透)

 

最後,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中共為了向世界表明自己在進步,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抗議區」。那當然是個騙局,是當局裝樣子,因為有人申請抗議,但被否決了。而2022年的奧運會我們看到,中共連裝樣子都不屑去裝了,「抗議區」沒有了,更重要的是,連試圖抗議的人都沒有了。這是因為沒有人有不滿嗎?當然不是。這只能說明,從2008到2022,中共已經無法,也無意把自己打扮成試圖走向民主和開放的國家了。從假裝到不再假裝,這樣的變化,其中也充滿了豐富的寓意。

 

因為這次2022年冬奧會的開幕式沒有2008年那次那麼盛大了,《中國新聞週刊》專門寫了一篇安慰性的評論,說「2008年開幕式,中國要對世界說的三個字是『我是誰』;2022年的開幕式,我們已經不需要向世界解釋我是誰了。」據說這篇文章在網上廣傳,讓很多小粉紅為之熱血沸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段話,再清晰不過地勾勒出來一條從2008到2022年中國發生的變化的曲線:第一,中國的確不需要向世界解釋自己是誰了,因為世界都已經開始覺醒,知道在習近平和中共的帶領下,中國已經不再可能走向民主和開放,而是末路狂奔一樣開始向法西斯的方向倒退;第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國已經無法向世界解釋『我是誰』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了。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從2008到2022年,兩個北京奧運會的對比,給我們勾勒出的,就是一條由盛而衰的曲線。這條曲線,無比清晰。

 

※作者成長於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即從事學運,參與和組織了1989年民主運動,後為此兩次坐牢達6年多時間。1998年被流放到美國,得以進入哈佛大學10年,先後得到東亞系碩士和歷史系博士學位。現在擔任「對話中國」智庫所長。政治上的溫和堅定的反對派,思想上的理想主義者,生活中的資深閱讀者。出版有政治評論和詩歌散文等書籍20餘本。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