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江湖撇步」:不要員工躲在廁所摔燈泡都不知道(18)

黃文局 2022年02月18日 07:00:00
管理不能只看報表,好像將軍打仗,不能躲在後方,必須偶爾到前線視查,實地了解狀況。(湯森路透)

管理不能只看報表,好像將軍打仗,不能躲在後方,必須偶爾到前線視查,實地了解狀況。(湯森路透)

杜拉克是管理學一代宗師,也是啟蒙者,但是,過了70年,很多觀念不斷改變,主要是科技進步的推力。

 

憑直覺與經驗累積的「江湖撇步」是天生異稟,有如禪宗六祖慧能能夠「頓悟」的人畢竟是少數,一般人還是要靠「漸修」。用一定的架構,必要的知識,循序漸進,雖不一定能成為「一代宗師」,卻也會具備一定的功力。行走江湖,雖不能飛天鑽地,自有一分自己的空間。

 

尤其是現在科學發達,電腦、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進展神速,作生意,「江湖撇步」比重降低,科技比重漸增,至少也要運用科技來加速解讀及掌握問題的精確度。

 

二、三十多年前,當然沒有像現在的科技,但是,電腦己發展到一定程度,足堪小生意運用。譬如,我有一個餐館,收銀機電腦就能計算來客數,來客的顛峰時間,來客點東西的比例等等,總之,我們管理的,主要是「人」與「商品」,點牛肉多,我們按比例進貨,避免客人點不到,蝦賣得少,少進貨,否則不新鮮倒掉浪費。有科技幫忙,就不必每天實物清點,節省時間人力。也可以在一定時間人力,把賣量與庫存比對,是否有被廚師或幫傭偷走。

 

至於買多麼精密的電腦,端看公司的規模與需要。像我的波多黎各的客戶Kress,起先只有二、三家,不需要太複雜的系統,擴展到二、三十家,原來的系統已不堪使用,必須更新。超過百家,更需換機。好像小孩成長,二、三歲穿的鞋子,五、六歲還能穿嗎?台灣現在的情況與70幾年前完全不同,不修憲法,行嗎?任何事物,都需與時俱進。

 

管理制度也是一樣,爸媽開個小攤子,請個幫手,要什麼制度?二、三十人,就必須各司其職,有一定的制度。二、三百人,又分散在不同地域與國家,那要更先進的制度才能運作。

 

挽救IBM公司的葛斯納Louis Gerstner(可說是AMD CEO Lisa Su蘇姿豐的恩人,她是他的特助,視野大開,拉高層次)退休後寫了一本書,如何讓一群大象共同跳舞?IBM員工數萬人,分布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時間,如何與同一首音樂同步舞動?單靠想像,就知道這是多麼複雜與困難的工程。如果沒有一套完備的制度與指揮系統,問題可想而知。

 

IBM員工數萬人,分布不同國家、膚色、語言、時區,如果沒有一套完備的制度與指揮系統,問題可想而知。(湯森路透)

 

我們是小公司,但也分布不同地域與國家,也說不同語言,產品線也有多種,管理也不容易。

 

基本上,我們有書面報告(每月一次)與口頭報告(幾乎每天,快速因應),每三個月,一級主管到紐約開會三天。

 

書面報告格式一改再改,最後才定位為「一頁管理」,格式固定,最重要的是營業額、利潤、來客數等。但是,那個數字看不到「眉角」。我們多設了四個項目,十大客人、十大產品、貨品年齡(Aged),貨品週轉率,以更精準掌握趨勢及狀況。

 

十大客人,按購買金額排序,經常更動,可以看出地區國家客戶的消長。

 

十大產品,按金額排名,掌握流行潮流的趨勢。

 

貨品年齡,即存貨進來己放多久,基本上,超過三個月的,就要準備清貨,否則愈放愈不值錢。

 

貨品週轉率,二星期大約50%,就是說新貨擺上,二星期賣掉一半左右才屬正常。低於40 %,表示此貨不夯,週轉太慢,快速打折出清。高於75%,甚至以上,表示此貨搶手,供不應求,就加倍加速進貨。

 

以前公司小、人少,憑直覺就可以,眼神一掃,無所遁形。規模擴大,管制必須量化,電腦數據,絕對必要。解讀的人至關重要,他才能看出徵結,追究原因,再尋對策。

 

公司開始,客人最重要,全力衝刺前線。營業額到了一定規模,抽掉部分人力回防,否則前線進展,後勤跟不上,反有危機。好像足球,不能全部進功,後備放空,容易失分。全部防守,滴水不露,最後,至多平手。生意上,平手就是虧損,沒賣貨賺錢,房租薪資,不就吃死你了?

 

公司開始,客人最重要,要全力衝刺前線,營業額到了一定規模,就要抽掉部分人力回防。(湯森路透)

 

報表太複雜,難以抓住重點,報表太簡單,常會忽略必要的細節。所以報表格式的設計很重要,多由老闆或主管親自為之,而且定期更新。如果貨品不對,價格不對,舌燦蓮花,也難湊效。尤其是,如果數量估算錯誤,下場更慘。吃太飽,會撐死。吃太少,會餓死。進貨太多,被存貨押死,進貨太少,無貨可賣,業績不彰。

 

如何估算胃納量,進出適中,保持健康狀態,科學數據成為必須,不能僅靠直覺,更不能僅憑觀測。

 

採購人員的目標是,買到好產品、好價格,說來容易,執行不易。你為了好價格,到處比價,砍得太低,廠商忍痛接單,到時先出貨給出價高的,甚至拖延不出,殺得低,沒有貨,或比競爭者慢兩、三個月,那還玩什麼玩?

 

買到好產品、好價格就嬴了一半。問題是,如何作到?水很深!

 

管理不能只看報表,好像將軍打仗,不能躲在後方,必須偶爾到前線視查,實地了解狀況。

 

生意如同作戰,必須到處走走,與人接觸,第一手的接觸,才是最真實的。所以才有所謂的「走動式管理」(Manage by Walking/簡稱MBW)。管理,不能只躲在辦公室,必須到廠房、餐廳等,時時走動。

 

三十多年前,我的親戚在新竹菲律浦一個廠房當廠長,有天查看厠所,摔滿燈泡,原來是要求加薪未遂,憤而發洩。如何解決問題是另一回事,但「四處走動」,才可能及早發現問題及商機。

 

※本文作者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尤其効法猶太人捍衛以色列的精神,從而影響美國外交。本系列則是作者首次分享自己紐約經商有成的「江湖撇步」,尤以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經商法則,和個人紐約商戰實務作一對照與記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