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濁水專欄:歐洲人超愛直選總統卻也愛內閣制──從斯洛伐尼亞和立陶宛捷克談起

林濁水 2022年02月16日 07:02:00
歐盟27國,假如扣掉6個君主立憲國,歐盟共和國21,直選總統有14,竟佔了3 分之2的比例。圖為法國總統選舉造勢。(湯森路透)

歐盟27國,假如扣掉6個君主立憲國,歐盟共和國21,直選總統有14,竟佔了3 分之2的比例。圖為法國總統選舉造勢。(湯森路透)

斯洛維尼亞聲援立陶宛,總理楊薩說和台灣正洽談互設代表處,他還強調只要是台灣自己的決定,不管是加入中國,還是獨立生活,斯洛維尼亞都支持。

 

繼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之後又一個冷戰結束後從共產政權控制中獨立出來的東歐小國,從自已歷史經驗出發,遠距離地向台灣投射命運共同體情懷了。 

 

這幾個東歐國家,如今有志一同,不顧中國强烈的威脅利誘,形同呼朋引伴地升級和台灣的關係,他們都強調和台灣在價值上的共同,這已經令人印象深刻了,更有趣的是他們連同和立陶宛一樣捐台灣疫苗的東歐波蘭等5國,都和台灣一樣,有一個直選的總統,6 國有志一同,居然沒有一個例外,就只是巧合嗎?太不可能了。

 

歐洲人超愛直選總統

 

台灣人一般的印象是,歐洲國家憲政體制內閣制是主流,所以歐盟國家像法國一樣總統直選的國家很稀罕,這印象完全錯誤,其實歐洲直選總統還不只是前面提到的東歐5國再加上法國而己。

 

事實是,歐盟27國,假如扣掉6個君主立憲國,歐盟共和國21,直選總統有14,竟佔了3 分之2的比例。

 

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國家制憲時流行直選總統,所以歐盟一東擴便一下子增加了許多直選總統國家,但是不要以為歐盟直選總統國家多就是東擴才造成的。事實上,冷戰結束前,西歐洲共和國中,總統直選的國家就有5個,早已經比間接選舉總統的國家多了。

 

不只是這樣,30年來,歐盟國家修憲頻頻,但是沒有一個把直選總統的制度改掉的,硬是一個都沒有;相反的,原有13個原間接選舉總統的國家,居然有高達7國改為直選,比率實在高。

 

歐洲選總統鄭重其事──絕對多數才算數

 

歐洲人不只愛直選總統,而且愛鄭重其事地直選總統。

 

有趣的是,台灣流行看法是假使認為台灣總統直選工程很大,所以非給總統所有行政大權不可。但是台灣的總統選舉工程再浩大,畢竟候選人只得到相對多數的選票就可以當選;例如,陳水扁2000就是得票39%當選,但是歐洲除了冰島之外,要當選總統,票都非得到過半數的絕對多數不可。

 

例如芬蘭、法國、奧地利、葡萄牙都規定,得票過半數者當選總統。如無人獲過半數選票,則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之間進行第二輪選舉。另外,愛爾蘭則採可轉移單票制的比例代表制,以達到讓總統當選人必須得票過半的規定。

 

更有趣的是,在歐洲要當總統,不只是直選的雙首長制必須要選票過半,間接選舉的內閣制總統,得票門檻和選舉過程也都不簡單,如德國規定:聯邦大會由聯邦議會議員及各邦民意代表機關依比例代表制原則選舉與聯邦議會議員同數之代表組織之。得過半數票者,當選為聯邦總統。如兩次投票無人獲得過半數票,第三次投票得票最多者當選。

 

又如義大利規定共和國總統由議會在聯席會議上選出。須經大會的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小第三次投票後獲絕對多數即可。

 

在這樣的制度下,法國自1965年直選以來,總統從來都是經過第二輪投票才當選的,而義大利的投票制度甚至曾有候選人經過5次投票才當選。

 

法國自1965年直選以來,總統從來都是經過第二輪投票才當選的。(湯森路透)

 

歐洲人超愛內閣制架構

 

