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那些說美國北約拋棄烏克蘭的人 既眼盲又心黑

黎蝸藤 2022年03月17日 00:02:00
美國宣佈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全國平均油價一下子跳過4美元每加侖大關,正朝5美元狂奔(加州等已超過5美元),以後到6美元也不是夢。至於歐洲這個嚴重依賴俄國能源的地區,能源價格的漲幅更是驚人。圖為綠色和平組織抗議從俄羅斯進口化石形同間接資助烏克蘭戰爭。(美聯社)

美國宣佈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全國平均油價一下子跳過4美元每加侖大關,正朝5美元狂奔(加州等已超過5美元),以後到6美元也不是夢。至於歐洲這個嚴重依賴俄國能源的地區,能源價格的漲幅更是驚人。圖為綠色和平組織抗議從俄羅斯進口化石形同間接資助烏克蘭戰爭。(美聯社)

自從兩個星期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以來,以北約和歐盟國家為核心的「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支持為烏克蘭而做出的史無前例的努力有目共睹。然而,中文世界的一些人依然在說「烏克蘭被拋棄」,嘲笑美歐亞太國家「口惠而實不至」。比如某在澳洲生活的台灣前記者,還說「美國既不想出錢,又不想出力,更不敢打仗」云云。這些言論令人遺憾,也需要澄清與駁斥。

 

首先,這次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對烏克蘭的支持,又出錢,又出力,付出重大代價,還冒著安全風險,根本不是什麼所謂的「口惠而實不至」。

 

論出錢,美國在剛開戰時候(2月26日)就撥款3.5億美元的對烏克蘭「額外」軍事援助(美國每年常規對烏克蘭軍事撥款為10億美元)。在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了1.5兆美元的財政撥款中,更有「駭人聽聞」的135億美元史無前例的大撥款,專門用於各種方式支援烏克蘭,創下了美國為一場不直接參與軍事行動的戰爭的撥款紀錄。英國逐次加碼總共承諾提供四億英鎊支援。加拿大通過5億加幣(約4億美元)的對烏克蘭軍事貸款。歐盟在戰爭開始之初就立即撥款4.5億歐元用於軍事支援。可以期望,以後撥款陸續有來。

 

論出力,歐美政府和社會積極接受烏克蘭難民。自從開戰已有二百多萬烏克蘭難民逃往外國,其中絕大部分逃向東歐鄰國。東歐國家熱情開放,不但政府「應收盡收」,讓他們入境,民間組織也紛紛為難民送上住房,食物,衣物等援助。不但第一線東歐國家出力,西歐國家和美加澳等也紛紛表示願意接收難民。眾所周知,接收難民不但是一個「錢」的問題,如何安置,如何讓難民融入社會,才是更勞心勞力的「幾輩子」的事。很多國家願意出錢,但要說到接受難民就擺手搖頭(中國就是一個典型),由此可見一斑。

 

歐美政府和社會積極接受烏克蘭難民。自從開戰已有二百多萬烏克蘭難民逃往外國。(美聯社)

 

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還用盡外交努力,推動其他國家一道在聯合國場合對俄羅斯「連贏七次」(安理會表決11:1僅因俄國否決權而不通過,推動召開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在緊急特別會議上114:5通過譴責俄羅斯,國際法庭受理烏克蘭訴俄羅斯案件並進行第一次庭審,國際刑事法庭準備對俄國的戰爭罪行進行調查,國際人權理事會大比數通過派遣調查團調查俄國戰爭罪行,國際原子能機構譴責俄國在戰爭中攻打核電廠)。這「七次勝利」讓俄羅斯在國際場合備受壓力。

 

論付出代價,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也為制裁俄羅斯付出沉重代價。這很好理解:本來制裁就是「七傷拳」。任何一國制裁另一國都無可能是只傷害一國的,無非就是傷害大小而已。俄羅斯雖然GDP不如中國廣東省,但畢竟是全球GDP排名前12,是擁有1.4億人,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還是全球能源的主要生產國。制裁俄羅斯固然給俄造成很大打擊,但對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的傷害也很大。

 

比如,最肉眼可見的是能源,美國宣佈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全國平均油價一下子跳過4美元每加侖大關,正朝5美元狂奔(加州等已超過5美元),以後到6美元也不是夢。這為美國早就居高不下的通脹雪上加霜。總統拜登和財政部長耶倫等也強調,這是為民主自由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至於歐洲這個嚴重依賴俄國能源的地區,能源價格的漲幅更是驚人。

