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時隔28年 又見首都市長選舉「正三角」

陳嘉宏 2022年02月16日 07:02:00
此次台北市長的三足鼎立態勢已成,而且這個三角,是一個過去28年未見、趨近於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均衡三角」。(本報合成圖片)

此次台北市長的三足鼎立態勢已成,而且這個三角,是一個過去28年未見、趨近於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均衡三角」。(本報合成圖片)

一份台北市長民調顯示,蔣萬安仍以37.4%領先,陳時中則以31.3%次之,黃珊珊以18.6%緊追。在陳時中並未宣布參選的情況下,蔣萬安6%的領先實在太少;而黃珊珊支持度節節攀升,顯示她在這次選舉並非陪榜,甚至將成左右選情的最大關鍵。過了一個農曆年,國民黨隱然發現黃珊珊似乎打不下去,是個棘手的威脅,只是這樣的覺悟實在太遲。

 

郝龍斌說,民眾黨「成事不足,敗是有餘」,所以一定要「藍白合」。連勝文說,國民黨在台北市就是有四成的票源,一定要先穩固再向外界擴散。不過這些說法都僅止於「口惠」,把一切想當然爾,認為只要高舉「正藍旗」,選票就會自動歸隊;殊不知這種擔心民進黨當選的恐懼動員,已經離台北市民越來越遠了。

 

台灣最經典的三足鼎立戰役始自於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提名了一位弱勢候選人黃大洲,選戰成為民進黨陳水扁與新黨趙少康對決的態勢,各種「棄黃保趙」與「棄黃保陳」的耳語到處發酵,選舉結果是陳水扁以四成三的選票當選,趙少康拿三成選票,黃大洲則有二成六。許多人把趙黃兩人選票相加,將台北市的藍綠選票劃為六四開的比例,並以此警惕選票分裂,這也成為後來多數人分析台北市歷次選舉的基準線。

 

但用這樣的基準解讀現在的首都市長選舉是個錯誤。

 

一、從1994年到2022年,台北市的出生人口數超過70萬,死亡數近50萬,而台北市現在的人口數為264萬,比起28年前,台北市的人口結構已經出現了約四成五的替換。中老年人拿著以前的選民結構跟選戰經驗解讀現在的首都選情,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二、若論起藍綠目前在首都的政黨支持度,國民黨可能仍有微弱的優勢,但這優勢已經不太明顯。事實上,以長期追蹤執行的美麗島電子報今年一月民調來看,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好感度僅有21.7%,民進黨竟高達43%。而蔡英文兩次總統大選在台北市的得票率都輕易地過半(52%、53.6%),傳統上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優勢早不復見。對台北市民而言,相較於政黨認證,他們更在乎的是個別候選人的條件。

 

三、在年後的這份民調裡,蔣萬安雖然領先,但他在40歲以下的兩個年齡層卻都落後陳時中;相對地,蔣的領先優勢來自於50歲以上的年齡層。但中老年人的投票傾向固定,決定歷次選舉的關鍵通常在於年輕人的意向,而43歲的蔣萬安在年輕人的支持度輸給68歲的陳時中,是個不好的兆頭。

 

國民黨在台北市已經不具有優勢,蔣萬安在年輕族群的支持度甚至落後民進黨潛在提名人,實在看不出這政黨有什麼資格用「如果柯文哲要來談藍白合,我不反對」的高姿態看低民眾黨。事實上,民眾黨在台北市是執政黨,在這次台北市長選舉裡本就具有設定議題的主場優勢;而對柯文哲而言,必須在這次地方選舉一舉擊潰國民黨,才能取得參選總統的正當性;至於黃珊珊,既是現任首都是副市長,又是六連任的資深議員,一定自認比蔣萬安更適合當首都市長,想用「藍營正朔」、「中華民國的未來」勸退她,黃珊珊恐怕不吃這一套。

 

此次台北市長選舉的三足鼎立態勢已成,而且這個三角,還是一個過去28年未見、趨近於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正三角」。因此,連勝文說「民進黨一定會(在這場選舉裡)用盡各種方法清算柯文哲」又說錯了,因為,在「正三角」裡,系出同源的兩人(這次是蔣萬安與黃珊珊)一定想盡辦法壓制對方才能獲得最多的選票。這次選舉,黃珊珊一定拿真刀真槍對著蔣萬安招呼,該「清算」柯文哲的不是民進黨,而是國民黨。

 

當年,民進黨以地方選舉慘敗的代價,才慢慢與柯文哲分道揚鑣,過程可用「刮骨療傷」來形容。而現在的國民黨擬定好如何應對民眾黨的選戰主軸了嗎?想應對處處機心的柯文哲,且戰且走、隨波逐流,恐怕已不是好方法。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