台灣愛總統制的人,最經典的說法是,既然直選,當然就應該是總統制,但是歐盟這麼多國家這麼鄭重其事地直選總統,卻只有國情特殊,安排了很古怪的總統管希臘裔副總統管土耳其裔的總統制(也許叫雙總統制更恰當)之外,就再沒有總統制國家,清一色的,都像內閣制一樣,設置了一個由閣揆領導的政府向國會負責,成為和台灣一樣的雙首長制。這樣的國家佔了歐盟21個共和國中的13個。

 

這個兼具總統制和內閣制架構的體制,傳統叫雙首長制,現在學界主流把他們統統叫半總統制,不過維基百科並不採取這種歸。維基把其中總統比較強勢的,如法國等仍然歸為半總統制,這類共有5國;另外8國,運作高度偏向內閣制,都歸類於議會內閣制,例如,捷克、斯洛維尼亞。

 

維基百科的分類,雖然不符合台灣政治學界主流,卻符合另一位大師,義大利的薩多利的說法,他說冰島、奧地利,愛爾蘭,應該歸類為內閣制。事實上,在杜瓦傑把這三個國家拉進他的理論之前,他們就都被當做議會內閣制的。早期被杜瓦傑歸類為半總統制的國家,不只是在制憲時就在憲法中擺進了內閣制的架構,而且有的國家,憲法賦予的權力,總統習慣上自我節制,儘可能不使用,以避免影響到內閣的施政,例如,冰島自1944年制憲以來,總統只有一次把議會的決議交付公投予以否決;有的如芬蘭、波蘭等經過修憲強化內閣的權力。這兩才樣作法,一樣的結果:除了法國之外,整個西歐的雙首長制國家,體制愈來愈「內閣制化」,這可以説和台灣歷經總統直選,取消國閣同意權以致於愈來愈「總統化」的情形完全背道而馳。

 

台灣自外於西方隊伍,向東方價值靠攏

 

那麼,雙首長制國家中,在走上總統化的路上,台灣是不是弧獨到沒有同伴?也不是,蘇聯解體後,原屬於共産世界的國家,除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一兩個國家間接選舉總統外,都制憲直選總統,實施雙首長制。這些國家大抵以白俄羅斯為界,往西,愈走愈議會內閣制化,也愈民主,政治愈安定,如波蘭、立陶宛;愈東愈總統化,也愈不民主愈不安定。東、西在民主上大有差別,主要的原因是,總統制靠嚴格的三權分立保障他的民主,但是內閣制,運作卻是行政立法的融合,因此有了雙首制的架構又依總統制運作,那麼總統將成為一個不被國會制衡的超級大總統。

 

由白俄羅斯向東,依維基百科分類,俄羅斯勉強還算半總統制,再往東,中亞哈薩克等國雖然名義仍然有一個向國會負責的總理,卻己經破歸類為總統制國家了,至於吉爾吉斯最後乾脆修憲廢了總理一職成為道地地的總統制。

 

白俄羅斯以東以西硬是大有不同,如今台灣的民主雖然仍然是白俄羅斯等東方國家比不上的,但是在大不相同東隊西方中,台灣從西隊掉出來,跟著東隊走一道,這樣地「東方精神」,無論如何,不是很怪?

 

事實上,總統化好還是議會化好,也不一定非要到歐洲找根據,由於2018年底民進黨選舉敗到舉黨恐慌,總統民調瀕臨進入10%總統關口,緊繃的情勢終於逼出了蘇貞昌當閣揆之局,他隨著宣布已得到總統的信賴,未來施政將「我決定,我負責」。因而他成為自蔣經國以來最有權力的行政院長。這個局一旦形成,他便打破了20年來閣揆最久的紀錄,過程中縦使因爲他性格上不是沒有弱點,而導致波濤洶湧;但是民進黨自面對公投,不得不放棄英系避免藍綠對決的價值模糊路線,回到他主張直球對決的路線後,局面已經穩定下來,看來,他將不只是會是20年來最久任的閣揆,也將打破民主化後30多年的久任記錄。

 

歐洲的案例證明,總統直選未必是總統制。(湯森路透)

 

只是,如果要往西走,甚至進一步走上憲改遇到的問題便是2008年以後,馬蔡兩位當權者都拼命反對。既然如此,台灣還有機會跟上西隊嗎?應該不必絕望,10幾年來不變的民調結果是,多數民眾既支持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又反對總統兼任黨主席。若依這兩民意憲改,台灣當然就走在西隊中了。於是當權者的意志和多數民意的角力結果將台灣將來決定體制轉化的方向。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