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烏克蘭危機」是中國密切關注的犯台參考

有光的所在 2022年02月13日 00:00:00
在俄羅斯特意操作下,烏克蘭逐步落入陷阱而被予取予求。(湯森路透)

在俄羅斯特意操作下,烏克蘭逐步落入陷阱而被予取予求。(湯森路透)

拜登政府缺乏統整的全球戰略

 

拜登以可能發生「世界大戰」為由,不但違背其「維持烏克蘭領土完整」承諾,甚至表明「不會派兵撤離美國公民」。

 

繼去年8月底狼狽地從阿富汗撤軍,讓拜登政府和全球最強大的美軍被成為笑柄,當時很多人問︰如果是川普總統,會發生這麼失敗且愚蠢的「撤軍」行動嗎?

 

拜登昨日(2月10日)接受《NBC》訪問時說,烏克蘭情勢可能很快失控,呼籲美國公民離開烏克蘭,美國也不會派兵協助撤離,「當美國與俄羅斯朝彼此開火,就是一場世界大戰了」。

 

這明顯又違背拜登政府自去年以來多次保證「維持烏克蘭領土完整」的承諾,甚至連「不會派兵撤離美國公民」這種不負責任的話都出口了,擺明是「還在烏克蘭的美國公民安危與政府無關,你們自求多福吧」!

 

去年8月,因阿富汗政權易主亂象叢生,引發盟邦質疑美再度拋棄盟友。8月18日拜登接受《ABC》專訪表示,在撤軍期限8月底之後,美軍「可能還會留在阿富汗,協助撤離所有美國人和曾協助美國的阿富汗人」。

 

「撤軍」結果全世界已看到。當日拜登還重申「美國信守包括北大西洋公約集體防禦,以及對日本、南韓和台灣等每一項承諾」,這是拜登首次公開將台灣的盟友地位提高到和北約、日本、南韓一致。

 

但美國狼狽「撤軍」行動的畫面經由媒體傳播到全世界,當時許多國際媒體質問拜登政府是否會放棄烏克蘭和台灣?拜登一方面強調美國會「維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一方面保證承諾:「我們會防衛台灣!」

 

10月21日參加《CNN》一場會見選民的活動時,拜登明確宣示:「我們會防衛台灣!」拜登的談話曾被解讀為美國自1979年與台灣斷交以來,首度打破戰略模糊立場;但事實上小布希總統剛上任時,也曾講過「不惜一切防衛台灣」。

 

當然在拜登8月18日和10月21日的「表態」後,美國國務院又重申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

 

普丁和俄羅斯官方一直宣稱,烏克蘭在文化和歷史上基本是俄羅斯的一部分。2021年7月12日,普丁在《俄羅斯通訊社 》發表「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 闡述了兩國歷史淵源,指出烏克蘭倒向西方的結果,合理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中國單方面宣稱「台灣是不可分割的領土」,兩方主張幾乎完全一致。這也是台灣必須關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能以「俄烏衝突」簡化、美化侵略戰爭)。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2月10日展開大規模聯合軍演,聲稱軍演結束就會退兵。但美國《NBC》引述引述美國國防和情報部門評估,俄軍可能發動全面入侵,部隊將在48小時內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

 

拜登2月10日接受《NBC》訪問時說︰「對俄烏局勢說,這並非與恐怖組織周旋,美國面對的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部隊之一,這是截然不同的狀況」。主持人何特(Lester Holt)問︰在什麼狀況下美國會出兵保護美國民眾離開烏克蘭?拜登說︰「不會,當美國與俄羅斯朝彼此開火,就是一場『世界大戰』了。」何特追問︰如果只是簡單的撤僑呢?拜登反問︰「怎麼撤?去哪找人?」

 

美國國務院同日更新旅遊警示,指若俄烏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將「無法撤離公民」。五角大廈也重申,「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撤僑」。國務院曾表示,美國「並未要求旅居國外的公民向當地大使館或領事館登記,因此一直無法精確掌握在烏克蘭的美國公民人數和所在處」。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迄今滯留烏克蘭的美國公民還約有3萬名。

 

這是拜登首度清楚表明,若派兵入烏克蘭撤僑,可能引發美俄軍事全面衝突;甚至以世界大戰為藉口,逃避身為全球超強領袖保衛自己國家人民的責任。

 

美國狼狽「撤軍」畫面經由媒體傳播到全世界,當時許多國際媒體質問拜登政府是否會放棄烏克蘭和台灣?(湯森路透)