 

由於對俄羅斯禁運和制裁措施,讓國際天然氣和原油價格不斷上升。(美聯社)

 

又比如,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封鎖領空,不出意外地引起俄羅斯對等地封鎖領空的報復。從地圖就可看到,俄羅斯由於面積廣大和地理位置占了北極地區一半以上,俄羅斯封鎖領空對美亞航綫和歐亞航綫影響巨大,航行時間至少多了三四小時。相反,如果不算兩陣營互相的航班(即俄國與歐美之間的航班),俄羅斯受影響的主要是到拉美航綫,影響小多了。

 

一些制裁措施不但損害了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的即時利益,還冒著長久地影響信用的風險。比如金融制裁中,歐美使出「核武器」,把俄國從SWIFT踢出去;按中國傳媒的説法,這會打擊美元和歐元「國際貨幣」的地位,成爲「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器。又比如,瑞士破天荒地拋開200年的中立傳統參與制裁俄羅斯,凍結俄羅斯人在瑞士資產,這會影響瑞士作爲「走資天堂」的信用。

 

一些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更令自己的安全也受到威脅。比如「芬蘭化」始祖芬蘭不再「芬蘭化」,一百多年的中立國瑞典也不再中立,紛紛參與譴責和制裁俄羅斯,還軍事支援烏克蘭。它們還不是北約國家,正面臨被俄國報復(甚至軍事攻擊)的安全風險。日本參與制裁俄羅斯,也被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的威脅。

 

由此可見,這次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對烏克蘭的支持可謂盡心盡力。那些還在嘲笑「烏克蘭被拋棄」的人,不是眼盲就是心黑。

 

其次,北約不肯出兵,並非沒有理由,更沒有「忽悠烏克蘭」。

 

第一,烏克蘭不是北約國家,北約本來就沒有義務參戰。在這件事上,北約從來沒有「欺騙」或「忽悠」烏克蘭。如果沒有健忘症的話,大家都可記得自從去年底俄羅斯威脅烏克蘭的危機開始,北約和美國已多次公開表明不會派兵。記得筆者此前還批評過拜登,在與俄羅斯談判的時候,這麽早就說「一定不會出兵」,是談判策略的不足。當時前總統川普還嘲笑拜登不會談判。因此,所謂烏克蘭被北約「忽悠」,以爲北約會派兵相助,以致「玩大了」,純屬胡說八道。

 

第二,歐美人民厭戰,尚未做好戰爭動員。對美國而言,拜登好不容易才結束了在阿富汗的二十年戰爭,正準備「修煉內功」。歐洲國家人民更很久都沒有打仗的經歷,對參戰毫無心理准備。在這種情況下,民主國家不出兵有很強的民意基礎。民主國家領袖自然不能完全聽從民意,但民意制約是非常大的。

 

第三,北約若加入戰團,面對的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不可避免要大打出手。俄羅斯還有一些軍事上的「准同盟」,比如中國、伊朗、朝鮮、敘利亞等,一旦開戰,戰爭規模難以控制。正如拜登所言,很可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比如中國雖然不一定直接參戰烏克蘭,但不無可能趁機「武統台灣」;伊朗和敘利亞或會對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開戰;北韓或會南侵韓國等等。美國放眼全球,不能光盯著烏克蘭,罔顧了其他盟友的利益。正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言,美國和北約的現階段目標是結束戰爭,不是擴大戰爭。

 

第四,俄羅斯更是核大國,是全球核武器最多的國家。在核武器出現後,就沒有出現兩個核大國「迎頭相撞」的戰爭,因爲核武器巨大的威懾力,令人相信一旦發生核大戰,就是「全地球一起毀滅」,至今無人敢冒險。在冷戰期間,美蘇大打「代理人戰爭」,就是爲了避免核大國直接對對碰的情況。

 

最後,北約沒有「拋棄」烏克蘭,軍事援助是現階段最適合的方式。

 

雖然北約國家沒有直接參戰,但在多個軍事層面都有力支持烏克蘭。

 

