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對台灣安全戰略的效期,在於全球包含中國在內各國,建構晶圓科技自主產業的速度,這個時程可能在十年之內完成。(湯森路透)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季刊《參數》2021年底發表的一篇標題為〈破巢:阻止中國入侵台灣〉的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文引用「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句成語的概念,提出了一種懲罰性嚇阻戰略來打消中共採取武力入侵台灣行動的新方法。作者Jared McKinney和Peter Harris討論了台灣採取在威脅摧毀台積電(TSMC)設施的同時,對中國半導體工廠進行攻擊的玉石俱焚戰略,作為嚇阻中共入侵台灣的做法。
全球台灣研究所最新一期的《全球台灣簡評》,作者Eric Chan 在他的〈台積電:台灣的矽匕首〉一文中,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認為「雖然這樣的戰略很新穎,但有多個問題使它不可行——更糟糕的是,作為對入侵的嚇阻是無效的」,「但將台積電整合到旨在對抗灰色地帶戰的防禦戰略中具有相當大的價值」,「台積電在台灣安全中的價值不應該是矽盾,而是矽匕首」。
盾或匕首?還是大規模破壞性武器?
「破巢」稱不上是「盾」,而是以焦土戰略概念應用在打消中共對台動武的企圖。但是這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這個「巢」可能不是中共的核心利益,「破巢」極有可能影響但並不能阻止科技的發展。相對要以單一產業作為「匕首」來壓迫中共追求統一的籌碼,也有其限度。正因為全球晶圓超過60%的供給來自台灣,短期內任何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破壞,所產生的影響並非僅限於中國,而是全球性的,其所產生的威力無異於全球性大規模破壞性武器。
歐美各國因晶片短缺已體會到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的風險性,歐盟2022年2月提出「晶片法案」,目標到2030年歐盟晶片要從目前全球市占率10%增至20%。美國眾議院2022年2月4日也通過「美國競爭法案」設立晶片基金,撥款加強投資建立美國本土半導體生產。
另一種可能——成為中共反嚇阻的資產
歐美各國著手建立晶片生產能量以降低供應鏈風險的措施需要時間。同樣地,中國建立本土晶片生產能量也需要時間,中國自2005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在「中國製造2025」描繪的藍圖中,中國計畫在2025年取得晶片自製率70%的成果,在2020年達到40%,然而2021年僅達16%,為此中國政府加大力道扶植半導體產業。
現在看起來變成中國與歐美主要國家晶片製造投資生產的競賽,速度夠快的就可以削減所對應的威脅。如果歐美比中國提前達成自給自足的目標,台灣晶圓代工業對歐美的重要性下降,歐美對台灣「破巢」與否的敏感度亦可能隨之下降。如果中國比歐美提前達成自給自足,則台灣晶圓對中國重要性下降,此時中共可能反過來運用「破巢」作為對歐美進行反嚇阻的資產。以上不論哪一個情況,對台灣安全戰略上而言可能沒有顯著的益處。
台積電對台灣安全戰略的效期,在於全球包含中國在內各國,建構晶圓科技自主產業的速度,這個時程可能在十年之內完成。從中共解放軍新式武器裝備產製與服役速度來看,晶片對中共軍力現代化建設的影響程度短期內仍不易判明。台灣要思考的是,如何發掘與培養類似的寡占企業,來維繫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以將台灣的存在與國際社會盡可能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