 

第一次烏克蘭危機

 

回顧所謂的「俄烏衝突」,第一次烏克蘭危機是2014年俄羅斯以「獨立公投」配合混和戰,佔領原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並再度「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

 

頓巴斯地區的親俄武裝也實質割據,效仿克里米亞舉行「獨立公投」,分別建立以俄羅斯族為主的頓涅茨克(Donetsk)人民共和國(4月7日)和盧甘斯克人(Lugansk)民共和國(4月27日)。

 

兩個「人民共和國」曾於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合併組建「新俄羅斯聯邦」。烏克蘭政府當然否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合法性,和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獨立」。

 

2014年和2015年,俄烏簽署了旨在化解烏克蘭軍隊和烏東部親俄武裝之間衝突的《明斯克協議》,協議簽署後,主要的戰爭已經結束,但仍有衝突持續發生,俄烏雙方多次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

 

第二次烏克蘭危機

 

在拜登政府上台後,俄羅斯開始展開試探。2021年3月,俄羅斯開陳兵俄烏邊境,並發生俄羅斯支持的烏東武裝叛亂團體「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摧毀烏克蘭軍事要地。烏克蘭發布聲明,譴責有關做法違反《明斯克協議》。

 

在美國8月底狼狽的「阿富汗撤軍」失敗行動後,普丁已看破拜登政府的軟弱,從試探轉為大規模武裝行動,陳兵超過10萬。俄羅斯擺出開戰姿態是給烏克蘭和美國、北約壓力。一方面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二方面光明正大奪取偏向與俄羅斯合併的烏東地區。

 

俄羅斯的要求包括北約承諾不納入烏克蘭、北約不得東擴;美國和北約都表示這是不可接受的要求,卻無力阻止俄羅斯發動戰爭。目前美國和北約仍以和平談判為主,避免軍事衝突發生,但主動權在俄羅斯。美國及盟國也只有威脅對俄羅斯進行廣泛的經濟制裁。可能包括金融制裁以及出口管制措施。

 

2022年1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日內瓦舉行會談,但談判沒能為緩解俄烏危機起到作用。

 

2022年1月26日,美國與北約以書面正式回絕俄羅斯所提「北約不東擴、烏克蘭不加入」立場。有人將這場可能發生的戰爭描述為冷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一,亦有人認為這場危機類似美蘇冷戰時的古巴飛彈危機,更有人將其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誘因之一。

 

法國總統1月19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闡述法國出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政策立場。針對烏克蘭危機,馬克宏警告發生「最悲劇情況—戰爭」的可能性,向來強調歐洲戰略自主的馬克宏也強調,「歐盟必須展開自己與俄羅斯的談判,而非依賴美國」。

 

2022年1月26日撇開美國,由俄、烏、法、德四方召開「諾曼第模式」會談。會議之前,烏克蘭撤回一項《關於過渡期的國家政策》方案,該方案將俄羅斯定性為「侵略國」,被視作為談判釋放緩和信號。

 

「諾曼第模式」四方會談,經過長達8小時長談後,俄羅斯與烏克蘭同意尊重2015年達成的《明斯克協議》,維持烏克蘭東部停火,俄烏法德兩週後將在柏林再度舉行談話。

 

烏克蘭東部雖然暫時停火,但戰爭危機並未解除。俄羅斯特使柯札克直言︰「這是不同的問題,我們並沒有討論它。」柯札克指稱,烏克蘭不願按照協議規定與分離主義份子進行談判,關鍵在於烏克蘭必須給予烏東地區「特殊地位」,以及自主選舉。

 

2021年12月,美國情報體系官員警告,俄羅斯正計劃於2022年1月向烏克蘭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2022年1月起,俄羅斯開始從烏克蘭撤離外交人員,清空俄羅斯駐基輔大使館。美國也從烏克蘭撤離使館人員家眷。

 

2022年1月中旬,烏克蘭國防部的一份情報評估報告估計,俄羅斯幾乎完成了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集結,該地區共聚集了12.7萬名士兵,並進一步支持35,000多名俄羅斯支持的分裂分子部隊和3,000名在叛軍控制的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部隊。

 

2022年1月15日,美國白宮發出全球預警,指控俄羅斯軍方已在烏克蘭境內佈署第五縱隊,意圖於近日在烏東地區的頓涅茨克一帶發動臥底的「假旗行動」、偽裝成烏克蘭軍隊襲擊俄羅斯,自導自演讓俄羅斯大軍取得「攻打烏克蘭」戰爭藉口。18日,白宮更直白表示:俄羅斯10萬大軍已完成了戰爭動員,「從現在開始,俄國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大戰。」