第一,北約國家紛紛通過撥款,給烏克蘭輸送武器和戰爭物資。在文章開始已提及了美歐都通過了數以億計的直接軍事援助款項。在戰爭物資方面,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傳統北約大國不在話下。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一改以往「不向衝突地區提供致命武器」的立場(在開戰前,德國只肯提供5000個頭盔),為德國直接輸送先進武器鬆綁。德國表示向烏克蘭提供1000份反坦克武器和500枚「刺針」(Stinger)地對空導彈。德國此舉還讓其他願意輸送武器,但此前因武器中有德國技術而受限的國家大開綠燈。比如荷蘭就得以向烏克蘭交付200枚「刺針」地對空導彈,和50台「鐵拳三型火箭筒」(Panzerfaust 3,共400枚導彈)用以對付坦克。

 

美國送交烏克蘭的「標槍」(Javelin)反戰車飛彈。(美聯社)

 

其他較小的歐洲國家也沒有置身事外。北歐國家瑞典(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蘭(1500件導彈發射器,2500步槍等)、挪威(頭盔、個人防護、2700件M72 LAW件反坦克武器)、丹麥(2700件反坦克武器)也紛紛準備輸送導彈和反坦克武器。其他國家如比利時、葡萄牙、希臘、羅馬尼亞、西班牙捷克、克羅地亞等也紛紛承諾提供武器。這些小型化的武器和單兵武器最適合烏克蘭的現階段需求。

 

第二,輸送飛機和禁飛區目前都有實際困難,也不完全有效。在戰爭一開始,烏克蘭的空軍就是俄軍導彈的襲擊目標,根據報導,現在烏克蘭空軍幾乎全部失去作戰力。在戰爭之初,很多東歐國家都說要給烏克蘭提供舊式蘇聯戰機(這樣利於烏克蘭飛行員上手操作)。但現在都未成事。最接近的是,波蘭和美國商議用蘇式的米格29換美國的F16,把米格29轉送給烏克蘭。但目前看來,美國已經放棄了這個計劃,理由是恐怕引起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公開衝突

 

事實上,即便撇開北約與俄羅斯衝突的風險,送飛機這個概念也只是聼上去很好。烏克蘭原先不是沒有飛機,而是都被俄國把基地摧毀了。即便能提供飛機,在烏克蘭又在哪裏起飛呢?到了烏克蘭之後,是否又和原先烏克蘭的軍機一樣在基地就「送羊入虎口」?況且數量有限的飛機,就能在制空權上上反敗爲勝嗎?目前烏克蘭不應該和俄羅斯爭奪制空權,而是利用地對空武器,削弱俄羅斯的制空權。

 

讚拉脫維亞進行的北約軍演。(美聯社)

 

相比送飛機,烏克蘭提出的設立禁飛區的請求在戰術上更有用。然而,美國和北約也拒絕設立禁飛區。實際困難是,如果想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伊拉克模式),俄羅斯有否決權。北約自行宣佈禁飛區,就面臨和俄羅斯的正面衝突,如果設立了卻不執行,這比不設立的效果更差。總而言之,設立禁飛區就會導致直接衝突,在北約沒有下定決心捲入戰爭的情況下,禁飛區只能暫緩。

 

第三,儘管沒有證據,但可相信北約現在為烏克蘭提供除直接衝突之外的很多戰爭工具。可能涉及的是:利用衛星和偵察機提供俄軍位置的情報;通過電磁幹擾的方式對抗俄軍的攻擊;網絡作戰;為烏克蘭核心人物提供保護。同樣重要的是輿論戰(包括反擊假資訊)。在現代戰爭中,這些戰爭支援的重要性,不在直接參戰之下。

 

值得指出的是,很多這類的支援,都是「只能做不能說」的。不能因爲「沒有説出來」,就一定以爲「沒有做」。具體做到哪些應該是非常動態的,筆者揣測,除軍人(troop)直接踏上領土領空以外的一切軍事援助都有可能。

 

第四,為志願人員趕赴烏克蘭開綠燈。從戰爭開始不久(2月27日),烏克蘭就呼籲成立「國際軍團」(International Legion of Territorial Defense of Ukraine),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民間積極響應,政府也爲之提供便利。3月7日,根據烏克蘭政府消息,已有來自52個國家超過兩萬人加入。他們不少人都有軍事經驗(不少是退役軍人),其參戰對烏克蘭既有精神鼓舞作用,又有實際效果。俄羅斯顯然感到壓力,於是也表示接納「外國志願者」加入俄軍(據報是有打城市戰經驗的敘利亞人)。

