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學生欠缺批判性思考能力?史丹佛研究:進入大學後才喪失優勢

余尹倫 2016年08月01日 12:11:00
中國大學生(示意圖,pixabay)

中國大學生(示意圖,pixabay)

中國高壓的填鴨式教育雖替中國學生在國內外考試上取得優異成績,卻也因扼殺學童創意力與批判思考能力,時常招致外界批評。不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7月30日報導,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在全球數一數二,是在進入大學後,因不齊的教學品質及學生喪失自主學習動力,才失去原先優勢。

 

 

這項由史丹佛大學主導、將於2017年正式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學生直到進入大學以前,批判思考能力為全球頂尖,打破了世人對中國學生僅在閱讀、數學及科學項目上才有優異表現的刻板印象。

 

研究指出,擁有優異批判思考能力的中國學生是在大學時期失去優勢。這除與日益擴張但教學品質尚未跟進的大學體系有關外,學生在進入大學前龐大的課業與考試壓力,也讓他們在進入大學後失去學習的動力。

 

「中國能夠培養出一批程度超前國外學生許多的大一新生,是件令人吃驚的事,但當他們考入大學時早已筋疲力竭,失去了努力求學的動機。」研究人員洛雅爾卡(Prashant Loyalka)說道。

 

 

史丹佛的研究團隊發現,主修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的中國大學新生,具備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超前美國與俄羅斯新生2至3年。但進入大學2年期間,中國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毫無進展,美國與俄羅斯的新生則出現長足進步。研究團隊納入考量的技能包括,識別推定(identify assumptions)、驗證假說(test hypotheses)與演繹變量關係的能力。

 

研究對象僅包括資訊科學與工程學大學生

 

研究團隊這次針對中國11所大學2700位大學生進行測驗,排除了廣大未接受大學教育的年輕人口,加上只採納資訊科學與工程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且未將學生的創意力納入考量,因此有研究範本不夠全面之嫌。

 

不過,研究人員仍在中國大學新生與國外學生身上發現驚人差異。

 

他們除對思辨能力進行研究外,也比對了中國學生與俄羅斯、美國學生在數理能力上的實力差距。目前美國學生的測試結果尚未出爐;中國大學新生的數理能力遠勝俄羅斯學生,不過進入大學2年期間,中國學生能力幾無起色,俄羅斯學生的數理能力則有大幅提升,但成長幅度仍不足超越中國學生。

 

中國大學生。(湯森路透)

 

史丹佛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大學體系教學品質低落是造成學生能力未見提升的主因。中國大學往往以教授的研究能力、發表論文次數論功賞,忽略其教學能力,加上大學機構普遍「準時」讓學生畢業,降低學生認真求學的動力。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幾乎所有中國大學生皆能在4年內順利畢業。

 

研究中國教育三十餘年的經濟學家、史丹佛研究團隊成員羅澤爾(Scott Rozelle)透露,「大學根本不會去當人。彷彿進入大學的合約書是,一旦入學,包準你能夠順利畢業。」

 

 

廣設大學 教學品質卻有待加強

 

這項研究預計2017年正式發表,但目前公布的初期研究發現點出了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出現的漏洞;中國政府在國內製造業逐漸衰落後,力拚經濟轉型,開始積極擴張大學機構,培養科學與科技相關產業未來所需的高技術人才,期望藉著在資訊科技與綠色能源的優異表現,扭轉漸衰的經濟前景。

 

但高等教育品質不齊、甚至低落,讓企圖透過培養技術人才扭轉經濟劣勢的北京當局面臨一大挑戰。

 

在中國,大學文憑往往被視為中產階級的入場卷。為迎合國內對高等教育的龐大需求,中國當局近年廣設大學,大學註冊率從1998年340萬人次飆升至2015年的2620萬。不過,許多大學機構卻因繁文縟節、寬鬆的畢業門檻,無法提供中國學生相應的教學品質。

 

 

高壓教學不再、失去學習動機

 

許多中國大學生認為,他們初、中學階段習慣的那套高壓卻較具活力的教學方式,在進入大學後都消失了。就讀天津城建大學(Chengjian University)電機工程系的王淳維(音譯)表示,「大學教授根本不知道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的上課方式就好像是在唸經一樣。」

 

有些人則認為,中國學生在大學階段表現不如預期,是因為喪失了學習動機。中國學生在準備一試定江山的大學入考試(高考)時面臨的巨大壓力,遠超乎眾人想像,往往成績上一兩分的差距,成了取決他們進入排名前段或後段大學的關鍵,甚至影響往後發展,但進入大學後,這股壓力便消失了。

 

 

「不論你認真學習與否,都可以順利取得學位,那何必要認真讀書呢?」24歲的環境工程研究生王圻(音譯)說。

 

中國高壓的填鴨式教育時常受人批評,僅強調背誦以應付考試,扼殺了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創意力的機會。中國學生在國際考試上的優異表現,亦常引來批評聲浪,批評者認為,國際間忽略了中國學生教育程度落差極大的事實,且這些考試的形式幫助了擅長記憶背誦的中國學生。

 

經濟衰退 畢業後無頭路

 

中國經濟近年漸走下坡,讓大學畢業生的求職之路是難上加難。中國應屆畢業生中有約1/5的人無法在畢業後立即找到工作。許多人也為儘速找到工作選擇屈就低薪工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工程管理系的呂嘉偉(音譯)則認為,大學生缺乏動機是造成他們求職之路不順的主因,「有些學生最後就放棄了,因為不管再怎麼努力,他們永遠得不到夢寐以求的工作。」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