 

同一時間「被俄軍威脅」的烏克蘭社會,並沒出現對應回應的全民戰爭總動員。相反的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一方面突然提出「美俄烏等邊三角形」理論,宣稱要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美國總統拜登一同冷靜和談;另一方面,基輔政壇的所有輿論心力與政治討論,也全放在17日將主動從波蘭返國、被澤倫斯基以「叛國罪」起訴的前總統波羅申科,雙方展開白熱化的司法內戰。顯示烏克蘭面臨即將的俄羅斯入侵行動幾乎毫無準備與章法,還在寄望俄羅斯的善意,國內也還處於政爭。

 

2022年1月19日,拜登預測俄羅斯將「進駐」烏克蘭,但普丁將為入侵付出「嚴重而昂貴的代價」,並將為此感到遺憾。拜登還說:「如果這是一次『小規模入侵』,那是另一回事,我們最終將不得不為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而爭吵。但是,如果他們真的用邊境集結的部隊做了他們有能力做的事,如果他們進一步入侵烏克蘭,殺害烏克蘭士兵等等,對俄羅斯來說將迎來一場災難。」

 

烏克蘭官員和一些國家領導人及美國國會議員批評拜登的「小規模入侵」,認為這意味著「較低層次的俄羅斯侵略不會得到有力的回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隨後指出:「我們想提醒大國,沒有『小規模的入侵』和所謂的小國。就像失去親人時,沒有『小規模的傷亡』和『輕微的悲傷』一樣。」

 

拜登政府上台後,俄羅斯開始對其烏克蘭態度展開試探。(湯森路透)

 

1月28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分別與普丁、澤倫斯基通話,強調各方應就烏克蘭危機保持對話。澤倫斯基則表示,儘管存在戰爭的可能,但當前俄烏局勢沒有升級。他國(美國)「一直在渲染、誇大出現戰爭的可能」。

 

1月30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沒有在烏克蘭部署作戰部隊的計劃。1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危機舉行會議。當天美國國務院建議美國公民暫停前往白俄羅斯,並要求美政府雇員的家屬從該國離開。

 

2月1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阿列克謝·達尼洛夫告訴記者,基輔認為——西方的情報報告也同意——對俄羅斯可能進一步入侵的恐慌造成的「內部不穩定 」是「首要問題」,而不是「任何潛在的入侵」。

 

此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曾多次發表全國性講話,敦促烏克蘭人不要理會拜登政府及其所友所發表激動人心的言論,這些言論預測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而且比莫斯科已經入侵的地方還要深入。

 

澤倫斯基的發言顯示其前後矛盾的說法,他一方面指控俄羅斯支持「分離分子」在烏東地區破壞且準備入侵;但又警告美國故意誇大俄羅斯的入侵行動。澤倫斯基要嘛是既慌張又不想過於「刺激」俄羅斯;要嘛是拜登政府是真的在渲染危機,從中獲利(金融、能源、糧食)。

 

2月1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法令,決定在未來3年內將烏克蘭武裝部隊人數增加10萬人。當天美國決定向波蘭和羅馬尼亞增派近3,000名士兵。

 

2月初,英國首相強森、荷蘭首相、波蘭總理、土耳其總統、德法等國外長陸續抵達烏克蘭訪問。強森表示英國將繼續支持烏克蘭捍衛主權。英國、烏克蘭、波蘭三國宣布強化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北約在距俄羅斯邊境約60公里處進行維持一周的訓練。俄羅斯則與白俄羅斯的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進行實彈演習。

 

2月9日,德國、法國和波蘭領導人在德國總理官邸會談如何降溫局勢。

 

2月10日,拜登呼籲美國公民離開烏克蘭,美國政府也不會派兵協助撤離。

 

俄羅斯的戰略目標

 

普丁深諳「需則實之、實則虛之」的老狐狸兵法,烏蘭和美國、北約國家被耍得團團轉,仍無法正確判定俄羅斯的真正意圖。

 

普丁和俄羅斯原本就非常覬覦號稱「歐洲糧倉」、全球最大的肥沃烏克蘭黑土大平原、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西對北約和黑海的戰略位置。事實上,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已經將黑海變成其半內海。

 