 

來自瑞士的人道救援物資一批批送進烏克蘭。(美聯社)

 

志願人員加入外國戰爭在歷史上司空見慣。比如在當年中國抗日戰爭,加拿大人白求恩就加入中共一方,他1939年在中國死後,中共領袖毛澤東還專門寫了一篇《紀念白求恩》,贊揚其「國際主義的精神,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的精神」。

 

一些時候,志願軍更是在某國政府不方便出面時的「另類支援方式」。比如二戰期間中國戰場,蘇聯的「蘇聯航空志願隊」和美國的飛虎隊(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先後加入對日本的戰爭。在朝鮮戰爭中,中共對抗聯合國軍,也以「志願軍」名義出戰。當然,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的志願人員現在看來還是以個人身份加入,以後是否有「志願軍」模式,值得觀察。

 

值得指出的是,俄國威脅外國志願者如果被捕,將不被承認為戰俘,他們最好的結局是在俄國被起訴。這個説法無視國際法,根據1949年《日內瓦戰爭公約》,外國志願參戰人員,只要他們遵守公約所規定的戰爭行爲,他們被俘之後就被視爲戰俘。當然,俄羅斯人對國際法和條約一向是「廢紙一張」或者「歷史檔」,國際社會已見慣不怪了。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有,北約還可以做什麽?這裏寫幾點筆者的個人觀察。

 

現在大部分北約國家都未做好對俄國的戰爭準備,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還是軍事上。可喜的是,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第一,精神上,美歐國家特別是歐洲,已經渡過了一開始的震驚,正在考慮怎麼辦。無疑,現在公眾輿論還不支持參戰。在民主國家,公共輿論和人民的意見非常重要,但公衆輿論不是一成不變的,現時沒有人願意參戰,不等於以後一直如此。如果烏克蘭戰爭持續(這點很重要),公眾意見改變的機會很大。正如二戰初期,美國也是孤立主義,普遍厭戰。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美國人願意站在盟國一方。在輿論支持下,美國開始制裁和禁運日本,最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人全面支持參戰。這裏關鍵是,公衆輿論需要時間塑造。烏克蘭必須能自己先撐一段時間,時間越長,越能展示抵抗意志,就越能有利於抗俄共同體的公衆支持參戰。

 

第二,軍事上。現在北約在軍事上正加快部署,把部隊推向邊境前線。美國和北約多次強調,「每一寸北約領土」都不可以被侵犯。但除了北約領土之外,北約應儘快公開聲明,把正在受俄羅斯威脅的非北約歐洲國家(具體而言就是瑞典和芬蘭),納入臨時的安全保護範圍,絕對不能被俄羅斯搶先入侵。歐洲已沒有了烏克蘭,不能沒有芬蘭和瑞典

 

第三,物質上,歐美國家,尤其是歐洲,也在密鑼緊鼓地討論如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其實在能源依賴問題上,筆者早就多次指出,以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爲首的一些政客,沒有看到歐洲與俄羅斯終將衝突的大勢,還在推進北溪二號等工程,讓整個歐洲進一步依賴俄羅斯能源的,這是大錯特錯。雖然現在爲時已晚,但並非到了無法亡羊補牢的地步。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捷克總理費亞拉、斯洛維尼亞總理楊薩15日赴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聯社)

 

第四,北約應仔細評估加入作戰的可能性,不能永遠只想不參戰。筆者傾向相信,以志願軍模式參戰不會俄國對北約國家的進攻,也不至於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即便正式參戰,如果戰場局限在烏克蘭,那麼也不會導致核大戰。

 

第五,在俄羅斯威脅下,一些政治成見應暫時退居二綫,分清主次。比如,歐盟和美國對土耳其埃爾多安的「獨裁」非常不滿,於是土耳其雖也是北約國家,近年對歐美也離心離德。這犯了嚴重的錯誤。實際上,土耳其正是有能力對抗俄羅斯的重要區域大國,地緣位置也非常關鍵(扼黑海的出海口)。現在俄羅斯已開始侵略烏克蘭,北約更應修補和土耳其的關係。同理在其他一些國家的問題上,北約也要顯示出靈活性。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