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以拖待變 苦苦自撐

無妄齋 2022年03月03日 00:00:00
假設俄軍接下來重新站穩腳跟,在烏軍隊抵抗中一舉奪取首都基輔,將對烏克蘭造成沉重打擊。(美聯社)

假設俄軍接下來重新站穩腳跟,在烏軍隊抵抗中一舉奪取首都基輔,將對烏克蘭造成沉重打擊。(美聯社)

自上週俄羅斯假借「維和」名義揮軍入侵烏克蘭、多路進攻欲包圍首都基輔,全球民眾均聚焦於這場東歐巨變。烏克蘭人正為生命奮戰,執起武器、自製燃燒彈抵禦入侵家園的俄軍;全世界則在觀望這場不知會否演變成世界大戰的人道災難,面臨歷史轉捩點,莫不心情複雜。

 

在接收資訊不再局限於電視、報章或電臺廣播等傳統媒介的世代,既可全天候獲取來自傳媒報導、對陣兩國官方公告以及當地民眾上傳戰況,亦能轉發消息甚至參與評論,造成的訊息爆炸確實令人紛亂,但又無法自拔地廢寢忘餐追蹤進展。

 

誠然,歐美等國制裁隨著戰況危急、烏克蘭人展現不屈意志,終肯逐步升溫,尤以宣布將部份俄羅斯銀行剔出SWIFT系統,一改早前的消極態度,將為俄國帶來金融市場及經濟重挫。北約成員國陸續輸送武器彈藥、戰機、先進防禦系統及戰略物資等「非介入支援」,封鎖領空不讓俄國飛機進入,甚至組織義勇軍加盟抗俄陣線,皆為負嵎頑抗的烏克蘭打下強心針。

 

然而俄軍看似侵略進度不順、烏克蘭堅守陣地的當下,仍需冷靜綜觀全局。雖然人性的良善和正義感,會渴望反帝國霸侵略一方獲勝,形勢也未如當初外界預想一面倒有利俄羅斯,但至此實不宜過度樂觀。

 

大致戰況:俄軍不順

 

截至週一為止,陸續有情資透露,俄軍在首波攻勢確實達成一些戰略目標:擴大烏東佔領地帶,封鎖亞速海、癱瘓奧德薩港反擊能力、克里米亞連接烏東在即(確保未來淡水供應)。然而由於戰術計畫不夠周詳,誤判空降、地面裝甲與機動部隊配合導彈轟炸可迅速完成斬首戰 — 攻陷首都基輔,生擒或殺死總統澤林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後扶植傀儡政權,就可建立解除北約軍事威脅的「戰略緩衝區」,令戰局陷入膠著。

 

諸如前線導彈不敷應用、資金與供應遲滯,物流補給出問題,低估烏克蘭軍民的猛烈抵抗,以及歐盟英國等提供源源不絕的防空雷達、便攜型對空與反戰車武器,致使俄軍戰況不如預期:未能完成包圍基輔,就連初期成功入侵的戈斯托梅利(Hostomel)軍用機場被烏軍奪回,一度攻入哈爾科夫(Kharkiv)等大城市亦遭擊退,無法瓦解烏國軍心,局面逐漸失控。

 

綜合一些被俘俄軍報告所得,他們很多是被騙往「演習」、「烏東維和」實際卻遭送往侵略烏克蘭前線的娃娃兵(年輕且受訓期短的新兵),導致各式軍心渙散狀況,士氣由是此消彼長。

 

由於各社交媒體開始禁止俄媒散布假消息,俄羅斯同樣因戰事不利限制國民瀏覽Facebook、Twitter,來自烏克蘭或親烏報導幾乎壟斷輿情,有時甚至難以核實,氣氛趨向非理性樂觀。基輔無疑深陷戰火,記者、軍援勉強尚能進出,圍困之勢未成,不過切勿掉以輕心,尤以本週至為關鍵。

 

烏克蘭總統顧問稱俄軍已完全停止了向基輔某些方向推進,且部份單位正在撤出。直覺放緩襲擊並非好兆頭,也絕非俄烏談判前的「示好」,很可能意味著俄軍重整策略,醞釀第二波攻擊:零散軍聞指聚集於基輔西北兩線大軍部轉移至南部,疑似會合南部空降部隊,形成首都包圍網;俄軍後發的重武裝部隊趕赴前線,試圖布置更密集的轟炸行動,所以才讓部隊後撤。

 

總而言之,烏克蘭策略仍是以拖待變,苦苦支撐。假設俄軍站穩腳跟,在烏軍隊抵抗的歡愉中一舉奪取首都,將對烏克蘭造成沉重打擊。

 

烏克蘭人民逃往他國群求庇護。(美聯社)

 

普丁埋下種籽:核威脅抑或訛詐?

