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教召幹嘛哭?是「從軍」與「從中」的邏輯錯亂

王文勝 2022年03月10日 00:00:00
現在年輕人提到當現役軍人或者擔任後備軍人被教召,經常有很多抱怨或拒之而後快。(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現在年輕人提到當現役軍人或者擔任後備軍人被教召,經常有很多抱怨或拒之而後快。(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幾天前有媒體採訪教召的後備軍人時,其實不願意被召的理由就兩個:1、操課內容很硬。2、被軍事管理很不自由。

 

筆者的補教業老師劉軒宇曾經在他的系列文章《國防部與中國的角力—台灣青少年》和《國防部與中國的角力—高等教育》之中提到以下幾個重點:

 

1.年輕人不願從軍,卻願從中?

 

2.為何在民主時代長大的台灣青少年寧可不要從軍,卻要去完全極權的中國創業賺錢以及深造?

 

3.為何國防大學跟北京大學給出來當作深造清單,可以提供穩定工作又可以保衛國家安全的國防大學不會比北京大學還要來的吸引人?

 

4.過去我們給予青年的價值觀「先吃飽才能思考其他的」是不是其實是錯誤的?

 

這裡面點出一個關鍵,就是一堆年輕人提到當現役軍人或者擔任後備軍人被教召,就一堆抱怨與拒之而後快,其實這都無可厚非,政戰學院畢業又念到碩士的我,從少尉入伍到少校退休,我也知道我們的國軍確實有一大堆沒道理的訓練,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就曾經問過陸戰隊和特戰的年輕學弟妹以及士官兵,綜合一下他們的意見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年輕人不怕吃苦和操課,他們厭惡的是沒有意義的雜物以及錯誤的作戰方向,後者尤其在軍官深又特別明顯。而中央單位的現役軍人則不分階級都有這樣的埋怨。

 

但以上種種再怎麼不堪再怎麼需要改變,都構不成後面這種現象:願意到超級不自由的中國去深造和工作,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我們從2015年之後的區間來看,15至29歲的個區間剛好是我國可以從軍的資格年齡主要來源,其次才是30至32,志願役軍人是年滿20歲至32歲,也就是,15-29歲願意到中國的人數差不多都持平在5萬多左右,而扣除掉15至20歲是沒辦法列入計算的儲備人口,15歲至20歲的人口我們大約扣除掉2萬,至少還有3萬上下的人力,而30-49歲即便連年下降依舊還是有20幾萬人以上,20萬除以10大約仍有2萬人,也就是30至32歲這個年齡層願意赴中深造和工作的人數,只要我們還持續對青少年人口赴中深造和工作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我們將有連續5年的時間每年浪費5萬人口的現役軍人戰力。

 

這種推估是有道理的,依據劉軒宇老師在他的文章〈國防部與中國的角力場—高等教育〉裡面有提到,願意從軍成為職業軍人的青少年除了理念以外,另外一種就是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工作,這種人也是最容易跑去中國就業的,因為中國就業市場條件成本低又具有政治紅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赴中後開始批評臺灣,因為他認知自己的能力可以在中國闖出一片天卻被臺灣就業市場給耽誤,很明顯是後者有問題。而只要到了中國念書與就業都有變成買辦與統戰的基礎與潛力,站在募兵或徵兵的角度這些人都是不可用且無價值者。

 

所以回過頭來說,任何一個愛好自由覺得教召與從軍限制自己的自由意志者,如果沒有在平時階段就對中國概念有所排拒者,這種又要享受權利不願意盡義務的人,真的沒有什麼好流淚的。

 

※作者為退役少校政治作戰官,研究紐澳和大洋洲關係史。退役前因公務去過馬紹爾群島、帛琉、紐西蘭等國,目前在印度金德爾大學念博士班。

關鍵字: 教召 後備軍人 從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