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不道義的侵略戰爭,當俄羅斯停止作戰,就不會有戰爭了;但如果烏克蘭停止作戰,她們就不再有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馬里烏波爾兒童醫院,救護車送來一位遭砲彈擊中的6歲女孩,小女孩鮮血淋漓,一動也不動,母親則無助地在一旁抱著頭痛哭。醫護人員一路忙著幫小女孩進行CPR,匆忙地把她推到手術室;儘管不放棄地幫小女孩電擊急救,但她顯然已經回天乏術。用盡力氣卻救不了人的醫生,憤怒對著攝影機的鏡頭說:「讓普丁看看這孩子的眼睛……看看這一幕,我希望他去死。」
看完這短短一分鐘的新聞直擊,很少人不為之動容甚至潸然淚下的。小女孩6歲的生命才剛開始,她何辜要承受這無情的戰火與人世間的苦難。在這場烏克蘭戰爭裡,小女孩的遭遇不是孤例;據烏克蘭官方統計,自從俄羅斯入侵以來,至少已有38名兒童喪生,71名兒童輕重傷。烏克蘭第一夫人奧琳娜(Olena Zelenska)在她的臉書PO出了這38名兒童生前照片,她說,這些孩子已經不再有機會長大;她希望俄羅斯的母親們看看她們的丈夫、兄弟、同胞在烏克蘭做的這些事。
台灣人對於這場烏克蘭戰爭很有感,因為我們與烏克蘭同樣面對一個強國的威脅。但儘管台灣的第二大政黨終於在俄烏開戰的第七天後站出來譴責俄羅斯,台灣社會還是看得到各種站在俄羅斯的視角,為其侵略行為辯護、甚至嘲諷烏克蘭的言論。
像是一位重量級的法學者就對這場戰爭提出「道德三問」,不過他問的不是發動侵略的俄羅斯,而是質疑:「為何發動過更多戰爭的美國可以免於譴責」?而拜登與澤倫斯基屢屢觸犯俄羅斯「紅線」,難道沒有違反不輕啟戰端的義務?以及,全世界(包含台灣)用各種方式表達精神與烏克蘭人同在,除了意在耗損俄羅斯元氣,難道是在坐等烏克蘭灰飛煙滅?
這種「為何不譴責美國卻只譴責俄國」的論述在過去10天很常見,他們從不深究過往美國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的脈絡探討,卻把所有的「戰爭」拿來大鍋炒,其實就是一種故裝清高的假中立。俄國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毫無疑問已違反《聯合國憲章》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以及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的宣言。這些人去脈絡地將美國的海外用兵行為等同於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其實也不是要為俄羅斯辯護,而是要突顯國際社會恃強凌弱,充斥現實主義的叢林法則。
這就帶出了第二個「道德拷問」,這位學者認為俄羅斯老早就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畫出「紅線」,但美國模稜兩可,這種曖昧讓澤倫斯基對加入北約和歐盟過度樂觀,才導致這場戰爭,所以,「美國與烏克蘭難道可以從今天這場戰爭免責嗎?」
台灣人對這樣的言論實在似曾相識:共產黨早已對台灣畫出了「紅線」(這紅線其實已經畫了70年),但台灣的執政者屢屢越過「紅線」,就是在尋釁滋事………這樣的人現在會指責美國引人入彀,烏克蘭輕率涉險,當將來若有一天共產政權對台灣輕啟戰端之際,他們會如何故作先知,甚至為侵略者說項,也就不難想像了。
就如同二戰期間納粹兵臨城下的英國,也有張伯倫與邱吉爾主和與主戰兩種不同的領導應對風格;台灣作為一個民主社會,有這種放棄自由,屈從於強權以苟活的言論其實並不令人意外。重點是,此時此刻的烏克蘭已經選擇了抵抗,能夠給予受侵略的弱小國家道德聲援與物力支持,並不是輕率的風涼話,而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基本的的同理與憐憫。
這是一場沒有道義的侵略戰爭,對烏克蘭人而言,當俄羅斯停止作戰,就不會有戰爭了;但如果烏克蘭停止作戰,她們就不再有烏克蘭。在台灣,如果是因為藍綠統獨或哪些難以言喻的故國情懷,有人不知道如何在這場戰爭中站位,那就請看看馬里烏波爾兒童醫院裡那個鮮血淋漓卻已經救不回來的小女孩;在藍綠統獨之外,至少還有人性可以指引我們。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