 

那邊廂戰場以外的博奕,通過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丁正一手破壞多年來歐陸牢固的連結。無論戰爭勝負,戰略遺產依舊可見:在歐盟、北約成員之間炮製立場差距,使共同努力陷入僵局,並在席捲歐洲的民粹主義浪潮上再接再厲。

 

俄羅斯「以戰促談」也是其中一步棋。俄方從稍早前強硬要求烏克蘭同意「全面放棄武裝」、「保證中立態度」方接受投降,變成無前設的雙方會談,究竟是態度放軟,抑或又一場緩兵之計,甚至欲設局令世人誤以為烏國屈服,讀者心中有數。澤林斯基派遣代表赴會前稱,他不太相信在這場會晤達成甚麼共識,頂多是「不妨一試」的心態。

 

談判桌以外,普丁週日下令核威懾力量戒備,藉電視演說批評北約最近制裁與「侵略性聲明」,導致他將核武置於「特殊戰鬥任務體制」(special regime of combat duty)。依循國際關係中的「瘋子理論」(Madman Theory):故意顯得不理性,迫使對手謹慎行事。如果這是普丁的典型訛詐,那麼「一手軟一手硬」可算是正常發揮 — 最佳效果是歐美諸國退縮,撤回駐守北約東部前線,放棄支援烏軍彈藥武器(如投鼠忌器的匈牙利)與各式補給,甚至取消經貿制裁。

 

可惜,以上想法均基於認定談判具有實質意義,或普丁欲借「和談」獲取更多籌碼。悲觀且現實的狀況是,這些談判也許無關緊要。提高核威脅並非得到上風的策略,而是在準備升級對烏克蘭威脅之際,先發制人恐嚇西方的舉動。

 

之所以有此一說,因為一直協同俄軍攻城掠地的白羅斯,全民公投通過修改憲法,明文撤銷該國無核地位;而本來他們矢口否認有加入戰團,突改口向烏國宣戰。一切風向,結合2月中俄軍的核武演習,似為俄羅斯在該國部署核武舖平道路 — 哪怕表面看來風平浪靜

 

進一步推想,烏克蘭失陷必然鼓舞普丁的野心,吞併鄰接的非北約成員國摩爾多瓦(Moldova)自不待言,就連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也會陷入危機,北約的核保護傘承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歐盟在烽火連天之際向烏克蘭招手,對普丁肯定構成心理壓力。(美聯社)

 

烏克蘭的勝利?

 

也許比較遙遠,要分析戰爭終局為時尚早。不過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烽火連天之際向烏克蘭招手,澤林斯基也趁機簽署加盟申請,換取晉身北約的門票。無論戰場內外,對普丁肯定構成心理壓力,畢竟分化歐洲是他的稱霸藍圖終極目標之一。

 

即使解除基輔之圍,貧困兵疲力乏烏軍也未必能一下子光復除烏東以外領土,但至少能拖延侵略,在西方國家的金援下重建國家,漸次穩住局面。誠如前文述及,俄軍並非志在侵佔烏國全境,就算從車臣增兵,要長期壓制反抗力量也是力有不逮。但短期內未能攻克首都,復迎來一大片跨國制裁,多少會打擊普丁的全球威信以及國內民望。

 

萬一俄羅斯因內外交煎而被迫撤軍,其盟友包括中國、北韓、伊朗、委內瑞拉勢必遭到波及,撼動國際格局。當中尤以傾力襄助的白羅斯為甚,除了全盤押注以外,恐怕別無選擇。

 

※作者為香港人/網媒記者兼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