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我在巴伐利亞用台語文寫信給外嬷

劉威良 2022年03月12日 00:00:00
在德國巴伐利亞邦的人,在地人都會講當地方言,以作一個巴伐利亞人為榮。(巴伐利亞與捷克共和國邊境交界/維基百科)

在德國巴伐利亞邦的人,在地人都會講當地方言,以作一個巴伐利亞人為榮。(巴伐利亞與捷克共和國邊境交界/維基百科)

Lán(咱)ê 母語

 

語言ê 作用

 

chím-má(現在)chin chōe(很多)少年家lóng(都)感覺母語bô(無)需要學,án-ne(這樣)chit ê(這個)世界的人tiō (就)kha(較)好溝通。有一ê(個)少年的台灣留學生伊用指頭á伸出來算tiō(就)kah(跟)我kóng(講), 世界kán-ná(只要)需要英文、中文kah(跟)西班牙文tiō(就)好,siōng(尚)多koh(擱)加一ê 德文kap(跟)法文。伊感覺這kúi(幾)ê語言是世界上siōng(尚)多人leh(在)講ê 語言,m̄(毋)免koh(擱)再學什麼其他的語言。

 

chit(這)ê留學生認為,nā(若)親像馬來西亞án-ne(這樣),大家tī(在)學校lóng(都)學英文kap中文就好。伊熟識ê馬來西亞學生,in(他們)就是án-ne(這樣)。所以,伊感覺in (他們)精通中文、英文,ē-sái(會使)kah(和)世界的人交流,是尚理想的。Góa(我)m̄(不)是權威人士,也不是衛道者,只是kah(跟)伊講,lí (你)的台語講liáu(了)真好。伊說是過去tī(在)厝內kap伊阿嬤講台語ê關係。伊講伊bē(不會)教伊ê gín ná(孩子)kóng(講)台語,因為he (那)是一種bô(無)lō͘-iōng(用途)的話。Góa(我)想想tiō(就)接伊的話kóng(講),你iá(還)少年,góa(我)二十四歲時mā bô(毋)想beh(欲) kóng(講)台語,但是góa(我)住德國chím(現)beh(快)三十年,感覺ka-kī(自己)的文化kah(和)語言真重要,所以tiō(就)koh(擱)回頭轉來學母語。這是一條ka-kī(自己)對ka-kī(自己)的轉型正義,是個人的選擇。確實,人tī(在)不kâng(同)的年紀,ē(會)有bô-kâng (不同)的想法kah(跟)反動,lóng(都)是自然的代誌。

 

尤其tòa tī(住在)外國的台灣留學生,beh(欲)kap(和)外國人交流,需要學外國話才會通,所以in(他們)感覺學hia nī(那麼)多話有什麼lō͘-iōng(用途)? Kóng (講)實在ê,in(他們) ê 心情góa(我)完全了解。Góa (我)tī 德國學德文學到現在雖然hō͘(被)人褒說,聽起來kan-na(好像)是tī(在)這大漢(長大)的,不過,我知影,iá(還)是欠一ê母語使用人的khiuⁿ 口(腔調)。就算lán(咱)講kah(得) kap(跟) 德國人完全kâng(同)款,人mā 感覺你真怪奇,in(他們)soah(卻)不知beh (要) án-chuánn(怎樣)看待你。因為語言不是lán(咱)想的hiah-nih(那麼)簡單,kan-nā(只)是溝通的工具niâ (而已)。語言其實是咱人感情的抒發,不是只有文字的溝通kah(跟)交流。就算你講的話kap(跟)德國人、美國人完全sio-kāng(一樣),bô-kâng(不同)款的文化背景kah(和)成長記憶,in(他們) mā bô (無)法度(沒辦法)kah(把)你當作是ka-kī(自己)人,伊ê笑話,你笑bē(不)出來,你的德國話,你soah(卻)不知別人哪會笑hai hai(哈哈)。Kâng-khoán(同樣)的情形,tī 異鄉你若tú tiō(遇到)講母語ê 台灣人,lán(咱)自然就會將伊當作是ka-kī(自己)的人,希望互相ē-tàng (可以)thang(通)照顧。