原本俄羅斯戰略目標應是效仿當年占領克里米亞模式的 Plan A,用操縱「公投」的方式策動烏東俄語區(有如台灣「外省統派」)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省從烏克蘭分裂,然後再「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並逼迫烏克蘭和美國、北約不干涉甚至承認。

 

倘若美國和北約選擇「綏靖」的軟弱態度,俄羅斯極可能採取 Plan B,趁1月底至2月15日左右烏東地區達到冰凍高峰,部隊進行大規模越野機械運輸直逼基輔,以佔領第聶柏河東部為目的,戰爭可能將持續到3月底。俄羅斯雖表示無入侵計畫,但稱若美國與北約不滿足其安全要求,可能會採取軍事行動。

 

如果要開戰的話,俄國的「戰略藍圖」與「戰術選項」有哪些?俄羅斯智庫「戰略與科技研析中心」(CAST)的專家巴拉巴諾夫,早在2015年就曾提出一份對烏作戰規劃書,其內容不僅反映了俄國軍方對於開戰烏克蘭的戰鬥設想,直到2022年的現在也是各界認為最可信的「開戰藍圖」。

 

設定中,俄羅斯軍隊的戰略將由「大規模空襲」開啟,因為在2014~2015年的烏東戰爭後,烏克蘭的海空軍戰力已幾乎全滅。不僅防空與制海都無法抗衡俄軍,透過空襲打擊烏克蘭的地面指揮、雷達預警系統與砲兵,也是現代戰爭的起手式。

 

空襲開始後,早已集結在烏東邊境的俄羅斯大軍,也將兵分三路——而這也正是2022年的現實狀況——從烏克蘭北(白俄羅斯方向)、東(頓巴斯盆地與俄國邊境方向)、南(克里米亞半島方向)三方聯手出擊。

 

俄軍的另一個打擊重點,則是從烏克蘭北方出兵,或者借道軍事同盟白俄羅斯,攻入烏克蘭北部「直取首都基輔」。攻擊基輔的戰略重點,不在於擊垮斬首烏克蘭政府而是「圍而不攻」,透過兵臨城下的巨大壓力,擊潰烏克蘭反抗輿論的民心士氣,進而提早達成烏克蘭投降的戰略目的,避免落入戰爭長期化的陷阱。

 

在包圍基輔同時,烏東戰線的俄軍也有非常清楚的戰術目的:無論烏克蘭軍隊要不要回援基輔,西進的俄軍都要一路推平到第聶伯河東岸,達到佔領目標。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2022年1月的報告中,也認可CAST的預告,並認為「推平第聶伯河」是俄羅斯選擇開戰後的最低目標。因為烏克蘭為對抗俄羅斯而重建的新軍力量,全都集中在第聶伯河東岸的烏俄戰線;只要一舉殲滅河岸以東的所有烏軍,就等於消滅烏克蘭所有的反抗武力。在普丁的戰略設想,河東是俄國傳統民族領地,河西則是與波蘭和西方世界的緩衝區。

 

只要佔領第聶伯河東岸,俄軍就能對烏克蘭南方予取予求,例如俄國鷹派一直想要拿下來的「黑海明珠」敖德薩港,或者是位於摩爾多瓦境內、幾乎不受國際承認的聶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以上的所有領土目標都必須先肅清第聶伯河東岸的烏軍力量,才有可能實現。

 

但CSIS與CAST對於俄軍勝算的評估最大值,都建立在「速戰速決」的前提上。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拖延得越久,被貶斥為「集體腦死」的北約,就越有可能集結軍隊反撲俄國——正因如此,克林姆林宮過去兩年來才會反覆練習,並選擇在最適合機械化作戰挺進的「隆冬後期」規畫戰爭。

 

俄羅斯戰略重點在透過兵臨城下的巨大壓力擊潰烏克蘭反抗輿論的民心士氣。(圖片取自俄羅斯國防部臉書)

 

烏克蘭危機對台灣的啟示

 

中國早就將「克里米亞混和戰」模式詳加研究,並列為「內參文件」。

 

對於「第二次烏克蘭危機」,中國也正在密切關注並研究作為犯台參考。台灣軍政單位以及社會,更應該詳加研究烏克蘭的兩次危機,俄羅斯如何操作,烏克蘭如何落入陷阱被予取予求。

 

※本文轉載自「有光的所在」臉書專頁/原標題:烏克蘭危機看︰美國和烏克蘭前後不一的避戰反應,與俄羅斯的戰略目標。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