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歧視out】不再分內外! 教育部加註「外公外婆」=「祖父祖母」

上報快訊/施佳序 2022年02月11日 21:08:00
為擺脫性別歧視的問題,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加註 「外公外婆」亦稱 「祖父祖母」。(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為擺脫性別歧視的問題,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加註 「外公外婆」亦稱 「祖父祖母」。(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大家是否都曾困惑過為何爸爸的父母親叫阿公、阿嬤或祖父母,媽媽的父母卻要叫「外」公、「外」婆?不過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天(1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去年反映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涉性別歧視問題後,教育部已進行改善,其中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為「對媽媽的父母親」稱謂,如今調整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

 

王婉諭臉書發文指出,去年10月她曾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問題,例如「男不男,女不女」,在字典中被解釋為言行舉止、裝扮和生理性別不合,多含貶義;「家庭主夫」則是戲稱取代原家庭主婦責任的男性。除此之外還有「賣淫」、「花痴」、「老處女」、「潑辣貨」、「發騷」等,解釋中都載明多指女性,或是多含貶義。

 

 

而當時她在質詢時,已要求教育部盡快改善,部長也承諾會請專業的團隊做合適調整。不久前教育部正式回覆,表示將建立「常態檢修」性別平等議題內容機制,定期檢視是否含有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字眼,盡速完成性平內容詞條的全面檢修。未來會依循新的機制,定期檢視辭典內容,避免存有涉及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

 

王婉諭指出,經過教育部調整過後,「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稱謂,如今調整過後加註「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也不只是對「父親的父母親」,也同樣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

 

 

王婉諭說,由於《國語辭典簡編本》的使用族群多為國中小學生,因此會特別斟酌收錄涉及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並重新檢修性平議題相涉詞條。至於《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則是定位為歷史語言辭典,是以提供語文參考及紀錄語言為目的,對部分具性別歧視的過往用語,會註明「多含貶義」、「舊時用語」等。

 

如今教育部的辭典中主動向孩子們說明,不論是爸爸的爸媽,還是媽媽的爸媽,不再有內外之分。最後她也提到她相信,不論是爸爸的爸媽,或是媽媽的父母,祖父祖母對於孫子的疼愛,不會有內外之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