 

外國人的德語創作

 

最近,我用德文寫一本德文書,予德國人修改過的德文,德國人lóng(都)看有,但是也是有人批評這是中文的德文,不是in (他們)所使用的德文。不過修改我德文書的德國人,伊是語言專家,伊感覺這本書是我寫的,當然是我的創作,ài(要)用我的文字表達才是真正確實的,德文只是一ê工具。德文現在有真多的外國人lóng (都)leh(在)使用,bô(不)可能一直停留tī(在) leh母語使用者的狀態。伊的說明,ho͘ (讓)我吊掛tī(在)心肝ê石頭chiah ē-tàng(才能)放落來,bô(沒有)伊的說明,我就感覺kán-ná(好像)對不起讀者。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德國讀者lóng(都)kap我講,in(他們) 看了我的書lóng(都)真感動,看台灣人ka-kī寫ê 書,才有法度了解台灣人ê認同衝突是什麼,這也是真實而且是貼近作者ê表達方式。

 

對我來說,身為一個作者,住德國chiah chōe(這麼多)年,bô(不)可能接受別人改的德文,不是我慣習使用的德文,這是我的堅持,所以德國人看bē(不)慣習,不是作者我的問題。創作是互相溝通的共鳴,若是找人將我的書改成德國母語的人滿意,但是身為作者的我soah(卻)看bô (沒有),這tiō(就)失去真正的意義。這tiō(就)bōe-su(好像)很多人去電影館看電影,就算用母語說話所poaⁿ的電影,mā不一定代表大家就lóng(都)看有,這是我對我德文書的基本看法,nā(若)有德國人抱怨看我的書看無siàⁿ(啥)有,he(那)是伊ê理解不夠寬闊,不是創作者的問題。

 

德國母語

 

Tī(在)德國巴伐利亞邦的人,在地人lóng(都)ē-hiáu(會曉)kóng(講)in(他們) 的方言,以作一ê巴伐利亞人為榮。你若kah in (跟他們)講官方的德國話,in(他們)lóng(都)聽有(懂),但是in(他們)會kah(跟)你講,你kóng(講)ê是「文字用的語言(nach der Schrift)」。在地人In(他們) nā (若)beh(欲) thoat(脫)心事,in(他們)就ē (會)找厝內ê 人iá(還)是kah(跟)同鄉kóng(講)巴伐利亞話。找同鄉講in (他們)ê話,就算是日常的打招呼iá(還)是簡單的應話,lóng(都)是真好ê療癒,親像lán(咱)tī阿母子宮裡聽的聲音kâng-khoán(同款)。Tian-tò(顛倒,相反地)tī 德國西部hia(那)的德國人,in (他們)hia(那) mā ū方言叫作低地德語(Plattdeutsch),但是in hia(他們那)的人lóng(都) bô-ài 講ho͘(予)外人聽。In (他們)ê 阿嬤若leh(在) kah(跟)孫輩講話,看有外人tiō(就)會改用官方講ê話,bô tiō (不然就)馬上bô(毋) kóng話,ho͘(讓)外人根本無機會聽到in(他們)kóng ê (講得)是啥話,mā bô(無)法度thang (通)問。

 

二月二十一日是世界的母語日,我beh(欲)用這篇文章來送hō͘(予) gún(阮)過身的外嬷,因為她lóng(都)用台語kah我講話,伊無讀書,但是伊是阮心目中siōng kài(最為)尊敬的人,伊m̄-bat(不曾)讀過iá(還)m̄-bat(不曾)聽過阮寫 ê文章,這篇台語的文章就是想beh讀ho͘(予)伊kah所有ê台灣阿嬤聽。

 

※作者旅居德國,著有《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